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环境产业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加速发展后,“十三五”时期无疑是关键的攻坚阶段。
为了行业健康理性发展,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2016年伊始,新华网能源环保频道,策划此次“十三五”开局之年环保“好声音”邀您一起谈”,旨在倾听行业声音,寻找行业“最强音”。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边程对新华网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大力推进环保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陆续出台了包括“大气十条”、“水十条”在内的多项重磅政策,引导了环保产业市场化、规模化扩容,环保企业均进入快速成长期。根据发改委统计,截至2015年底,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计将达4.5万亿元。
然而,作为仍处于初始发展期的新兴产业来说,我国的环保产业的政策主导型特征仍十分突出,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机制相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仍未完善,优势企业的做大做强仍存在诸多掣肘,一些细分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据了解,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耕多年,致力于化解目前日渐突出的雾霾问题。公司自2007年至今,斥资十多亿元研发清洁煤气化系统,发展为雾霾治理前端源头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但公司所处的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在近几年沐浴政策东风的同时,也深切感受到这一行业仍存在诸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在近两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这些问题表现的更加突出。
边程认为,首先,雾霾治理本身是一场多领域协同治理的攻坚战,但当前治霾却存在电力行业超前,一些重污染行业如钢铁、水泥、玻璃、陶瓷等非电领域治理步伐滞后,导致大气污染防治的协同效应无法体现。“十二五”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燃煤电厂除尘、脱硫和脱硝装置的建设和达标运行。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投运火电厂烟气脱硫机组容量约7.6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83%;烟气脱硝机组容量约6.87亿千瓦,占全国火电机组容量的75.0%;安装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器的机组容量超过1.89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的22.9%。“十二五”前四年,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每年连续保持近10%的降幅。尤其是2014年,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13.8%和20.5%,烟粉尘排放量仅增长0.8%。
然而,与电力行业减排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相比,其他重化工业的减排节奏却严重滞后。根据环保部发布的《环境统计年报》数据,2014年,建材(水泥、玻璃和陶瓷等)和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12%、45%和29%。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情况看,虽然在全国1600余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85%已装有SNCR等尾气脱硝设备,全国钢铁行业烧结机有近600台安装了脱硫设施,但是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建材及钢铁行业烟气治理设备的达标运行效率低,建而不运现象普遍。从污染物排放占比看,2014年,钢铁和建材行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占工业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4%、28%和48%,建材和钢铁行业的烟粉尘排放量是电力行业的2.5倍。综上,非电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滞后已经严重削弱了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效果,加大非电领域的污染防控已刻不容缓。
其次,按照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成的经验,大气污染防治按照工业生产过程分为源头清洁生产+末端除尘脱硫脱硝,但长期以来,非电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主要围绕末端除尘脱硫脱硝开展,污染物源头控制无论是政策出台,还是企业行动上均相对迟缓,致使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未形成“源头+末端”协同效应。实际上,传统“两高”工业领域的企业分布极为分散,且近两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对于这些行业的治污来说,末端加装除尘脱硫脱硝设施首先不具有规模效应,同时环保监管难度和成本也极高。近期环保部督查河北省治霾现状,就直指“众多焦化和玻璃企业存在“环保提标改造不及时、日常监管不到位、擅自停运治污设施,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而工业领域前端高效清洁用煤对于企业的成本增加小于后端除尘脱硫脱硝,前端治理很大程度可以免去后端环保监管的力不从心,更符合工业领域治理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于雾霾治理的源头控制方面,近年来着力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重要抓手之一来推进,但这些政策目前仍缺乏清晰的框架体系,以及后续的落地实施细则。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将“推进煤炭清洁利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2014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加快发展煤炭清洁开发利用技术,不断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水平,至此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2015年《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主要针对焦化、煤化工、工业锅炉和工业炉窑四个领域用煤进行规范,重点提升的装备技术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但目前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政策多具有引导性,强制力不足,再加上地方政府积极性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认识和舆论引导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在对本地工业燃煤设备及能源供应结构家底不清的前提下一味出台限煤政策,对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重视不够,甚至不予批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相关政策落实滞后。
