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016年我国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该计划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由萌芽期到发展期的过渡,行业整体法规、政策、技术、监管逐步提升,行业结构不断进行着完善和调整,技术创新、引进与改良成为行业热点。在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市场 > 正文

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市场与政策分析 (一)

2019-07-26 10:21 来源:奥科环境ALCLE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2016年我国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该计划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由萌芽期到发展期的过渡,行业整体法规、政策、技术、监管逐步提升,行业结构不断进行着完善和调整,技术创新、引进与改良成为行业热点。在2019年6月18日举办的全国土壤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会议上,李干杰部长主持并强调了全面实施“土十条”、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的重要性。在政策的引导和各地政府的积极推进下,我国土壤修复市场将迎来大规模的兴起,2019-2020两年的场地修复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00亿元,而未来千亿规模的空间有望加速释放。

1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及其危害

从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来看,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总超标率为16.1%,部分地区耕地土壤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场地土壤环境问题尤其突出。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放射性元素铯、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洗涤剂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有关研究发现,矿山开采、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加工、农药喷洒、固废处置等人为活动是造成土壤污染或污染物超标的主要原因。

土壤和地下水是唇齿关系,当土壤受到污染,含有的有害物质会随着降雨、农田灌溉转移至地下水中,导致地下水有害物质超标,污染水源。地下水一旦受到污染,即使能彻底消除污染源头,也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使水质恢复至原有水平。另外,如果地下水受到污染,随着地下水的流动也会造成其他地区土壤的污染,从而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影响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安全。受到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及工农业有着极大的危害,例如2004年的北京宋家庄地铁工人昏迷事件,2013年的镉大米事件,以及2016年常州外国语学校学生中毒事件。这些事件都是典型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案例。

2我国土壤修复行业整体状况

2.1我国土壤修复行业难点

我国污染场地涉及面广,地质情况复杂、种类繁多、场地监管不足,整体修复进展相对缓慢。由于土壤和地下水并不像地表水或大气直接暴露于地表环境中,其污染具有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这样就导致污染区域和范围难以界定,造成修复的难度加大,修复成本昂贵。同时,由于在2016年以前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土地责任方难以明确,部分负有责任的污染产业的破产让“污染者付费”原则难以实施,导致场地修复时常受到资金来源的困扰,这也是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难以得到及时治理的另一大原因。

2.2逐步完善的行业产业链

QQ截图20190726101545.jpg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链主要涉及三大核心环节,包括前期的土壤污染状况监测及评估,中期的修复设备生产和修复工程设计运营,以及后期的污染治理效果评估和维护。

近几年来,随着土壤修复产业的兴起,我国土壤修复行业体系正在逐渐趋于完善。同时国外的一些土壤修复咨询机构携其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市场,也带动了国内修复产业技术市场的发展。国内一些经济相对发达且污染场地较多的区域,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企业,相关工程项目也逐年增多。核心技术的提升与企业工程经验的不断积累,使我国土壤修复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形成,从土壤污染项目的场地调查到风险评估,再到修复工程的实施,以及相应修复设备生产供应链的发展,我国土壤修复的产业链正在不断进行着自我细化及有序化。

3土壤修复市场政策分析

3.1 市场分析

纵观我国环保市场,大气污染防治以及水污染防治行业历经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市场规模,市场产业链与价值链成熟度较高,相较而言,土壤污染防治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与全球其他地区横向对比,欧美国家的土壤技术发展历史较长,整体市场与产业链较为成熟,仅以已修复场地数目作为关键指标,截止至2018年我国的已修复场地总数不超过500处,而美国和欧洲则分别已修复30283处和80700处。

美国的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1973年,自1980年土壤修复顶层设计完成并出台“超级基金”以来,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土壤修复市场已经从高速增长期逐步进入稳步增长阶段,在稳定增长期该产业总投入占比环保总投资的约 5.5%, 而目前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的产值占环保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约0.5%,土壤修复总投资约占环保总投资的1-2%。与此同时,由于土壤修复行业兼具极佳的社会公益效应以及商业盈利属性,土壤修复带来的民生改善和财政收入都使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有着充足的推进意愿。因此,我国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整体投资及总产值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已在2018年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土壤法》) 。作为中国版的 “超级基金” ,该法规明确了监管方、责任方以及资金来源,土壤修复市场有望进一步加速释放。尤其在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矿山治理修复、流域综合治理与修复这几个细分市场,将会在未来几年中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发展前景十分可观。据多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 2019 年土壤修复市场空间将超过 200 亿元,未来 4 年土壤修复行业复合增速在 40%左右。

3.2政策导向

美国的 ” 超级基金” 是1980由美国国会通过的法令,由EPA(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主管,同时由州和部落政府部门协管。EPA有执法权力,可以迫使相关责任方治理污染,或者进行赔偿,而在责任方不明确或是责任方无能力承担修复的情况下,超级基金可以为其提供经费,或作为种子基金,对污染地块展开修复。除了美国的 “超级基金” ,欧洲也有环境基金法令。现在欧美国家基本都是通过立法推动,成立产业基金,使土壤修复产业链形成行业闭环以及良性循环。在欧洲,多数初期的场地识别和调查由地方政府公共财务部门负责。一旦被确认为受污染场地,责任方将负责该场地之后的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的全部费用。当责任方无法承担场地调查和修复的资金时,州政府将会提供其它资金来源来推动场地调查和修复等相关工作。当责任方无法承担场地调查和修复的资金时,地方政府将会提供其它资金来源来推动场地调查和修复等相关工作。部分欧盟国家针对污染土壤场地专门建立了修复基金,以处理污染责任人缺失、无法认定或污染者无力支付修复费用时的污染场地修复问题。

由此可见,政策导向对于环保行业尤其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自2016年“土十条”发布以来,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不断推出的法律法规、技术指南、管理办法以及管控标准,进一步推进着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范化与标准化进程。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印发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污染地块调查评估技术、治理与修复技术风险管控技术系列指南》、《地下储罐等设施防止泄露、渗透技术指南》、《工矿用地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技术指南》,为工农业企业及单位土壤污染防治提出了技术指导。同时生态环境部还颁发了《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7月1日起施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8年8月1日起施行)、《农用地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并试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对企业土壤污染控制的管控力度。

2018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从污染产生、现场调查监测、废物处置收集过程、效果评估、土地使用、生产经营等各环节对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范围认定。2019年6月18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其中规定了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的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和技术要求。随着我国政策法规及行业规范的逐步完善,未来我国的土壤修复行业将进入规范式发展阶段,市场需求将呈现有序的指数级增长,整体行业逐渐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结语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因隐蔽性强和扩散性较大,其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随着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法律法规的日益健全以及行业经验的不断积累,我国土壤修复产业链正在有序地不断完善与细化,对先进技术的引进需求以及消化能力也与日俱增。由于国内外污染场地情况及复杂度相较不同,同时土壤修复技术种类繁多,技术引进方需要通过系统地专业评估对目标技术进行筛选。


原标题:快速兴起的土壤和地下水修复行业(一) :行业市场与政策分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