2014年4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超标率为16.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见下图)。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与此相对的,我国迄今尚未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壤污染或者污染场地的问题。2015年1月1日将实施的新《环保法》第三十二条“国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评论 > 正文

土壤修复启动早进展慢 不能仅靠环保部门(图)

2014-10-17 08:29 来源: 无锡商报 作者: 徐超 邵旭根 浦清莲

2014年4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超标率为16.1%。从污染分布情况看,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见下图)。在调查的690家重污染企业用地及周边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占36.3%,主要涉及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皮革制品、造纸、石油煤炭、化工医药、化纤橡塑、矿物制品、金属制品、电力等行业。

与此相对的,我国迄今尚未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土壤污染或者污染场地的问题。2015年1月1日将实施的新《环保法》第三十二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提及了土壤修复。

在土壤修复领域,无锡其实启动很早,但是发展不快。无锡对此关注度高,一是作为工业城市,废弃企业多;二是2007年蓝藻事件后,随着“6699行动”的展开,整个无锡的企业搬迁密度高,市区就有116家大型企业涉及搬迁;三是锡城百姓环保意识强。整个产业是有发展空间的,但是这个行业难度大、价格高,无锡本地企业起步慢、发展慢,在全国的竞争力不行。在无锡,土壤修复领域真正有业绩的企业,还不到5家。

【治理】土壤修复无锡启动早发展慢

“早在几年前,无锡就在这个领域做了探索和尝试。”提及土壤修复这个话题,无锡市环保局污染防治处处长周山向记者介绍,2009年初,无锡市胡埭电镀厂因产业机构调整需要停产关闭。由于建厂初期,电镀废水没有得到有效处理,电镀废水对企业场地土壤的污染较为严重。为确保彻底消除环境风险,保障开发地块土壤安全,2010年,环保部、财政部、市环保局以及区政府决定共同投资,对无锡电镀厂污染场地实施修复。据了解,该项目是当时我省唯一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级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工程。

负责该项目实施的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太湖湖泊公司”)是无锡土壤修复领域起步较早的一家,公司总经理黄晓峰告诉记者,他们是国内第一家科研项目业主单位,土壤污染作为新兴的科研项目,对于科研院所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还只是阶段性的。另一方面环境治理需要和地方需求结合,实验室出来的东西多少会脱离点实际。公司相当于在科研单位和实际需求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由科技部直接分配项目,公司再对外招标。

黄晓峰介绍,目前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一般有三类。一是环保类公司,从对大气、水的治理延伸到土壤治理,如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二是传统建筑公司转型做土壤修复,如北京建工集团;第三类就是专注做这个领域的企业,如江苏大地益源环境修复有限公司,可说是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承接过金城集团中航工业科技城污染土壤风险评价及污染土壤修复项目等工程的江苏国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鹰环科”)算是较早“走出去”争夺外省市市场的企业。在国鹰环科董事长时国民看来,无锡是工业城市,过去有很多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的化工厂、钢铁厂,土壤污染要及早引起关注。

对于土壤修复市场现存的种种问题,时国民深有体会,土壤修复其实是个相当耗时耗力耗钱的过程。按照理想状态,开发商拍下土地后,需立项提交环境风险评估申请,由专业的专家团队对土地是否超过环保标准进行评估认证,一旦超标,即需要对其进行修复,修复完成后也得有不少于3人的第三方专家团队对其修复结果进行检测认定,修复符合标准,专家才能签字,甚至可以说他们对自己的签字是要负刑事责任的。那其中就会有很多问题。一是需要耗费的时间,往往赶不上开发的要求;二是修复所需投入的资金,目前并没规定由谁来出,现状就是政府没钱,房产又不景气;三是大量没有资质、缺乏经验与责任感的修复公司也进入市场,甚至在竞标中恶意压价,而这些公司往往无法有效控制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

“目前整个土壤修复行业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有些不规范。”周山表示,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是当前行业面临的两大问题。然而随着国家对于土壤修复制定的行业标准和技术导则越来越完善,行业规范和成熟后,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现状】土壤污染“看不见摸不着”

污染土壤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口腔摄入、皮肤接触、挥发等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的健康。

