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其实,因盛产紫砂而得名中国陶都的宜兴吸引人目光之处还有很多。日前,记者参加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采访活动来到宜兴。清爽的空气让人格外舒心,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告诉记者,宜兴的树叶上没有什么灰尘。绿色经济正成为宜兴的新名片,凭借绿色引擎,这座获得国家

首页 > 环境监测 > 报道 > 正文

环保产业成为宜兴经济重要引擎

2015-07-02 08:10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刘建民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它的名字叫宜兴。”其实,因盛产紫砂而得名“中国陶都”的宜兴吸引人目光之处还有很多。

日前,记者参加中国报业协会组织的采访活动来到宜兴。清爽的空气让人格外舒心,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告诉记者,宜兴的树叶上没有什么灰尘。绿色经济正成为宜兴的新“名片”,凭借“绿色”引擎,这座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等荣誉的城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上位列第七。

“中国环保看江苏,江苏环保看宜兴,宜兴环保看环科园。”宜兴有国内唯一一个以环保产业为主题、面积达212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高新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园区拥有七大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十大“国字号”平台。1500多家环保设备生产企业、3000多家配套企业、2000多个品种,10万名环保产业从业人员聚集于此,是目前全球面积最大、企业最密集的环保产业集聚地,年产值超过500亿元。

宜兴的环保企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1976年,宜兴高塍公社农机厂研发出一台纯水离子交换柱,这是该市拥有的第一个环保企业。1992年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后,宜兴市的环保产业迈入新阶段。1993年,高塍镇的环保企业达到了228个,产值达6亿元,成为当时全国环保装备制造业的佼佼者和领头羊。

历经40多年的发展,宜兴的环保产业已涵盖“水、气、声、固、仪”五大主导领域,水处理产品销售更是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装备配套率超过98%。

走集团化、集约化之路,把企业做大做强,这是宜兴把环保做成产业的“法宝”。据宜兴环保企业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介绍,在集团化、集约化发展之前,宜兴的众多中小微环保企业都相对集中在水处理领域,处于产业链低端,内耗明显,无法形成产业链,“大而不强”问题尤其明显。为了将环保企业群体做强做大,宜兴挂牌成立了环保产业集团。目前,优秀企业参股集团工作正在推进,宜兴环保创投基金已获批设立。

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为了打造“人才高地”,宜兴规划建设了便利中心、人才公寓、欧洲环保产业园、大学科学园等八大载体,并相继和清华、哈工大、南大、同济等10多所高校组建了产学研合作机构。如今,这里聚集了一大批院士专家、环保精英以及金融、法律、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此外,环科园还充分利用国际智力,相继与德国、荷兰等8个环保产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或专业组织建立了清洁技术对接中心或者海外办事处,并形成了“一个国家聘请一位驻外代表、设立一个对接中心”的合作模式,目前有近40项国际先进技术正在转化吸收中。

原标题:环保产业成为宜兴经济重要引擎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