再次,雾霾治理的综合协同性从另一个维度来考量,应体现在各行业领域的政策同步性上。但一些行业规模不大但污染重的行业领域,无论从标准制定,还是约束和激励的政策机制,相对于火电、汽车等行业,均存在明显的政策“短板”。例如在工业锅炉窑炉、焦化等工业领域,工业锅炉领域便明确了落后产能淘汰的单体规模目标及时限要求,但在涉及面更广的工业窑炉/炉窑领域,落后产能淘汰相关政策仍处于缺位状态。而事实上,仅从目前我国PM2.5最高区域均为重化工产业特征显著的城市这一表征现象看,由于工业窑炉/炉窑的淘汰和激励政策的缺失,这些区域特征产业所带来的短板效应极为明显。
雾霾产生的最大根源在于大量的工业粗放式燃煤,这就需要在完善末端治理约束+激励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非电重污染行业源头煤炭消费控制及燃煤替代,这也恰恰可在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与雾霾治理两大国家战略之间找到结合点。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去产能”、“去库存”等已成为各行业供给侧改革重点任务的主基调下,一些非电“两高”行业也需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而不清洁用煤、不达标排放可作为产能淘汰的新“指标”引入其中。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近日召开的环保工作会议上也指出,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改革,也和环保工作相关。对环保工作来说,可以结合的点在于,“环保不达标的产能可以先去掉”。
最后,在一系列雾霾治理的重点行业领域,还存在正向激励政策缺位,企业治污普遍缺乏动力的现象。我国火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举措较多,除标准约束等负向激励机制外,环保补贴电价等正向激励机制也是电厂加大环保投入的关键举措。但在非电力领域,主要依赖于企业不达标的负向激励(即惩罚),缺少类似于脱硫电价的极具可操作性的正向激励机制。且由于冶金、建材等非电产业普遍为地方GDP、就业和信贷大户,地方政府在环境执法时只能游走于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之间的平衡地带,导致负向激励措施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以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为代表,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导致了众多先进污染治理技术无法大力推广,相关环保新兴产业成长发展陷入困境。从近两年大气污染治理细分板块各公司业绩对比来看,电厂除尘脱硫脱硝公司成长迅速,但非电行业环保公司则冷暖不一,拥有先进治理技术及治理模式的公司由于受困于政策落实不到位,治理市场启动缓慢,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面对已然开局的“十三五”,边程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十三五”期间,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突进,一些传统行业历经蜕变而进入行的升级换代阶段,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产业也将告别初始成长期,进入到提速发展阶段,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的支持性力量。环保产业无疑将发展成为新兴产业中的领军力量。
具体到科达洁能所在的大气污染治理细分产业领域,随着国家环保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污染治理政策的完善到位,以及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不断提升,环保作为经济性概念,而非长期以来“只有成本,不见产出”的片面观念,将在“十三五”期间迎来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雾霾治理仍是举国关注的民生大事,各界均期待,“十三五”期间神州大地将迎来更多的蓝天白云,这也考验着政策部门的智慧和勇气,也继续激励着以雾霾治理为使命的环保企业的雄心斗志。环保作为政策主导型的行业,“十三五”期间也期待享受更多的政策红利,使得政策方与企业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对此,边程建议:
第一,加快非电行业的治霾步伐,弥补约束和激励双重政策机制的“短板”。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制(修)订重点行业排放标准,可对标《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制(修)订非电领域主要行业的大气污染排放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统一各燃煤行业的排放标准指标限制,避免厚此薄彼。同时,对于非电行业实施清洁煤技术和上马除尘脱硫脱硝末端治理设施,由于非电行业无法以电价为杠杆制定激励政策,须创新非电行业的正向激励方式。例如推广河北、浙江等针对省内钢铁企业采取“按环保工程基建总投资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的方式,并按照新建项目和技改项目,给予不同的激励额度。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推行环保正向激励机制,遏制重化工行业内部因“不同区域环保成本不均”而产生的环保逆淘汰趋势。同时,应借鉴火电行业持续补贴运行费用,非电行业环保激励措施应重点保障环保设施的达标运行。
第二 ,比照国际上先进国家的经验,尽快搭建雾霾源头控制的政策体系。对于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消费总体格局仍将以煤为主的客观趋势,从控煤、清洁用煤等方面扼住“燃煤排放”这一雾霾最大“元凶”的喉咙。具体来讲,在控煤方面,对接供给侧改革,以淘汰重污染行业的燃煤强度大、环保不达标的产能为主要抓手。根据上述问题叙述,目前以控煤为目标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的主要政策空白地带是工业窑炉领域,因此,出台这一领域的落后产能淘汰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第三,在雾霾源头控制,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着眼于源头控制,在当前已出台的“大气十条”及《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等政策纲领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落实此类政策的实施细则。