时国民告诉记者,近年来百姓对水污染、大气污染都越来越关注,说预防也好,治理也好,总是有那样的意识;“土壤污染还没进入公众视线,一是百姓对之并不了解,加之相对来说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一定程度上都是可见的,还有声音污染那也是可听的,但是土壤污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产生的危害可能也不是立竿见影的。”黄晓峰也表示,不同于水和大气,对土壤污染的追责“很难”,“土壤污染是长期的,潜伏的,甚至还会迁移,很难认定到底是哪方的责任。”

时国民同时指出:“不说百姓,很多开发商也并不了解。他们对土地的概念还停留在买地建房的简单层面,不会想到说土地拍卖回来,要考虑到这块土地以前是做什么用的,当改变土地使用性质时,需要对土地质量进行评估,不合格的要对其进行修复。有些开发商有一点了解,但也是一知半解,土壤修复是什么、修复方法修复过程是什么、需要投入的成本是多少等等,他们并不清楚。”

【成本】技术与时间决定投入成本

土壤污染主要分农田污染、矿区整治以及城市搬迁企业土壤再开发治理三项内容。农田这方面没有赢利及商业模式,矿区有专项整治资金,只有最后一块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无锡就有很多土地,是由工业用地转向房产开发,开发前其实都要做土地评估,不符合标准的需要做土地修复。

搬迁企业土壤污染主要分为无机类和有机类两种,不同的污染治理方法也不同。一般来说,治理方法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物理修复是对有害物质进行热处理、气相抽提以及封闭隔离;化学修复是对有害物质进行稳定化/固化、化学氧化以及对有害土壤进行淋洗;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对污染轻的土壤,用生物修复;污染重的,选择物理修复或化学修复。相对而言,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都存在修复过程造成二次污染的风险,如有害物质挥发过程中有泄漏、对有害物质进行氧化分解的同时也误伤土壤中有益的有机物等。生物修复不会有这样的风险,对环境好,且成本低,可能只有前两种修复方式的一半成本,但是生物修复耗时长,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大。

在无锡地区,较早的土壤修复有原无锡市惠山农药厂。该地块在开发过程中发现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存在一定风险。随后,政府委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了《无锡市惠山农药厂场地土壤污染清理与修复方案》。2009年3月,土壤修复工程结束并通过验收评估。

太湖湖泊治理有限公司所承接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土壤修复的工程项目,是2010年由环保局直接投资的无锡某柠檬酸厂的场地土壤修复。该场地的污染物主要是铜、锌、铅,采用的修复技术是稳定化/固化和化学淋洗,最后修复的土方量为200方。

黄晓峰提到,土壤修复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和修复耗时及技术相关。提供给修复企业的时间越短,现有的技术水平越低,成本就越高。提前介入调查对节省成本来说也是大为有益的。锡钢厂占地80万平米,并不代表所有的土地都有问题,最后实际修复的土方量仅为1万方。该项目还创新了工程监理与环境监理并行的双监理机制,对修复技术是否可行、修复效果如何、修复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风险等都进行了把关。

【产业】土壤修复产业前景巨大

周山告诉记者,事实上土壤修复也是有范围界定的,“工业企业退城进园或搬迁后退役的土地存在污染的,要进行修复。”

针对这一标准,时国民对2014年至2016年期间,无锡土壤修复产业的市场做过一个测算,“如果要进行比较全面的修复,至少要投入30个亿”。

起步晚、资金短缺、技术落后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旦发展起来,其实是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土壤修复不是哪个公司单独可以完成的工作,涉及房产公司、修复公司、检测公司、各供应商、运输公司、挖掘公司、药剂公司等方方面面,能带动的就业机会也是显而易见;而行业发展了,又会影响整个城市的规划,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就会考虑减少重污染企业的投建,或是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监控。”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在8月5日召开的土壤修复企业座谈会上表示,环境保护部正抓紧组织起草土壤环境保护法。随着土壤保护的立法进程加快,土壤修复产业有待全面开启。

据了解,土壤修复产业目前占到美国环保产业的30%—40%,在欧洲国家甚至占到50%,而目前在国内,1%的占比都没到,国内现在对土壤修复所需投入的预测,是基于发达国家的标准,按照我国环保产业投入的30%—40%来计算的,其实并不科学。”对于“30个亿”的概念,很多业内人士表示认可。

【声音】土壤修复不能仅靠“环保”

