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情况。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马青骏: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成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海

首页 > 固废处理 > 再生资源 > 评论 > 正文

发布会实录 | “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情况新闻发布会

2023-11-07 08:53 来源: 浙江生态环境 

10月31日上午,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情况。

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马青骏:各位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成果新闻发布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将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海洋强国建设写入二十大报告。浙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响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减塑、控塑倡议,不断探索创新治理模式,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取得积极成果。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我省“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的有关情况。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参加发布会的领导和代表。他们是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台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苗文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丽,渔民代表郭文标,我是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马青骏。

首先,请大家观看“蓝色循环”专题宣传片。

下面有请郎文荣厅长介绍我省“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有关情况。

郎文荣: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我省“蓝色循环”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的第一时间、重要时刻,来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首先,我代表省生态环境厅向一直以来对我省生态环境工作倾注极大热情、给予大力支持的各位记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海洋是地球的蓝色心脏,它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调节了气候,可以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浙江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千米,岸线长、海岛多,海洋资源丰富。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多次强调海洋产业发展要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相统一,并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浙江海洋发展的总布局当中,完整构建浙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框架。这些年,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擘画的蓝图,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扎实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努力创造浙江海洋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从2020年以来,我们聚焦海洋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的治理难题,和台州市政府一起统筹谋划、深入研究、倾力保障,以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创新打造“市场化垃圾收集—国际化认证增值—高值化资源利用”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在台州市试点基础上,逐步扩展至舟山、宁波等地的9个县(市、区),得到了沿海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昨天下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通过线上公布,我省“蓝色循环”项目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3年度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该奖项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保荣誉,让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

三年来,“蓝色循环”模式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在方法路径上打通了一批难点、堵点、痛点:首先是强化政企协同,我们深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我们通过搭建入海河口拦截、岸滩海湾保洁、船舶垃圾回收体系,规范设置“小蓝之家”海洋垃圾收集点,吸纳沿海低收入居民、渔民组建实体化收集队伍,有效建立起立体收集网络,成为目前全国单体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量最大的项目。再是依托数字赋能,搭建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闭环治理平台,实现海洋废弃物“收集-存储-运输-再生-制造”全流程可视化,并生成追溯码,解决了海洋塑料溯源难、市场认可度低的问题。然后谋求认证增值,通过对海洋塑料再生利用的碳足迹标定,帮助出口企业打破绿色贸易壁垒,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与多家国际头部企业签订生产、销售合同,打开了国际海洋塑料再利用的高端市场。品牌商以高于传统再生塑料约165%的价格进行采购回收,海洋垃圾变成了“海洋宝藏”。最终致力共享共富,推动运营企业、产业链企业、认证机构等多元主体组建“蓝色联盟”公益组织,提取海洋塑料高值利用部分溢价,设立“蓝色共富基金”,开展物资补贴、产品直销、绿色信贷、社会保障等增值服务。通过“蓝色循环”项目,参加一线收集人员捡一个矿泉水瓶从原来卖3分钱增加到2毛钱,产业溢价精准惠及弱势群体,治理的困境变成了共富的红利。

通俗地讲,“蓝色循环”模式用“高收益”解决了“无人收”的问题,用“高信用”解决了“价值低”的问题,用“高回馈”解决了“可持续”的问题,一举改变了以往政府担当治理主体、财政提供资金的治理模式,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市场链接产业的治理格局。截至目前,已有237家产业企业、1.02万艘船舶加入“蓝色循环”,沿海妇女、老人和渔民积极参与,参与人数达到6.18万人次。“蓝色循环”项目累计收集处理海洋废弃物1.09万吨,其中塑料废弃物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一线收集人员年增加收入约1.3万元,渔民获得超亿元绿色低息金融贷款,真正实现了海洋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的融合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要先行示范”的殷殷嘱托,以“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奋进姿态,持续加快“蓝色循环”模式的复制推广,推动制定海洋塑料相关标准规范,深化完善市场化参与机制;积极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在保护环境过程中发展产业拓展业态,鼓励更多市场主体积极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探索打造更多高值转化治理模式,培育绿色新增长点;努力深化拓展国际合作,深度参与国际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创新发展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马青骏:谢谢郎文荣厅长的介绍。下面进入答问环节,欢迎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中新社记者提问:请问作为生态环境部门,当初为什么选择在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进行创新突破?谢谢。

