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我国节能环保市场潜力依然巨大,环保产业势头继续向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高度重视发展环保产业,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本报重点关注各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于今年3月推出“环保大市场 产业新亮点”系列报道。分别在3月3日和3月25日1版刊发湖南和江苏宜兴环保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引起良好反馈。
今后,这一系列报道将在产业周刊刊发,将陆续关注陕西、重庆、山东等地环保产业发展态势。本期报道探讨陕西环保产业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如何发挥对经济发展的支撑效应,如何统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共同发展。
陕西省政府日前召开2016年第四次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产业结构调整,会议提出“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加快培育煤化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等14类新兴产业,构建具有陕西特色、体现科技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
这一利好消息,无疑为正在蓬勃发展的陕西环保产业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产业转型出市场 环保监管给机遇
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去年年底实现年产值约900亿元,环保产业在能源深度转化、低碳循环发展、资源回收等方面大有可为
陕西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李天举告诉记者,陕西的环保产业从过去的简单的“三废”治理,已经扩展到现在的噪音、危废、医疗餐厨垃圾、污泥治理等各领域。“陕西已初步形成了环保产品制造、环保技术服务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环保产业体系。”
而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陕西省从事环保产业的企事业单位约500多家,从业人员约3万多人,实现年产值约900亿元。且每年还在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陕西环保产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而4年前,陕西环保产业年产值还只有360亿元。
短短几年间,陕西环保产业为何会出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对此,陕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陕西省省委书记娄勤俭曾经在全省第九次环保大会上提出,要统筹推进节能减排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其中的主要推进措施包括,既通过技术手段、创新水平,达到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又通过环保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两者相互支撑,利用环保产业发展打造陕西经济的升级版。
对此,近年来,陕西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若干规定》、《陕西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壮大陕西环保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陕西环保产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空间。”陕西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方面,陕西是油气当量第一大省,原煤产量全国前三,资源优势支撑了陕西多年的高速增长。
但面对日益趋紧资源环境约束和市场波动,必须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能源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而环保产业在能源的深度转化、低碳循环发展、资源回收等方面大有可为。
另一方面,当前陕西的环境形势越来越严峻,地方政府对环境治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任务、指标的完成离不开产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上的支撑,同时也孕育着环保产业大的发展机遇。
“集团军”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
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环保产业融资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导向作用,业务覆盖环保全产业链,注重引进先进技术
市场需求的扩大,不仅促进了现有环保企业生产和研发规模的扩大,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环保产业,陕西省内的陕煤化集团、延长石油等国有大型企业纷纷成立了自己的环保公司。
但环保企业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多的还是各自为战,面广但优势不明显;小企业多,骨干企业少,缺乏龙头;科技和应用存在脱节,缺乏集成。
为解决这些问题,2014年年底,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成立,陕西省环保产业开始呈现“集团军”式的新格局。
“组建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是为落实陕西环保产业‘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群体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旨在搭建以政府为主导的环保产业融资平台,发挥国有资本导向作用,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集团公司董事长熊良虎说。
