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德庄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是距离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最近的村庄,两者间最近处仅有几百米的距离。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86年,占地26公顷,开始时只负责处理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垃圾,每天处理量为1200吨。随着城市的发展,填埋场的日处理量达到了3500吨,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截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评论 > 正文

再见 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2015-12-21 14:05 来源:无界新闻 

二德庄村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百善镇,是距离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最近的村庄,两者间最近处仅有几百米的距离。

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始建于1986年,占地26公顷,开始时只负责处理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垃圾,每天处理量为1200吨。随着城市的发展,填埋场的日处理量达到了3500吨,并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截止到2014年12月份,阿苏卫垃圾填埋场的使用寿命仅剩下两年。

由于国内的垃圾填埋场处理的大多是原生垃圾、厨余垃圾,直接填埋很容易产生十分强烈的臭味,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特别是到了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垃圾场散发出的臭味让人难以忍受。

附近几个村庄是癌症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区,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但是附近的村民坚信是垃圾场毁了他们的健康。

站在二德庄村,可以远远望到远处的阿苏卫垃圾填埋场的“垃圾山”,一辆挖掘机和卡车正在工作,一群乌鸦在垃圾山上空盘旋。

2000年,垃圾填埋引起的矛盾激化。二德庄村民在这一年前后七次拦截通往垃圾填埋场的各种车辆。

如何更科学地处理数量不断增加的垃圾,已经成为北京市政府最头疼的问题之一。2009年5月,北京市政府发布文件,要采用焚烧、生化处理、填埋三种方式处置垃圾,三者比例为4:3:3。市政府将投资100亿元,新建改建垃圾处理设施40余座,这其中就包括阿苏卫垃圾焚烧发电厂。

由于小汤山镇多温泉,这里兴建了许多高级住宅区,其中最近的离阿苏卫垃圾填埋场3公里远,这些高级住宅区的业主们在偶然获知了小区附近将要建一座垃圾焚烧厂的消息后非常恐慌,他们担心自己的健康从此会受到更大的威胁。

几位村民说:“一定把我们后面这条生活了几十年的街拍上啊。”

为了反对项目上马,2009年9月4日,业主们还在北京市农业展览馆外组织了一次反对活动。

那几年,北京六里屯、广东番禹、上海江桥、江苏吴江等各地因为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都引起群体性事件,多数是因为担心会造成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周边居民的反对。一时之间,“邻避效应”一词成为一个热门词汇,垃圾场、公共厕所等公共设施人人都需要,但是没有人愿意它建在自己家附近。

民意的压力让政府左右为难,最终,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被迫暂停。

二德庄村村民付瑞华在街道上留影。

项目的暂停让附近居民失望,依然飘散的臭味让许多村民甚至不敢打开窗户。同时,为了在拆迁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补偿款,许多村民自行加盖了住房,许多本来一层的平房变成了三四层的简易楼房,简单建好后并没有进行任何装修,等待拆迁。

二德庄村民陈淑平大姐牵着她的金毛出来散步,她让我们一定要把她的金毛拍进去。看到照片后她说:“呀,拍得不错,挺像我的!”

事隔五年后,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突然再次启动。2014年7月25日,阿苏卫循环经济园项目再次进行首轮公示,公示显示项目包括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焚烧厂和日处理1200吨的残渣填埋场,以及日处理3000吨的筛分厂、渗沥液处理等其他配套设施,一旦该垃圾焚烧厂建成,焚烧后的残渣体积仅相当于原有垃圾的10%-20%,配合新建的残渣填埋场,可以正常运行50年。同时建设方带着村民代表赴广东等地参观当地垃圾焚烧项目,解读将要采取的项目技术,以获取村民理解支持。同年12月15日,项目第二次公示,开始对周边村民召开座谈会和专家论证会。

2015年7月1日,二德庄村的村民再一次在垃圾运输的必经道路——二德庄村口拦截来往的垃圾车,导致北京城北如天通苑、回龙观等社区的垃圾几天之内无法处理,堆积如山。

贾威和他的二姑贾素英在二德庄的村口开了一家川菜馆。因为位置不错,附近也只有这么一家餐馆,所以到饭点的时候生意都很不错。

在这之后,阿苏卫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节奏明显加快。2015年8月1日,二德庄村村民委员会贴出腾退公告,要求二德庄村的村民在2016年3月31日前完成自主腾退。同时,整个村庄内挂满了关于加快自主腾退的宣传标语和条幅。

村民付瑞华告诉我们,二德庄村的安置房修建在百善镇的东沙屯,现在因为安置房还没有建好,从村子搬离后村民要自行寻找住房租住,大概2016年5月之后才能搬进安置房中,腾退后,政府会给村民发放每人每月1200元的租房补贴。

二德庄村凯兴超市的老板史岩。这间他经营了三十多年的小超市里,从生活用品到新鲜菜蔬都有卖。

他告诉我们他快五十了,儿子比我们几个都高。如果可能的话,搬迁以后他还要继续把小卖部开下去。

2015年11月29日,当我们再一次来到二德庄村时,发现这里的村民大部分已经搬离,许多村民家的住宅外墙和大门上用红色的油漆写着大大的“拆”字。村里还有穿着统一服装的工作人员在砸搬走住户的玻璃,据阿苏卫的村民王井瑞说是为了防止搬走的人再回村居住。已经搬离的住户大门紧锁,锁住门的是样式相同的铁链和铁索。

一周以后,当我们再次到二德庄时,村民住宅的拆除工作已经开始,进入村庄住宅区的多条道路的路口被封住,一辆挖掘机正在路边作业,挂上了“拆迁现场,禁止入内”的牌子,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为了防止有贪图小便宜的人进去偷走村民遗留的物品。另外,还有有一部分村民没有搬走,依然生活在村庄里。

原标题:影像|再见,北京阿苏卫垃圾填埋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