马青骏:这个问题,请郎文荣厅长回答。

郎文荣:非常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浙江是一个海洋大省,我前面也介绍了,海域面积达到2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6600公里,海岛数量4350个,海岛数量和海岸线长度均居全国第一。所以对浙江来说,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海洋战略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深化践行“八八战略”,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生态环境部门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的排头兵、主力军,大力推进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海洋塑料污染因其数量多、危害大、持久性强的特点,已经成为全球性治理难题,严重影响到海洋生态系统安全和人类健康。去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通过了《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旨在推动全球塑料污染治理。在这个背景下,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加快推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的信心和决心,并以此为创新突破口和改革切入点,努力探索建立一种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态治理效能和显著社会民生效应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模式。“蓝色循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出并逐步发展的。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浙江日报记者提问:“蓝色循环”的创新模式和治理成效都得到了国际认可,请问该项目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谢谢。

马青骏:这个问题也请郎厅长回答。

郎文荣: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蓝色循环”项目能够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膺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我在想,有这么大的热度,大家这么关心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努力深耕,开拓创新;另一方面是顺势借力,顺应了时代潮流。总体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得益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萌发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进海洋强省战略等工作理论基础坚实、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条件优渥、要素保障充分、创新氛围浓厚,这为“蓝色循环”孕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特别是在浙江“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全面迈入绿色高质量发展阶段之际,“蓝色循环”依托构建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公众联动的多元共治体系,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有效汇聚了各方合力,进入了协同多助的良性循环。

二是得益于先进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以“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串联起了“蓝色循环”项目的各个重要环节,覆盖了大部分的关键功能,既提供了“骨骼”支撑,也赋予了“肌肉”力量。从一线收集人员穿戴的智能设备,到用于中转贮存的“海洋云仓”;从后台全流程可视化追溯系统,到生成公众可查询的产品溯源码;以及依据区块链合约对高值利用收益进行二次分配,精准反哺前端一线收集人员的公益性设计,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创新赋能。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指出的,“蓝色循环”项目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创新性非常显著,也是荣获“地球卫士奖”的关键因素。

三是得益于以信用为核心的运营模式。ESG是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概念的缩写,如今ESG评级已成为评价企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投资估值和企业形象的重要指标,每年国际头部企业都有采购海洋塑料的ESG碳减排需求。过去,我省虽然有大量的再生塑料企业,但由于原料来源混杂不清,生产加工过程不透明,无法打破绿色壁垒融入国际市场。“蓝色循环”项目借助区块链技术透明开放、不可篡改、可自我验证的特性,创新建立起海洋塑料信用;通过物联网记录了产品从海洋到货架的全流程信息,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填补了我国可信海洋塑料供应的空白。可以说信用是“蓝色循环”项目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机制。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浙江之声记者提问:我了解到“蓝色循环”最初是在台州先行探索起步的,而且得到了台州市政府及生态环境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我想问,为什么“蓝色循环”会在台州生根发芽并不断成长?为什么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海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蓝色循环”开展以来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来支持培育“蓝色循环”项目?谢谢。

马青骏:这个问题请台州市副市长苗文斌回答。

苗文斌:感谢您的提问,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大家知道台州市是海洋大市,管辖海域面积约6910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约700公里,海岛921个,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重任在肩。近年来,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于推动海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海洋生态综合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我们坚持陆海统筹先行先试,积极打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台州品牌”。特别是针对海洋垃圾收集难、处置难、监管难等问题,台州率先启动探索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公众联动的“蓝色循环”项目。刚才郎厅长对项目的整体做了发布和介绍,我就项目开展以来,政府层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报告三个方面:

第一,健全机制明确职责。结合台州特色,不断探索创新“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属地政府职责,由属地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立足“一地一特色”建设,开展海洋废弃物的“常态化、网格化、动态化”治理。研究制定海上环卫、海洋废弃物收集等相关机制,落实源头管控,动员全社会参与,协同治理,着力破解海洋废弃物治理难题。

第二,推进闭环智慧监管。联合蓝景科技等有关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海洋废弃物数字化治理和监管平台建设,集成海洋废弃物闭环治理、海洋塑料碳交易增值、价值再分配体系等核心场景,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公共数据库。逐步贯通“蓝色循环”应用和海上环卫、边滩环卫等数据资源,实现入海闸口、船舶、渔港码头、岸滩等海洋废弃物数据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收集、储存、运输、再生进行全过程管理和全过程溯源。

第三,培育引导产业转型。依托台州塑料产业链优势,培育海洋塑料再生利用“蓝色工厂”,支持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拓宽海洋塑料应用领域。组织行业考察交流,充分借鉴行业先进经验,支持打造海洋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再生和高值利用的闭环价值链,有序构建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产业体系,助力实现生态共富。

“蓝色循环”从台州起步,此次我们授予“地球卫士奖”,是对我们前期工作的认可和鼓励,我们将持续不断深化迭代,努力为美丽浙江、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浙江卫视记者提问:蓝景科技创始团队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海洋环境治理,也就是你们的初衷是什么?获奖后,你们企业希望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和愿景?