在成立后的一年里,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很快显现出了“集团军”的优势。先后获得项目建设环评、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设计、环保工程监理、环境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等“一条龙”环保服务专业资质。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集团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实施了大型太阳能城市空气清洁系统西安示范项目;在固废处置综合利用方面,布局关中、陕南地区危废综合处置项目;在环保产业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聚合多方资金参与环保项目建设,与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陕西省内10余家银行意向性授信1600亿元,流贷授信 11亿元。
通过接收、资产重组、合资、收购等方式,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去年已经形成拥有12个下属企业和两个区域分公司,业务形成覆盖环保全产业链的发展布局。同年,营业收入2.03亿元,利润总额4189万元。
目前,陕西环保产业集团的视野已经拓展到了海外,注重先进技术的引进。熊良虎告诉记者:“陕西环保产业集团已先后对美国密西西比水务公司、新加坡三达膜环保公司、意大利赫拉环保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技术考察,并运用达成合作意向,弥补了运营初期的技术短板,将为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记者了解到,2016年,集团的目标是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万元翻一番。同时,逐步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形成科学合理的环保产业链,提升陕西环保集团的品牌影响力。
中小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
致力于研发有专业特色的创新技术,积极开拓细分市场
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来势汹汹”,面对强大挑战,不少已经有着多年经验、规模中等的环保企业开始求新求变,在科技创新、环境规划理念上狠下功夫,努力在环保产业有所作为。
陕西蔚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坦诚地说:“我们公司拼的就是技术,公司80%员工为技术人员,公司也将每年盈利的20%以上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研发。”
2014年5月,陕西省启动了燃煤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改造试点工作,与国家现行的标准相比,超洁净标准对燃煤锅炉烟气排放要求更加严格,排放标准甚至超过了天然气锅炉的排放。作为燃煤烟气排放大户,陕西户县国维淀粉厂也启动了燃煤锅炉超洁净标准改造项目。
承担改造项目建设任务的陕西蔚蓝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不久的综合性环保产业公司。近两年,公司抓住全省大力推进关中治污减霾、渭河和汉江水污染治理等重点项目,加大科研投入和产品开发,年产值从2011年的3000多万元发展到2014年的4亿5千多万元。
与蔚蓝拼技术不同的是,西安泽源湿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这家公司成立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生态湿地污水处理项目,他们在陕西参与建设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周至县花园式湿地污水处理项目,都成了行业标杆。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拥有国家专利6项、专有技术30多项的老牌环保企业,却突然在2013年前后开始了转型之路——打造生态综合体。
“目前公司60%的财力、精力继续坚持湿地项目的建设运营,另外40%则进行生态综合体的建设。”公司董事长秦宏认为,转型之路不可谓不艰险,但也势在必行。他认为,目前污水处理项目的发展空间已经非常有限。生态文明理念提出后,如何使理念变为现实,发展成实体经济,这应该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2014年,他们紧贴四川温江实施“生态立区、生态兴区、生态优区”战略的理念,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参与温江生态文明战略规划、水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起草出台,为温江区提出建设生态田园型现代化新区的构想。
仅这一次参与规划,公司就创收600多万元。据悉,今年泽源湿地科技公司又提出建设中国生态梦想园的设想,计划在四川郫县进行概念的落地。
相关报道
科研资源如何转化为环保产业优势?
企业、金融机构与高校面对面进行项目对接
本报记者肖颖 冯永强西安报道 “陕西是我国名列前茅的科教大省,拥有80多所高校、近千家科研机构、100多万科技人员。”西安市企业联合会会长马宏周介绍说,环保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于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在于研发、产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在这一点上,陕西有较大优势。
近年来,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环保技术的不断创新,各高校投入到环保科技的精力和经费也在呈逐年递增趋势,但如何使技术与产业对接,转化为生产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3月下旬,为推进高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使高校研发的技术能够实现落地,转化为生产力,由西安市企业环保联合会、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陕西省环保产业集团联合举办了“陕西省生态环保校企合作成果对接暨投融资洽谈会”。
据陕西省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安航透漏,组委会从2015年3月就开始从陕西各大高校中征集生态环保科研项目。最终,从征集到的1000多个项目中,严格筛选出200多个与环保企业进行对接。这些项目囊括了污水处理和净化、环境污染控制、大气污染等多方面的科研成果。
洽谈会上,陕西省内上百家环保企业、各金融机构与高校面对面洽谈对接,寻找适合金融支持的重点项目。最终,8家企业分别与多所高校签下了总价值266亿元的项目大单。
据悉,组委会还将力争通过更多类似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地为环保产业发展搭建融合、转化的平台。目前,组委会正计划筹备建立生态环保产学研一体化信息平台和大数据中心,建立生态环保产业孵化基地等多个重大环保项目。
原标题:陕西打造环保产业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