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今天是六˙五世界环境日,这是新环保法实施后的首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绿色健康的生活,与生态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山东改革环境监测体制机制,实行市场化运营,挤干水分,用真实有效的数据倒逼污染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67岁的青岛市民任建华有晨练的习惯,现在,她每天早上都要上网看看空气质量,再决定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锻炼。任大妈说:“6月1日,是7点,空气质量是优,是42,非常适合老年人活动锻炼。”
任大妈看到的空气质量数据就来自附近的监测站点,站点没变,可这几年她的感受截然不同。她告诉记者:“原来都是报的优良,感觉不太符合,就是现在,感觉比较准确,比较放心了。”
数据更真实,得益于考核机制的转变。过去各级环保部门自行监测上报,为应对上级考核,难免会把数据做得好看,也很难规避同级行政干预。为从机制上破冰,山东将环境监测“上收一级”、污染源监测“下放一级”,省级负责17市的环境监测,污染源监测下放到市县。同时实行社会化运营,17市的144个空气站通过招投标选出3家运营单位和1家比对单位,分别承担运营和比对业务。
山东省环保厅环境监测处处长张庆伟告诉记者:“就是监测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考核监督,政府购买合格数据。”
改革后,运营、比对机构只对省级环保部门负责,而省里按照数据准确率等指标,对运营单位进行绩效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运营费挂钩。
厦门隆力德环境公司工程师刘怡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是监测PM10、PM2.5、二氧化硫等6个环境指标,其中我们一天24小时,要达到每一个指标都要达到20个小时以上的有效数据,才能判定为全天数据有效。”
变“考核谁、谁监测”为“谁考核、谁监测”,大幅挤干了数据“水分”,目前全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率,由过去各市自行上报的95%降低为66%,缩水后的数字,有了更多真实的“干货”。
在胶州市,当地和西安交大合作建成的环保物联网,依托污染源在线监测、机动车尾气、黄标车拆解监控等子系统,将所有污染源“一网打尽”,并实现24小时监控。
西安交大长天软件公司技术员谷德鹏说:“室内室外都安装了视频监控,防止他们公司和外来人员进行数据更改,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有了实时准确的数据,环保部门通过污染总量控制,倒逼企业加强治理。
胶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李本玉称:“一旦发生数据超标,系统自动将超标数据发送给企业,同时发送给片区执法人员。”
在新的考核机制推动下,山东流域水环境质量连续12年改善。2014年,全省一半的监测河流断面优于III类水质,“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平均达199.6天,同比增加17.8天,今年一季度,同比增加了6.2天。
原标题:山东:改革环境监测机制 倒逼生态文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