对于土壤修复这一刚萌芽充满前景的环保产业,有希望,也有难题。

对从事土壤修复的企业而言,目前政策利好,不少企业愿意在不断的摸索中去尝试研发适合无锡本土,更有效、经济的技术,有了技术储备,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该产业目前在国内还存在着一定的地方保护,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希望政府在政策上对无锡本土企业有所扶持。

环保部门则认为,土壤修复并不是环保一家的事,涉及很多部门。例如有些工厂,部分建筑已被污染,已不属于普通的建筑垃圾,但是拆迁单位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拆迁,就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由于土壤污染具有滞后性,现在看不出的问题可能集中到几十年后爆发,所以周山认为规划部门在考量一块土地是否适合开发,适合怎样开发时要将土地治理考虑进去,土地储备中心在收地的时候也要有这样的意识。

业内人士呼吁,随着与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规范等逐步完善,土壤修复产业走向成熟,各方在认识和了解了土壤修复之后,需要进行观念的转变。此外,在法律的约束下,开发商对有工业污染的地块必须进行评估和修复,治理的预算要计入收购的成本中。而提供贷款及融资的银行、金融机构的观念也要转变,如果对一块土地污染治理的投入甚至超过其自身的价值,那这块地可能就是负资产的。对土壤污染要有意识,却也不能对之“谈虎色变”。污染的土地只要修复好,就不会对健康有影响。

记者现场直击土壤修复

开发用途不明,按最严标准修复

为了揭开土壤修复现场的“神秘面纱”,10月初记者探访了锡城某钢铁厂土壤修复项目工地。

土壤修复现场是一块用铁围栏围起来的区域,分为药剂存放区、化学氧化区和土壤待检区,进出场地需要戴口罩等防护装备。记者随着项目经理李向阳踏入现场时,进门一眼看到的是在土壤待检区堆放成小山一样的土堆。李向阳介绍,这些都是经过修复的泥土,待第三方检测通过后,便会进行回填。“这里不是污染区,我们把污染区的土运到这边进行淋洗,修复完成后再回填。”化学氧化区即土壤淋洗区,是一个6米宽、2米深、60米长的长方形大池子,“污染的土就是放进这个池子,用药剂进行清洗,有点像给土洗澡,你别说,真会产生很多泡泡呢。”

李向阳告诉记者,钢铁厂占地约900亩,调研后需修复的土地约1.5万方,平均深度在1米左右。该地块目前规划尚未确定,修复时就按照相对更严格的住宅用地标准实施。“在土壤修复领域,农业用地的修复标准是最严格的,也好理解嘛,我们吃的粮食蔬菜都要种植在上面;其次就是住宅,最简单的,孩子们玩耍时会跟泥土有不少接触;商业开发用地比前两者标准稍低一些。”他表示,在土地开发用途尚不明确时,就会按照相对严格的标准进行修复,“我们按住宅用地标准修复,即使以后规划为商业用地,也不碍事,反过来却不行。”他走到土壤待检区,用手捧起土,示意给记者看:“修复过程中我们也会自检,虽然还没经过第三方验收,但是很自信地说,这些泥土,即使因为刮风被带进人的嘴里,也没有任何问题。”

据了解,该项目申请的验收方为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环科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锁是环保部土壤污染防治学科首席专家,可说是土壤修复领域的权威,我们项目从调研到实施,他也一直给予了指导。”由于修复区域场地有限,项目采取了分批修复的方式,“1.5万方的土分为两批进行修复,第一批已于6月中旬通过验收进行了回填,现在看到的是剩下的第二批。”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在淋洗池旁,单独搁置了一小堆土。“这是进行实验用的,主要尝试了微生物修复方法,想利用等待验收的空歇期,再多尝试下。”李向阳表示,整个钢铁厂的修复过程,对今后的修复项目,经验可以沿用、问题可以规避,是很好的依据。

延伸新闻

北京宋家庄打响土壤修复第一枪

2004年4月28日,北京市宋家庄地铁站施工过程中发生一起工人中毒事件。宋家庄地铁站所在地点原是北京一家农药厂厂址,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尽管已搬离多年,但仍有部分有毒有害气体遗留在地下。当挖掘作业到达地下5米处时,3名工人急性中毒,后被送进医院治疗,该施工场地随之被关闭。北京市环保局随后开展了场地监测并采取了相关措施。之后污染土壤被挖出运走进行焚烧处理。该事件也标志着中国重视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与再开发的开始。

原标题:为土疗伤启动早进展慢 土壤修复不能仅靠环保部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