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炭作为一种能源,对环境的影响社会争论很大,特别前几天,网上疯转的去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把这种争论推到了顶峰。事实上社会上去煤化的呼声也是越来越响,在国内,去年11月17日和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与能源结构转型国际研讨会,涵盖中国煤炭峰值、煤炭和水资源、空气污染等重磅议题,主要的主张还是去煤化;在国际上,2015年02月27日Raja Jayaraman等学者发表的文章标题就是煤炭的不道德性(The Immorality of Coal),文中指出:近几个月来,伊波拉病毒(又译为埃博拉)得到了巨大的关注,但煤炭是比伊波拉凶险得多的杀手。
但实事求是地讲,导致雾霾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不是煤炭,而是煤炭的粗放利用。
正如《穹顶之下》解说词所说,2013年,有3亿8千万吨烧在了京津冀地区,在这些煤中20%是散煤,它们燃烧后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的量与所有大电厂排放的量基本相同。在北京冬季单位浓度PM2.5中致癌物是夏季的25倍,原因何在?散烧煤炭。降低煤炭燃烧量,尤其是散煤燃烧量,将煤洗净,已刻不容缓。
为减少雾霾成因,应当将分散燃烧的煤炭尽可能改为集中燃烧,提高煤炭发电的比重,特别是应当大力发展大容量、高参数的燃煤火电机组。这在各方面已经形成共识,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由于体制原因,落实中并不顺利。发电用煤约占煤炭消费的50%。燃煤电厂的煤耗差别很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每千瓦时煤耗可以低于300克,而小火电机组有的要达到400多克。大机组的污染处理能力也优于小机组,甚至可以达到近零排放。
由此可见,不合理的体制是经济粗放发展、煤炭能源粗放利用的重要原因。为了消除大气雾霾,必须先解决“体制雾霾”。
应当指出,尽管有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出现,煤炭仍然是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最近,美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皮博迪能源公司执行总裁格雷戈里˙博伊斯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也表示,要“为煤炭正名”,他认为煤炭仍然是世界上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在2014年12月18日公布的中国工程院重大能源咨询项目——《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谢克昌院士指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
基于资源禀赋的原因,未来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关键是如何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在国家层面,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原标题:穹顶之下,体制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