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自从25年前太平洋垃圾带被发现以来,人们为防止垃圾尤其是白色垃圾(塑料垃圾)进入大海或水系,为这一巨大的垃圾带注入新鲜血液所做的努力可谓与日俱增。因此,当日本近来宣称从今年1月开始约有1.5万个主要来自邻国韩国和中国的塑料瓶被冲上日本海岸时,这显然应该引起人们的警觉。同时,有些塑料瓶子上还写着“有毒”或是“氧化剂”等字样,甚至有些还标有过氧化氢溶液和硝酸的化学标志。更可怕的是,清理海岸的人员还在垃圾中发现了将近1000个丁烷打火机。
据美国《赫芬顿邮报》8月19日报道,很明显,日本邻国所采取的阻止垃圾进入海洋的策略并未生效。《华尔街日报》今年初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海洋垃圾生产国,印度尼西亚名列第二。该文章称,2010年,中国沿海居民产生了882万吨处置不善的塑料废品,几乎占全球塑料废品的27.7%。其中约有132万-353万吨的塑料废品最终成为了海洋垃圾。在日本冲绳县辖区,约有80%的海岸垃圾来自中国。
报道称,2010年-2013年,日本环境省对海岸垃圾进行了现场调查,以确定垃圾来源地。其中大约50%的垃圾来自韩国,余下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垃圾则各占一半。今年冲上日本海岸的1.5万个塑料瓶中,有1/3来自韩国。而另一项来自东京海洋大学的研究显示,在冲上日本海岸的垃圾中,85%都源自韩国。日本政府每年都要处理10万吨的海岸垃圾,海岸垃圾的战线漫长,可延及九州岛沿岸以及本州岛北部和西部地区。这些沿海区域正好面对日本海。日本当地人正想方设法清理这些漂浮的海上垃圾。可惜尽管如此,数年来韩国人一直试图将这片海域的名字改成“东海”,全然不顾还有更重要、更棘手的环境问题摆在他们面前。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造成这一环境污染问题的潜在因素之一竟然是一项一直以来被认为对环境影响甚小的产业:海藻养殖业。长在绳子上的可食用海藻在海面下排成排,生长、播种。在收获了海藻之后,人们会用消毒剂对绳子进行消毒,然后再次播种。如果装消毒剂的塑料瓶子没能够很好的处置的话,它们的终结地很可能就会是日本海岸。
Seafoodwatch.org网站称,韩国渔业和水产业通常都是由渔港合作社管理,他们会将渔场租赁给私人散户,这就直接导致了韩国水产养殖业的政府监管空白。同时,如果当地政府不给海藻种植户提供循环利用或是垃圾回收的方法的话,那么把海洋当作方便垃圾场就不足为奇了。鉴于约90%的韩国海藻生长在该国最南部的海边,日本西海岸则成为了随着向北黑潮飘荡的海上垃圾的第一停靠地。同样,从中国海岸进入黄海的垃圾也搭载着相同海潮的顺风车来到了日本。
报道称,虽说没有人愿意看着垃圾冲上自家海滩,不过这或许要比终结于大海环流之一——例如太平洋垃圾带,要强得多。一旦垃圾被纳入环流的巨大循环潮中,要除去它们可比移除海岸垃圾难多了。塑料制品尤其麻烦,2014年《国家地理》杂志的一篇文章称,如今全球海洋中漂浮着26.9万吨约5.25万亿个塑料制品。
海洋清洁团体给出了海洋垃圾造成的一些惊人影响:
每年至少有100万只海鸟和10万头海洋哺乳动物死亡。
包括夏威夷僧海豹和蠵龟在内的约100种以上的生物受到生存威胁。
垃圾处理费用约为每吨1500美元-2.5万美元。
塑料制品需要约450年才能生物降解。微小的塑料微粒有时又被称作“小球”,这些塑料微粒成为了有毒的海绵球,吸收油脂、汽油、化学毒物和其它有毒物。一旦进入食物链,这些毒素就会发生生物积累,最终在鱼类体内堆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体型较小的鱼类、浮游生物和海鸟体内已经发现了这种塑料“小球”。看来,有毒物质进入我们的海鲜大餐只是时间问题了。
报道称,在日本,迫在眉睫的问题完全盖过了清洁人力以及垃圾处理方式问题。就在日本科学家探索开发塑料制品能源的同时,海洋保护协会、冲浪者基金会和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这样的国际组织以及包括环境省在内的日本国内组织都在全年无休的积极参与海洋清理行动。德国的非营利组织——海洋清理发明出了一个垃圾收集器,该组织称,利用这一装置,从2016年开始,仅用五年时间便可将全球的海洋清理干净。
报道称,无论垃圾是从海上收集而来还是从岸上收集而来,如何处理它们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日本人出了名的爱干净:日本民众会小心的将日常垃圾分成可燃、不可燃以及可回收几种。出门看场体育比赛,观众也要把垃圾打包回家再做分类。尽管如此,日本海岸上发现的很多垃圾也来源于日本当地。日本人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清洁海洋,并保证它不会再受到进一步污染。未来数月,韩国和日本的政府官员将会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原标题:外媒:中韩塑料垃圾冲向日本海岸 大量塑料瓶被打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