一是建议国家出台非电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规划,设立中央财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资金,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与推广示范机制,解决技术研发及应用资金缺乏问题,推广应用先进的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二是建议借鉴火电行业持续补贴运行费用,对使用清洁煤气的企业按用气量给予补贴,对供应清洁煤气的企业免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支持企业采用先进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淘汰落后的煤炭利用方式,对实施相应技术改造的企业按照初始投资金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三是结合当前在水和固废领域广泛推广的第三方治理政策精神,在大气治理领域鼓励推广第三方能源服务模式(此模式是指用能单位以签订合同协议的方式,通过付费购买能源服务公司提供的清洁能源服务,包括集中供气、供热、供电等),并创设相应的政策扶持机制,从源头上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
第四,大力推进环保行业的垂直一体化管理机制改革。当下,我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社会各界所诟病。目前的现状是,尽管环保法规定环保部门可以委托监察机构执法,但是环境监察在地方的地位仍不明确、不一致,环境监察部门只是环境保护诸多内设部门中的一个。在一些地方,尽管环境监察执法作出了很大成绩,但是也很难顶住地方政府的压力。而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业界比较统一的看法就是,将有力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加大执法力度。对此,我们建议可以借鉴其他领域机制改革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经验,在全国范围内选取试点省份,开展示范,形成可靠模式后推广至全国。除此之外,我们还建议未来的环保治理,应多借助社会力量,真正将包括学界、非官方机构及社会公众有序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来,群策群力共同推进。
企业始终是市场中的主体,“十三五”期间,企业该如何结合时局谋变?对此,边程表示,科达洁能作为传统建材机械行业的标杆性企业,近年来始终围绕环保业务进行转型升级,因此,如何“谋变”也是公司上上下下当前着重思考的重大使命性问题。
科达洁能未来3-5年的发展愿景是,在巩固传统业务优势地位,寻找市场新蓝海的同时,将清洁煤气化系统为代表的环保业务作为转型升级的关键支点,力争实现公司百亿及营收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是依托着公司拟定的“四化融合”战略来推进,这一战略的关键词正是“谋变”。
第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给了制造企业很好的指引方向,传统产业未来就必须走国际化道路,勇敢地走出去,瞄准“一带一路”和大量基础建设薄弱的国家。政府在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大胆走出去,整个国家的政策在转换,制造企业必须跟上政策东风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传统制造企业要消化库存、解决过剩产能的问题,最大的出路就是转换思维发力海外市场。
对于科达洁能来说,海外市场一直是我们传统建材机械业务的主战场之一,未来将继续加大海外市场的布局力度,提升海外市场的战略地位,实现销售放量。在销售模式上,在销售传统机械设备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资本、产能及服务的国际化合作。在环保业务上,公司也在加强海外市场开拓力度,目前在以印尼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国家不断寻找到突破口。
第二,“科达凝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年轻人是未来的希望。”边董高度肯定年轻人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要求年轻人要快速成长起来,年轻人最大的成长空间在海外。目前,科达洁能正在不断推动企业年轻化的交接换档,中坚力量正向80后、90后转换,80后青年员工已占到全员的57%。“长江后浪推前浪”是恒久不变的真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久的将来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他们的思想将引领着潮流。科达洁能就是通过青年人才培训班、国际化储备人才训练营等形式,选拔、提拔一批视野开阔、实战能力强、勇于担当的优秀青年人才,调派到公司需要的岗位。
第三,信息化或者叫制造智能化。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互联网+”是实现这个战略很重要的一个路径。具体在传统制造业,就是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深度融合。互联网给了传统产业一个新的机会,传统制造业大可借助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机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以信息化技术,撬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杠杆。围绕“传统产业+互联网”这一重大命题,科达洁能已经蓄势待发。应用于工业生产的“科达云”服务平台已经成功孵化,未来可向各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在公司层面上,嫁接互联网的进度不断在提速,与此同时,每个科达人都需要树立起主动对接互联网的意识,从各个层面为公司引进互联网的“活水”。
第四,服务化,即加快企业由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尽管2015年经济比较疲软,但是今年全国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占比头一次超过了50%,达到51.6%,这可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任何一个经济体,从不发达到发达,第三产业占比就是一个重要指标。传统制造业从卖设备向卖服务转变,已经成为行业大势所趋,这也是科达洁能未来所坚持的方向。以抛光线为例,单品一条卖300万,但配套的耗材设备以及服务,却能额外增加500万的销售额,产品模式的改变直接就能带来附加值的增加。未来,将深挖服务的附加值,实现公司价值的裂变。
中国经济过去三十年的成功经验,是建立在高产量、低成本的粗放型发展上,靠的是迅速占领大片基础薄弱的市场。未来若继续延续过去这种模式的话,企业发展可能会走入死胡同。当下,库存高企、产能过剩成为实体经济疲软的症结所在,传统制造产业几乎都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不破不立,只有变才能带领企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转型升级,就是要勇于否定自己的过去,保有“归零”心态,忘掉过去成功的经验,探寻一条顺应未来时代发展的路。
原标题:边程:“十三五”环保产业将成为新兴产业中的领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