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6年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污染物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一直以来,环境问题都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其中关于垃圾处理的讨论则是重点之一,“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已经成为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痼疾。那么,在今年的两会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针对垃圾处理问题都有哪些好的提议呢?
张抗抗:彻查垃圾焚烧排放不达标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指出,垃圾焚烧成为当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主流,但焚烧容易产生二次污染,特别是产生的剧毒物质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张抗抗表示,目前在技术上,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等污染物的排放完全可控,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也有了新标准,但是,不少垃圾焚烧厂并未执行,新标准形同虚设。
张抗抗建议,环保部门应彻查垃圾焚烧厂排放不达标行为,对于不更新标准、不达标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加强企业自行监测平台监督,严防数据造假,强制垃圾焚烧厂进行信息公开。
戴海蓉:“分类减量”是核心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石门县建设局副局长戴海蓉表示,破解农村垃圾处理难题的核心工作应该放在“分类减量”上,应该采取“分类减量——清运回收——无害化处理”的模式,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
戴海蓉认为,实现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必须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资源回收系统制定分类细则,配备专门的收运工具,建立分类存储设施等。
戴海蓉还建议,建立区域卫生填埋场或者焚烧发电厂,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杨明:改变垃圾处理方式
云南省代表团成员杨明表示,昆明一天要产生6000多吨垃圾,绝大部分是以填埋或者焚烧的方式处理。而垃圾填埋会占用土地资源,垃圾焚烧会严重污染大气,还会产生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已经不适应绿色发展的需要。
经过走访调研,杨明发现目前已有公司研发出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将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制成有机肥改良土壤;将垃圾中的金属、纸张、塑料、玻璃等分类回收再利用等。他认为,必须将这些技术成果进行大力推广。
杨明建议,国家尽快限制和改变现有垃圾填埋、焚烧的处理方式,大力扶持节能环保企业,大范围推广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垃圾的方式。
梁晓丹:大力度管控滥用塑料袋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德宏州监察局副局长梁晓丹认为,目前在农村垃圾处理上,最棘手是塑料袋的滥用。
梁晓丹表示,国家颁布的限塑令对于农村的影响力很有限,在有些村寨,废弃塑料袋成为影响环境的罪魁祸首。沼气池可以把一般垃圾作为原料直接处理,但是塑料袋容易堵住沼气出口,直接燃烧又会产生有害气体。
梁晓丹呼吁,对于塑料袋的滥用,国家一定要下大力度从源头管控。
田红旗: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湖南省委主委、中南大学副校长田红旗认为,从长远来看,把垃圾处理得无垃圾,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垃圾难题的根本出路。
田红旗建议,利用“四分法”确立垃圾分类标准,然后对由村收集转运来的垃圾进行再一次分类分拣,分拣后的垃圾剔除可回收、有毒有害部分后送相关处理设施作最终的处理。
田红旗还建议推广高速发酵天然有机垃圾处理机,在边远山区推广太阳能垃圾减量化处理房,实现可降解垃圾就地处理。
赵长义:加强对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长义认为,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
在赵长义看来,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环境问题和民生问题,解决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赵长义建议,国家在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要突出解决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问题,尤其要加强对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监督管理。
马文芳:设立专项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通许县大岗李乡苏刘庄村医马文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农村的垃圾该好好管一管了!”
马文芳表示,如今仍有不少村民将垃圾随意倒在沟边、河塘边、路边等空旷地段,长期暴露的垃圾堆不断成为新的传染源和污染源。
马文芳建议,应该设立专项资金,为农村建立固定的垃圾处理场所,解决垃圾集中转运、处理过程中的人力、设备设施所需费用。
李勤:在中小学加强垃圾分类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李勤认为,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李勤介绍,虽然街头巷尾有很多垃圾箱,并且都有注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但是丢掷者不分类别随意丢弃,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分类。
对此,李勤表示要深度培养孩子们的垃圾分类意识。她建议,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孩子们如何辨认不同性质的垃圾、如何来分类,让孩子们学会这些,能更好的做好垃圾分类处理。
原标题:【盘点】两会上关于垃圾处理的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