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1月开始,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8年级学生刘厉(化名)就在校园里闻到奇怪的异味,他一直以为是雾霾,后来,异味不断弥漫,越来越浓。他听说这异味是从学校对面飘来的,那里原来是化工厂,关于这片的毒地流言也越来越多。父母知道后,专门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得了感冒需要休息。而另一名8年级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报道 > 正文

江苏常州回应学校污染事件:监测达标 仅4人请病假

2016-04-19 10:1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从去年11月开始,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8年级学生刘厉(化名)就在校园里闻到奇怪的异味,他一直以为是雾霾,“后来,异味不断弥漫,越来越浓”。

他听说这异味是从学校对面飘来的,那里原来是化工厂,关于这片的“毒地”流言也越来越多。父母知道后,专门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说孩子得了感冒需要休息。而另一名8年级的学生张德(化名)在检查之后,被发现淋巴肿大,他班上的43名学生中,有很多人出现类似的症状。

“有毒”的学校

“我女儿来这里上学之后,不断掉头发,去医院检查了,淋巴肿得很大。”一位家长看了新闻报道后,准备带女儿再去复查。

一位家长提供的“常外七八年级学生自发体检并自愿提供体检结果的汇总表”上,参与统计的样本共计641人,体检异常人数为493人,占76.9%。而“异常”的项目包括“甲状腺结节”262例、“淋巴肿大或结节”194例、“血液其他指标异常”90例等,其中多数学生同时出现多种异常症状。

这位家长提供了自己13岁的孩子今年1月底和3月底两次体检的报告单,上面显示被检查者“甲状腺左侧叶结节,双侧颈部、颌下、腋窝淋巴结肿大”。

“2016年1月中旬,家长们就自发在校门口抗议过,希望学校能搬离现在的地址,但到学校至今没给我们明确答复。”家长张先生说。

常州市卫计委组织成立了医学专家组,定期分析学生健康状况。医学专家组组长、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华飞介绍说,今年1月11日至2月29日上午9点,常州8家医院共接诊常外学生就诊及体检597人,检查结果正常的464人,部分检查指标异常的133人。其中,甲状腺结节71人、颈部淋巴结肿大22人、甲状腺结节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7人、肝功能异常5人、肾功能异常8人、支气管炎3人、桥本两人、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人、WBC<4000的4人。

华飞说,专家组针对学生检查指标的异常情况进行了专门分析,但学生出现的这些症状“是不是与环境污染物有关,还无法确定”。

对于网上所传的白血病和淋巴癌的案例,华飞表示,经过核实,不存在得白血病的学生,存在一起淋巴癌案例,但发病是在2015年7月,当时学校尚未搬迁到新校址。

据常州市政府通报,目前,全校应到校的2451名学生中,除1人事假、4人病假、5人正在办理转学手续外,其余学生全部到校;210名教师中,除3人病假外,其他教师全部到校,学校教学秩序正常。

反复检测背后的博弈

常州外国语学校校长曹慧原以为搬到新学校是一个崭新的开始,此前的老学校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拥挤而且有安全风险,没想到迁入新校短短几个月时间,校园中就开始弥漫异味。

曹慧原表示,去年8月,学校迁入之前专门委托相关机构进行了室内检测,“就怕装修有毒气残留”。

然而,去年12月中旬,她也闻到了空气中的异味,后来发现学校对面有人在施工,那里原本是化工厂,政府开放用作商业用地进行土地修复。随后,她向区政府反映了相关情况。

12月25日,新北区环保局要求全面停止施工。但在接下来半个月里,气味并没有消失,反而加重了。

不断有家长找到学校抗议。后来学校决定,1月12日,七年级和八年级回家自习,没有举行期末考试,直接放寒假,而九年级学生和高中部学生在校参加期末考试。

1月15日,新北区政府作出决定,将该地块由商业开发调整为生态公园。5天后,该地块调整报告通过专家咨询评审,随即启动修复调整工程。2月15日,工程通过验收,专家组作出结论:工程已达到预期环保治理效果,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完全达标。

曹慧说,学校与建设方商定的结果是,寒假1月21日开始施工,2月5日完工,2月15日要拿验收结果。

2月18日,学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室内、室外、地下水分别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合格,学校认为已具备开学条件。

但家长们接到2月21日的开学通知后,对此表示不理解,对检测结果也不认可。

3月24日,上海一家公司在常州外国语学校校区内开展采样了工作,内容涉及室内空气、土壤以及地下水,采集样品送到两家不同的检测公司进行检测。一份由学校委托检测机构送检,另一份由家长自行委托送检。

