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土壤疾病,哪来舌尖安全”,“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地召开。今年,土壤污染依然是代表和委员们关心和热议的焦点之一。
热点的聚焦是现实的折射。我国农业资源短缺、污染严重已成农业发展的束缚,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等环境破坏不仅致使农产品从源头上隐匿了安全危机,也令公众对“舌尖安全”更为惶恐。
哪些环境因素影响着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环境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是怎样的关系?两会期间,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土壤污染 危害具有隐蔽性且难以治理
“净土才能洁食。” 在接受采访时,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陈世宝用这几个字说明土壤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良好的土壤质量是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来自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土壤环境总体情况却不容乐观。
据2014年4月17日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结果,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
在两会期间,履新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对土壤污染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回应。他向媒体表示,国家已把治理土壤污染确定为向污染宣战的三大行动计划之一,土壤防治污染法正在起草之中,国家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通过两会,各界人士正积极地为防治土壤污染献计献策。
据统计,截至目前,在今年两会政协委员的提案中,有超过20件与此相关。例如,致公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的提案》,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加快治理农田残膜污染的提案》,农工党中央提交了《关于切实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管的提案》。
然而,土壤污染的防治并非易事。
3月8日,在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会上,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以“一污染就天长地久”解释土壤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也有这样的担忧。他向媒体表示,相比于广受关注的空气污染,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
“与大气和水体环境相比,土壤污染对生态的破坏及人体健康的危害更具有隐蔽性、累积性和地域性,且具有不可逆转、难以治理等显著特点。土壤被污染后,其对 环境的危害往往需要大量、多途径科学调查才能发现。”陈世宝说,“从这些层面上来说,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值得关注。”
重金属超标 成因“没那么简单”
尽管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土壤污染物虽可通过农作物的吸收、富集进入食物链,但农产品安全与土壤污染之间并非“直接”和“线性”的关系。
“提到农产品污染,很多人就会认为是由土壤污染引起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广东生态环境和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说。
他指出,在厘清农产品安全与土壤污染的关系时,需要认识到,农产品安全受诸多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土壤污染对农产品污染超标的贡献率也受多种外部条件影响,如作物品种、土壤酸碱度、有机质含量等。而土壤中重金属也存在不同的形态和性质,因此在不同的条件下,情况截然不同。
“在某些地区就可能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不超标,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可能出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但是农作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现象。”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主任王颜红解释。
“以镉元素为例,在一些地区土壤中镉元素的浓度并不高,但是经检测农作物的镉含量很高。”陈能场说,“这其实与土壤酸化有关,在酸化的土壤中镉元素的活性更高,也更容易通过农作物进入食物链。”
实际上,重金属在土壤和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能力也千差万别。例如,金、钛、钇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就极难溶解,而如砷、汞、铅等在土壤中则很难迁移。陈能场表示,重金属中真正通过土地生产的食物而对人体产生健康损害的目前只有镉。
而镉元素之所以令人“闻之色变”,一方面在于其毒性会通过植物表现在动物和人体之中,另一方面在于其常与其他矿石共生。因此,铅锌矿、铁硫矿等开采容易导致镉对环境的污染,加之其低熔点和低沸点,所以冶炼、燃煤甚至抽烟都可将镉蒸发到大气中。
在陈能场看来,农产品安全与土壤污染之间的关系“没那么简单”。实际上,环境介质中的多种重金属大多数情况下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相互作用可被用来减轻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同时,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在污染土壤中的安全性也有所差别。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不能以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多少这一数值来简单地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 陈能场表示,对土壤污染的考量应对土壤环境、土壤作物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空气污染 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不可小觑
除了不能“一刀切”地理解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之间的关系,空气污染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也值得公众重新审视。
“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似乎被低估了。”陈能场说。
研究表明,我国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镉的大气排放高达1681吨,而燃煤来源的镉也达到了303吨。大气沉降镉的浓度为0.4~25镉/公顷/年。最高值远高于10镉/公顷/年的高镉沉降范围。
大气中携带污染物的颗粒可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到达地表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此外,通过叶片的吸收,大气污染颗粒也能在农作物中富集。
“叶片对大气污染的吸收和累积,是一条容易被忽略的途径。” 陈能场说。事实上,不同方法的各种研究均证明了大气污染对蔬菜等植物的叶片吸收重金属有着直接的影响。
王颜红长期从事环境质量与食品安全的研究,他们曾以盆栽试验模拟土壤铅污染和叶面铅污染,研究玉米植株内不同来源铅污染的迁移规律和贡献率。
“大气铅贡献率为53.7%,土壤铅贡献率为46.3%,说明大气和土壤都是玉米铅污染的重要来源。”王颜红解释,“这说明叶面传输也是玉米籽粒吸收铅的重要途径。”
其他因素 农产品安全“危机”四伏
除了大气污染之外,水污染、酸雨等均会对农产品带来“安全隐患”。
“酸雨影响农产品安全比较容易理解。酸雨能够改变土壤环境,酸性能活化土壤中的重金属。”陈能场解释,“此外,酸雨也会增加叶片上的有害重金属的吸收。”
那么酸雨对农产品的安全到底有什么影响呢?陈能场表示,目前对酸雨对土壤活性作用有很多的研究,但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实验也以模拟为主。陈能场认为,无论在公众的认知上还是科学研究上,酸雨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
除了酸雨,水污染也给农产品安全带来了巨大“危机”。根据《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
研究显示,农业面源污染是中国水体污染最大的诱因。而反过来,中国是贫水国家,水源的短缺与水污染的加剧,使得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安全的基础条件变得极为脆弱。
在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经济学人全球预测总监利奥˙阿布鲁泽斯就曾指出,中国食品安全的“短板”是水的问题。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也呼吁,中国亟待发展环水有机农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因素对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多少也会产生影响。例如,南方的早晚两季稻,往往早稻的镉含量远低于晚稻,且超标率也大幅度降低。
对其原因,业内研究大都认为源于气候的季节差异。夏天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镉的吸收量低;而秋天少雨,土壤容易处于氧化状态,加上天气干燥,水稻叶片的蒸腾量大,有利于水稻对镉的吸收。
而根据2014年12月农业部公布的《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全国土地被评价为七至十等的地力较差耕地面积为5.1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在高产出、高投入的模式下,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
曾有研究显示,在盆栽试验中出现了高产伴随高镉的现象,而相关专家表示,高镉和高产并无直接联系,但这种现象“在特定条件下还真的会发生”。
原标题:舌尖上的中国环境污染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