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险化学品堆垛发生火灾,并在当天23时30分左右发生爆炸。消防官兵和公安干警第一时间冲进了火海,而紧随其后的就是环保卫士。
爆炸地点火光冲天,震动声不断;事故现场外围烟雾弥漫,气味刺鼻。天津市环保局紧急启动了应急监测预案。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也在当晚迅速到达现场,开展应急监测工作,并指挥协调各区(县)监测站赶往现场进行增援。
环境监测人员对事故区域周边大气、土壤、水质等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监测数据。
与时间赛跑在火光中穿行
在监测污染物的同时,不断有火光从监测人员身旁冒出,但他们丝毫不为所动,被浓烟熏到呕吐,吐完了又上;口罩被汗水浸透了,换一个继续坚持。他们争分夺秒,爆炸后的第一组数据很快就发回了指挥部。
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站长李加军接到事故应急电话后第一个赶到现场,在其他支援力量未到之前组织现有监测条件率先展开气体监测。
作为一名环境监测“老兵”的他深深懂得:应急监测的关键就是“快”。他一面指挥赶到现场的滨海新区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人员布点监测,一面电话联系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汇报情况;一面分析现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一面妥善调度区监测站实验室人员做好水质监测准备。
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指导下,天津市环保局针对爆炸事故特点,在原有应急监测方案基础上进行具体调整。随着监测工作不断推进,事故中的污染因子被逐一确认。
截至记者发稿时,在超负荷的工作下,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共布设大气点位18个,水质点位42个,土壤点位73个。平均每日采集并分析常规大气样品216个、水样85个。
此外,监测人员还要随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临时性监测任务,如敏感区域的空气加密监测,配合事故处置监测核心区域的空气及水。滨海新区监测站自行承担了事故现场6个废气监测点位的采样工作、4个废水点位的采样和分析等工作。
监测点位和办公室两点一线,72小时没合眼,奋战在一线的环境监测人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守护脚下这片土地的誓言。
8月16日,李克强总理抵达事故现场。在爆炸事发地隔离区的一座高架桥上,一处被扑灭没多久的燃烧点还在冒着白烟,不时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炸声。随着风向的变化,空气中不时还能闻到刺鼻的气味。
天津市环保局总工程师孙韧站在李克强总理身旁,向总理介绍了监测工作的进展情况。
当得知氯化物、氯苯类等物质的实时数值都不超标时,李克强总理强调:“环保人员一定要24小时在线监测,有没有超标的有毒气体以及其他相关数据,都要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哪些是不超标的,哪些可能有危害。一旦有危害,要继续进行处理、疏散。”
自爆炸发生以来,天津市环境监测部门平均每日作出总结类报告20余份,分析报告400余份,原始记录上千份。
“能达到现在这种程度,全国各地来支援我们的监测同行们功不可没。”孙韧感叹道。
事故发生后,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立即组织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赶赴天津支援应急监测工作,并协调组织北京、山东、江苏、辽宁、河南、山西、内蒙古、济南、青岛等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奔赴天津进行支援。
各地驰援攻坚克难
采样:零距离接触爆炸现场
作为距离天津最近的河北省,在接到通知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同志没有任何犹豫,站长谢剑峰亲自带队赶往事故现场,成为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支援队伍。
“我们第一天就筛查了核心区周边的5个点位。”谢剑峰告诉记者,到达现场以后,河北省分配到的点位分布在爆炸核心区的南面和北面。
江苏省的支援队伍在8月17日抵达天津后,迅速投入实验室分析工作中,随后赶来的第二批队伍则承担起了水、土壤以及植物的监测任务。
“刚到的那两天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点多。”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长张勇告诉记者:“那时候爆炸刚过去,现场有什么物质都还不明确,确实有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们迫不得已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由一位固定的同志戴上手套负责采样,而除了采样之外,他的这双手什么都不用碰。”凭借这个办法,江苏省完成了11个点位的独立监测任务,以及16个点位的配合监测任务。
在事故应对过程中,监测人员想出了多种办法来克服遇到的困难。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在副主任兰平的带领下,承担了样品中氰化物分析任务。但他们在工作中发现,氰化物检测通常都是使用“蒸馏法”,这种方法耗时长,有些跟不上事故现场高频次的数据更新需要。工作人员开始紧急调试手边原理为“电极法”的仪器设备,对氰化物进行初筛预判,大大缩短了样品预处理时间。
在距离爆炸核心区5千米左右,新港八号路是一条繁忙的公路。根据《天津港危化品公路集疏运爆燃事故风险分析》一文中测算:新港八号路的车流量为每小时2172辆,仅危化品车辆每小时就有174辆。在这条繁忙的公路边,几张桌子、几把简易遮阳伞就组成了一个大气环境监测点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坚守在这里。
“这个点位就在马路上,晚上卡车视线不好,经常有危险发生。”工作人员指着旁边一个已经碎掉的警示灯告诉记者:“类似这种警示灯被撞碎的情况已经发生好几次了。”危险性大,条件简陋,但工作人员一直牢牢坚守,从未出过任何纰漏。
分析:另一条战线上的奋战
与一线的工作人员相比,在实验室奋战的同志则承担着另一份辛劳。
“条件挺艰苦的,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在天津科技大学一处临时建立的监测实验室中,来自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的张峥告诉记者:“科大为我们准备了几个实验室,让实验工作具备了基础条件。”
记者发现,时值夏天,这里的蚊虫比较多。“蚊子成群成群地飞,对实验影响特别大。”张峥拉起裤腿时记者才发现,她肿胀的小腿上已经被叮了几十处。“不敢用驱蚊水,怕里面有些成分对实验有影响。”张峥说。
奋战在监测工作中的“娘子军”远不止张峥一位。
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申剑告诉记者:“我们省站的梁晶下个月就要结婚,接到通知后二话没说直奔这儿来了,到现在也没回去。”在采访中,这位准新娘一直都在认真地操作着采样仪器。
“孩子给她写了一封家书寄过来,可她还是没回去。”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商博告诉记者,这次支援队伍中的一位女同事一心扑在监测工作上,“后来孩子特意发来短信安慰她说:妈妈,打扰你工作了,我在家等你回来。”商博告诉记者,他为这些同事们感到特别自豪和感动。
作为第二批支援天津的地区,山西和内蒙古早已组织好骨干力量准备支援,接到环境保护部的通知后就立即赶赴现场。
“目前,都已经进入了正常工作状态。”内蒙古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樊庆云说:“我们目前主要做氰化物分析工作,第一批支援同志都已经安排到各监测点开展工作,后续的准备工作也都已经安排妥当,一有需要马上投入。”
山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站长耿毅表示:“第一批队伍已经进入工作状态,8月25日第二批支援人员也已经到了现场,马上就能开展工作。”
前来支援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积极协助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优化应急监测方案、研判并解决技术难点问题、开展现场测试。总站副站长李国刚告诉记者,这是一次成分复杂的危险品爆炸事故,应急监测涉及水、气、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介质,尤其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消防废水、雨水、海水等,非常复杂,测试的污染物种类包括氰化物、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及未知污染物筛查,测试的样品浓度范围差几个数量级,且随着处理处置样品的进行,样品干扰多、变化大,对监测技术要求极高。
据统计,截至8月26日,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共投入监测人员150人;天津市各区(县)监测站共投入监测人员200余人;全国各省(市)支援监测人员120人,车辆28部。
从事故发生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方案也会进行调整和变化,但不变的是监测人员的意志和决心。
数百人的监测队伍,上千次的采样分析,国内乃至世界顶尖的监测仪器,铸就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原标题:天津港“8·12”事故环境应急监测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