今年4月15日,由常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盖章出具的“关于常外校区环境检测结果的说明”指出,由于两家公司在室内空气检测采用了不同的检测方法,导致部分因子检测限有所差异,但不影响评价结论。对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两家公司检出的甲醛、TVOC、苯、甲苯、二甲苯值,均远低于标准限值要求。土壤、地下水检测结果满足学校环境质量要求。

是否符合安全距离

直到看到这份说明,学生家长张涛(化名)心中的巨石才落下。但他一直不明白,学校怎么会建在一个化工厂旁。

张涛曾先后七八次到修复土地围墙外,他记得第一次时看到挖土形成的大坑里有积水,挖出的土堆积在一边,颜色很深。

据曹慧介绍,2012年7月,新北区规划局给了学校项目意见选址书。8月,规划局核发了土地规划许可证。2011年8月,他们与隔壁另一所学校一起举行了奠基仪式。2013年8月,他们拿到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才正式施工。

常外项目环评报告由常州环境科学研究院出具,该院院长徐圃青介绍,环评报告中对该地块包括农药生产的特征污染因子在内的19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检测数据表明,常外地块土壤和地下水未受到污染。

据新北区建设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原常隆地块位于新北区龙虎塘街道,是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常州农药厂、常州市华达化工厂、常州市常宇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原厂址,地块总面积约26.2公顷。

为改善空气质量,新北区于2009年5月启动了该地块化工企业的搬迁工作,2011年6月前完成原常隆化工等企业搬迁,2013年立项、2014年3月正式实施该地块修复工程。

常州市新北区环境检测大队长吴荣炳说,修复工程挖出的土壤都交给一家水泥厂综合利用,原本计划2015年6月完工,但没想到水泥厂经营不善,无法接纳土壤,造成工程延期。

原本计划在学校开学前就应完成的修复作业,延迟半年之久。

曹慧说,修复作业挖出的土壤形成堆场,而学校7年级教室距堆场不到200米。

徐圃青说,按照要求堆场应做封闭处理,挖出来的土壤被污染,暴露在空气中,把气味刮到校园里。

作为该地块修复工程的建设方,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项目负责人李飞回应,水泥厂表示可以接纳土壤,不用分选翻晒,为了减少污染环节,他们并没有采取钢结构封闭措施,只盖了薄膜。

最后,常州市政府对此界定为“由于防护不当导致散发异味引发投诉”。

但最受争议的是,学校建设在化工用地对面,是否符合安全距离要求。

在常外的环评报告中还专门提到“周边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对北地块的影响”。其中提到,常隆地块场地土壤和地下水已受到污染,存在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并指出本地块严禁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

此外,报告还特别指出,常隆地块修复会产生一定空气污染,学校如果在修复验收完成之前投入使用,必须注意土地修复产生的污染对在校师生的影响。

国标与“民标”差距有多大

这次风波中,备受诟病的还有检测标准。虽多次检测结果都是合格,但学生的实际感受却不同。

“老百姓反映有味道,去现场检测结果却是达标的。”新北区环保局一位副局长表示,如果把老百姓的人体感知度比作“民标”,他认为国标与“民标”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

该局长称,目前国内的检测手段与国际先进检测手段有差距,检测力量确实跟不上,检测设备太落后。产生的污染因子多,很多都不在国家标准的检测范围之内,“我们只对我们检测的内容负责”。

常州市新北区环境监测站站长王淑媛也表现了目前基层环保部门的“无奈”。她说,发现问题,只能依靠标准来评价,没有标准的无法给出评价。

王淑媛介绍,目前,国内空气质量检测要求在10项左右。但在室内空气中存在50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致癌物质就有20多种,致病病毒200多种。

实际上,此次常州“毒校”的情况并非个案。

徐圃青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化工厂、电镀厂等都要搬离居住区,但搬离厂房剩下的土地会被地方政府重新利用。很多化工用地会作为商业用地,在这之前必须要对土地进行修复。“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进行环境健康风险评估,调查场地是否有污染,只有达到土壤的功能要求,才能重新开发利用”。

早在2007年,常州就开始将一些这样的土地进行修复重新利用,仅常州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几年内就接受了上百宗这样的案例。徐圃青说,场地修复的价格很高,没有资金平衡,地方政府不会去做这样的项目。

对陷于恐慌的学生和家长而言,已不敢相信那些复杂难懂的检测数据。他们翘首以待的,是环保部和江苏省组建的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

原标题:江苏常州回应学校污染事件:监测达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