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原本也没人特别的关注,近年来突然变成了一个大众性的话题。这中间,科学的、伪科学的,官方的、民间的,严肃的、娱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在一起,不能绕、也绕不开。但无论谁,只要一开口准出问题。想静静?不可能,它隔三差五来一次,你躲都躲不掉。雾霾就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烦恼。1霾是空中悬浮的细颗粒物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空气中的水汽和细颗粒物搅和在一起,就是雾霾雾霾本来是一个表示能见度的天气术语,就像大风、雷雨、闪电一样,是定性的概念。能见度是指,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低于1

首页 > 大气治理 > 除灰除尘 > 评论 > 正文

走进雾霾的“前世今生”

2015-03-04 11:08 来源: 亮报 

雾霾,原本也没人特别的关注,近年来突然变成了一个大众性的话题。这中间,科学的、伪科学的,官方的、民间的,严肃的、娱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在一起,不能绕、也绕不开。但无论谁,只要一开口准出问题。想静静?不可能,它隔三差五来一次,你躲都躲不掉。雾霾就是这样,来无影、去无踪,留给人们的是无穷的烦恼。

1霾是空中悬浮的细颗粒物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空气中的水汽和细颗粒物搅和在一起,就是雾霾

雾霾本来是一个表示能见度的天气术语,就像大风、雷雨、闪电一样,是定性的概念。能见度是指,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低于10千米时,视严重情况,可用轻雾、大雾、重雾和浓雾表示。雾就是地面上空气中的水蒸气,离开地面的水蒸气则为云,山上的雾在地面上的人看起来就是云。所以,有首歌叫作《像雾像雨又像风》,就是说同样的东西,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叫法也不一样。霾则是空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形成的大气浑浊现象。如果空气中的水汽和细颗粒物搅和在一起,那就是雾霾了。或者说,搞不清空气中是雾还是霾的情况下,也可以叫雾霾。你看,尽管雾霾的定义有些模糊,早些年还名不见经传,但已在这个很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了一百多年。

早先从气象学上讲,雾霾就是一种天气现象,是个中性词,无所谓好与坏。气象名词大多如此,很多看似灾害性的天气,从不同角度看,结论又不一样。比如,用两分法分析,闪电会伤人,但闪电以其巨大的能量,把大气中的氮分子解离,解离后的氮分子最终生成固氮随雨降落,变成土壤的养分。再比如,用局部和全局的辩证观来分析,台风在沿海地区登陆摧枯拉朽,破坏性极大,但也给陆地带来丰沛的降雨,给炎热的北方带来凉意。曾几何时,雾与诗意、意境相伴,至少雾里看花,也是一种朦胧美。世界上的“雾都”大都久负盛名,英国伦敦、英国爱丁堡、中国重庆、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土耳其安卡拉是全球著名的六大雾都。现在,基于对雾霾的警惕,雾里是否藏霾,真是需要一双慧眼!

2形成雾霾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稳定的大气,另一个是细颗粒物的来源

先说说气象条件,在无风且大气稳定的情况下,大气中的PM2.5不容易扩散,慢慢聚集,最终形成了雾霾。雾霾形成后如果老天坐视不管,继续不给力,就静等爆表吧。大气的运动形成了风,通俗点说,风就是大气PM2.5的搬运工。说风是雾霾的克星一点也不为过,PM2.5随风向下游方向漂移,加上大气扩散作用不断稀释。一场大风,再严重的雾霾也烟消云散。大家盼风,然后就关心风去哪儿了?于是各种猜测接踵而至,有说三北防护林阻挡了风,有说西北、华北地区成片矗立的风力发电机吸收了风能,也有说城市高楼阻塞了风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说法貌似有道理,但很不科学。一是防护林和风机对风的阻挡距离是有限的,遇到障碍物后,近地层的风的确会减弱,但地面风的动力主要来自高空,所以大气上层的动力会向下传递,近地层的风力经过一段距离后很快会恢复到阻挡前的水平。二是城市高楼会影响局地的风向风速,但对大范围的雾霾形成几乎起不到作用,而且城市热岛效应实际上还增加了大气的扩散能力,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再谈谈排放源的问题。生产生活中处处皆有排放,工业和民用的各类燃烧、建筑工地扬尘、汽车尾气等等,各种类型的污染物排放在大气中,不断叠加和累积,个别物质还会在大气中进行化学反应,最终成为雾霾的来源。有人提出烧烤、烟熏肉、做饭等也会增加雾霾,更多的人则反驳说,古代人也要吃饭,怎么没有雾霾呢?如果排除这里面的娱乐精神,烧烤等当然会起到增加雾霾的作用,只不过古代人除了做饭和烧窑之外,基本上没其他排放了。

3雾霾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当地产生,一个是异地传输

上面分析了产生雾霾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但似乎对现今雾霾的增多并没有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所以,还得从雾霾的来源说起。雾霾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当地产生,一个是异地传输。据观测,今年农历大年三十晚上,北京城区PM2.5的数值不断上升,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达到最大值。这就是典型的“自产自销”的雾霾。当大范围的气象条件为静风或微风时,本地和周边的大气污染物会通过大气的扩散作用,慢慢弥散和搅和,几天之后形成一个较大范围的雾霾。近年来,大城市的排放治理力度都是前所未有,本地的排放量显然是减少的。但在大气静稳的情况下,被污染源包围的大城市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去年北京APEC期间,北京和周边省市实行减排联动,效果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4用特高压技术远距离跨区输电,从上千公里外把电力传输到大城市或人口密集区,就可以有效解决电厂排放给城市或区域带来的雾霾问题

综上所述,解决雾霾有两种思路。一是靠天吃饭,等待一场大风,一夜之间雾霾都烟消云散,这显然是被动的,不可取。二是减少排放,不光减本地的,还要减周边的,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工业密集、人口密布的区域,光减大城市的排放显然是不够的。比如燃煤电厂是高强度排放源,如果把电厂仅从城市移到远郊,排放到大气中的烟气照样会向城市传输,成为区域排放源。如果用特高压技术远距离跨区输电,从上千公里外把电力传输到大城市或人口密集区,就可以有效解决电厂排放给城市或区域带来的雾霾问题。同时,不光看到大排放,小排放也要关注,小排放源往往都在地面附近,扩散更不容易,积少成多,小排放也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从自己做起也很重要,少开车、少吃烧烤。

雾霾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长期的环境与资源使用等方面问题的积累,与社会、经济、能源、人文等多因素关联,不可能一招制胜,要有打持久战和拉锯战的心理预期。也不要就雾霾本身谈治理,雾霾是环境问题的综合反映,空气、水、土壤都是相互关联的,很难想象没有青山绿水的碧空万里!

原标题:雾霾的前世今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