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检测方面,从业单位具备国家计量认证(CMA)或国家级实验室计量认证(CNAS)即可;在修复工程实施方面,依托国家已有的承包和施工等资质进行管理即可关键是要认清问题所在,划清责任归属,制定追责办法。假如法律规定修复项目完成后再发生污染问题,业主要继续负起调查修复责任甚至其他更多责任,业主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评论 > 正文

【关注】土壤修复是否应设立从业资质?

2015-11-03 09:31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张旭辉

在环境检测方面,从业单位具备国家计量认证(CMA)或国家级实验室计量认证(CNAS)即可;在修复工程实施方面,依托国家已有的承包和施工等资质进行管理即可

关键是要认清问题所在,划清责任归属,制定追责办法。假如法律规定修复项目完成后再发生污染问题,业主要继续负起调查修复责任甚至其他更多责任,业主就会更加慎重地选择修复从业单位

从业资质一直是土壤修复业界广泛关心的问题。尽管目前在国家层面没有设立土壤修复从业资质,但在土壤修复实践中,各地会对投标单位做出一定要求。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统计,在近些年来的土壤修复项目招投标中,甲方要求投标单位需具备以下一项或几项资质:

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环保工程专业承包资质、环境工程(污染修复工程)专项设计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土石方工程专业承包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化工石油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省级以上环保产业协会核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总承包资质(无法律依据)。

资质属于行政审批,必须依法而行。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实施前,国家层面应该不会设立土壤修复从业资质。而且在土壤修复行业发展初期,市场尚未完全打开,还没有专门设立资质的必要性。不过,未来随着上位法的出台,土壤修复市场进一步打开,土壤修复行业是否有必要设立从业资质?

不宜一概而论,应根据工作内容具体分析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总工程师宋云认为,是否需要设立资质不宜一概而论,而要根据工作内容具体分析。场地环境调查评估,涉及判断场地是否存在污染、污染水平,是否需要修复、修复目标如何确定等问题,技术含量较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和经验非常重要,应该对从业的单位和个人提出资质要求。

而在环境检测方面,从业单位具备国家计量认证(CMA)或国家级实验室计量认证(CNAS)即可;在修复工程实施方面,依托国家已有的承包和施工等资质进行管理即可,可考虑由行业组织发布修复工程业绩信息,辅助政府和业主做判断。

谈到对土壤修复从业单位的监管,宋云认为,应主要靠监理管好过程,靠验收管好治理效果,靠长期监测(或后评估)保证效果长期稳定,靠行业自律做好自我管理。

“建议政府与行业组织携手,由政府部门推出负面清单,由行业组织推出正面清单。如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推出的《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修复从业单位推荐名录》就是目前国内土壤地下水修复行业的正面清单,从业单位凭综合实力和项目业绩可申请进入。”宋云说。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姜林则指出,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现状是,一个项目,无论修复从业单位做得怎么样,雇佣这一单位的业主都不必承担责任,所以业主总是倾向于选择报价最低的投标单位,而不关心他是否能把事情做好,这客观上也鼓励了低价中标行为。

上述问题不仅在土壤修复行业里存在,在一些早有资质管理、已发展多年的行业也同样存在,可见资质管理可以促进行业规范,但也有不能解决的问题。

关键要认清问题所在,划清责任归属,制定追责办法

姜林表示,关键是要认清问题所在,划清责任归属,制定追责办法。假如法律规定,修复项目做完后再发生污染问题,业主要继续负起调查修复责任甚至其他更多责任,业主就会更加慎重地选择修复从业单位。

此外,很多时候项目出了问题,管理部门常常主动承担责任,造成管理部门决策压力很大,抉择艰难。“如果管理部门能够对完成情况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永远不予通过,低价劣质的从业单位尽管开始投入很少,但如果反反复复地做,成本上升到比高投入、认真做的单位还高,他们就会改进工作或是被淘汰。”姜林说。

在法律监管的同时,由行业组织带头加强行业自我管理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在土壤修复行业自我管理中,信息公开和接受行业监督很有必要。就像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彭勇所说,行业可以不设准入门槛,但是数据、报告要透明,让同行们能看到,这样,水平太差的从业企业一定玩不下去。

中国环境修复研究院院长高胜达表示,不可否认,行政审批在促进政府部门依法履职、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行政审批过程中也存在环节多、耗时长、收费乱、垄断性强等问题,由审批产生的利益输送导致了腐败和不公平竞争。

“在国家减少行政审批的政策风口上,为土壤修复新设资质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有充分的理由,随着土壤修复市场大规模启动,在调查评估等重要环节设立资质不是没有可能。”高胜达说。

高胜达呼吁,促进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发展,资质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环境治理用效果说话的时代,躺在一纸资质上面吃香喝辣的想法已经落伍了,有实力、有业绩、讲诚信、敢担当的从业单位才是土壤修复行业的王者。

延伸阅读:

新规划出台要求5年内年均减少土壤流失8亿吨

宁波市环保系统观摩庆丰地块污染场地修复工程

原标题:土壤修复是否应设立从业资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