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要点:来自政商两界的演讲嘉宾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理念转变、科学规划、模式创新来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创新点,以及海绵城市PPP模式的要点。海绵城市服务服务平台1.海绵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纳入考核范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城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会展 > 正文

2016上海环博会会议纪要系列之:海绵城市市场运作与PPP模式

2016-05-10 13:56 来源: 东吴证券 

会议要点:来自政商两界的演讲嘉宾围绕海绵城市建设展开讨论,内容包括如何通过理念转变、科学规划、模式创新来建设海绵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创新点,以及海绵城市PPP模式的要点。

海绵城市服务服务平台

1.海绵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手段、纳入考核范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目标,是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海绵城市创新中心共同发起建立海绵城市产业联盟,旨在构建涵盖政、银、产、学、研、用的综合性海绵城市建设服务平台,推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思路与对策

1.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是习总书记13年提出,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都发文作出重要指示。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付出惨重的环境恶化代价,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城市(水)系统规划缺失严重。我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城市病:城市水体黑臭、环境生态严重恶化、水资源严重匮乏、环境容量超出极限等等。

2.如何建设海绵城市:理念转变;科学规划;模式创新

(1)国外一些国家提出了类似海绵城市的相关概念。比如,美国提出LID(低影响开发),后来美国将其改为GI(绿色基础设施);英国和欧洲提出SUDS(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澳大利亚提出WUSD(水敏城市设计)。海绵城市是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概念,涵盖以上所有内容。

(2)中国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城市暴雨产生的内涝治理,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改善,这就需要构建城市水自然循环与社会循环系统。

(3)建设海绵城市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实质属于成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整治的范畴,必须引入最先进的理念,结合发达国家近60年的经验积累,满足我国当前重大需求。

(4)城市水循环系统的三个版本:城市水循环系统1.0版是绿色系统,强调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城市水循环2.0版本是灰色系统,强调人工强化功能作用,包括污水处理厂、自然水厂等,此系统资源、能源消耗大;城市水循环系统3.0版本是绿色+灰色系统,充分利用城市水体与湿地、海面设施和地下水等,提倡资源回收与利用。3.0版本是未来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发展方向。

(5)海绵城市规划理念最重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不同地区面临瓶颈不同。例如京津冀地区地下水严重匮乏,但是又逢雨必涝;江浙地区不缺水,更多面临的是生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雨水污染问题。

(6)海绵城市规划应注重保持和利用自然属性,做到以自然为先导,以循环为关键,以功能为切入点。

(7)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不仅包括新建城区建设,还有老城区改造。

(8)城市主城区逢雨必涝、地下水缺乏补水、城市水体缺乏生态补水,这就要求海绵设施实现六大功能——渗、滞、蓄、净、用、排。

(9)在排污标准方面,无限度提高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是不利的。环境容量有限,即使污水全部“达标排放”,环境也无法承载。应转变思路,从改善我国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考虑,做到开源节流,污染物资源化和能源化。

(10)主张建设概念污水厂,即低耗、资源化和能源化污水处理厂。污水本身是重要的水资源,应满足多目标,包括直接排放水满足流域地表水标准要求、生态补水、回用水、营养物归田水(用于农田灌溉、喷洒绿地等)。

(11)污水处理厂选址问题:过去污水处理厂必须建在城市的下游,这是基于水体具有自净功能。而现在水体自净功能相当有限,污水处理厂应布置在城市水体中、上游,既可用于城市水体生态补水,又可利用自然生态净化功能处理N、P。

(12)模式创新主要体现在融资、管理创新,坚持政府引导、技术规划和PPP模式。

海绵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1.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此后国家有关政策大力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

2.海绵城市简言之就是以尊重自然规律为前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方法开展城市建设,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而让现代城市具有像海绵一样吸纳、净化和利用雨水的功能,以此减少开发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

3.海绵城市规划就是以建成海绵城市为目标,吸收、借鉴、运用低影响开发、生态城市等相关理念、技术和方法,对LID、城市排水防涝、城市水污染防治等多重技术进行集成,进而在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中的应用。海绵城市规划属于城乡规划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专项规划内容。

4.海绵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核心目标是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具体目标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

5.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面临的问题:海绵规划技术基础薄弱;海绵规划技术地方特色化;海绵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尚待完善;海绵规划实施绩效如何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

1.海绵城市建设的创新体现在五个方面:观念创新、技术与产品创新、设计结构创新、规划方案创新、投融资与建设模式创新。核心是观念创新,以前主要目标是快排,现在需要净、用、排等多目标。

技术与产品创新主要体现在透水滤水系列产品和透气防渗系列产品。设计结构创新包括先期弃流污染、雨污混流、储存与净化回用。投融资与建设模式创新则强调PPP+EPC以及技术+资本+产业。

2.海绵城市建设的总思路是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在城镇建设海绵城市、在乡村建设海绵乡村,同时建设海绵农业。

海绵城市市场运作与PPP模式

1.海绵城市建设有多源筹资渠道,包括政府投入、社会资本参与、资金资本市场融资。

2.海绵城市PPP模式的五大要点:海绵城市的规划阶段应增加“投融资专项规划”;合理分区、划分好海绵城市PPP项目包;选好咨询机构,编制可操作的“PPP实施方案”;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从而按效付费;精心设计采购程序,利用竞争机制实现物有所值。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