马青骏:这个问题请蓝景科技代表王建丽代表回答。

王建丽:各位领导、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们选择海洋环境治理为职业,是因为我和我团队的核心成员都生长于海滨城市,我们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变化带给人们的生活的影响,有着切身感受,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海洋恢复到她原来的样子”,这是我们团队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蓝景科技通过自我研发的智能装备“海洋云仓”+大数据应用,让海洋垃圾源头减量,让再生产品更有价值,从而激励与海息息相关的渔民和居民共同参与海洋保护。“蓝色循环”在浙江实施以来,已回收海洋废弃物10935.4吨,其中船舶污染物8681.2吨,塑料废弃物2254.2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这样的成绩让我们很自豪。

授予我们“地球卫士奖”,是对我们企业努力探索的高度肯定和鼓励,也是对蓝景科技的社会责任和环保理念的一种认可。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奖项,让国内外更多服装纺丝、电子电器、日化家居、汽摩饰配等品牌企业使用海洋塑料,共同保护海洋生态。我们的目标是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国沿海城市建立一个完善的海洋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循环系统,在保护海洋的同时,为沿海老百姓和渔民创造蓝色就业岗位,增加收入,为此我们会深化与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加快建设完善的收集生产网络,为国内外品牌商提供碳减排原料,共同实现“让海洋恢复到她原来样子”的目标和愿景。

我想借此机会感谢一下。因为“蓝色循环”是一个大家庭,它包括了引领推动的政府部门,发挥主体作用的产业链企业,还有一线收集海洋垃圾的渔民和老人们,他们的每次弯腰让海洋少一份污染,多一分洁净。这个奖项是属于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一位成员,借此机会,对给予我们指导帮助的政府部门、产业链企业和“蓝色循环”的渔民和老人们表示诚挚的感谢,谢谢大家。

潮新闻记者提问:请问郭文标同志,刚才介绍,您是一位渔民。您作为渔民最初为什么考虑参与“蓝色循环”,参与后您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马青骏:这个问题请渔民代表回答。

郭文标:我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从事海上救助已经40年了,为什么参与“蓝色循环”呢?因为我曾经在海上参与过救助,遇到台风、大风大浪天气,最怕的就是海洋塑料垃圾、渔网、绳子;如果在海边,最怕矿泉水瓶和泡沫垃圾,为什么?因为如果开船的话,最怕螺旋桨承重无法脱身、无法救人。在岸边碰到这样的漂流物,矿泉水瓶也好,泡沫也好,人跳下去根本无法游泳,所以我就想这个塑料、泡沫怎么才能把它清理掉。想了很多年,后来“小蓝之家”找到我,从一开始半信半疑,到后来,我也加入进去,参与其中。“小蓝之家”提供了几百箱矿泉水,渔民可以用矿泉水瓶拿去换,比如一瓶矿泉水可以拿4个瓶子换,渔民想想还是挺好的,这一做就做了将近三年。我也召集岸边、码头的老人家,宣传塑料瓶不能乱丢,他们拿过来集中到我这里,我再进行打包、挑拣、压缩,再给“小蓝之家”拿去利用。

绿色循环从台州做起,台州也是最早的,因为我们台州岛屿多,基本上南风、北风都要吹过台州海域,所以海洋塑料垃圾也会往这边飘。我们浙江海域是突出的一块海域,来往的渔船比较多,塑料瓶也比较多。现在渔民们对环境污染都有概念,塑料瓶不能乱丢,污水不能乱放。“小蓝之家”虽然在塑料瓶回收利用上有成效,我个人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讲句心里话,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再有钱也没用。我作为一个普通渔民,只能做好宣传,只能做到这一点点,助力环保绿色发展。我就说这些,谢谢。

马青骏:谢谢文标同志的回答。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问答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们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四位发布人。有关省生态环境厅和“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的后续相关新闻,也请大家关注“浙江生态环境”双微。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