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代表部、局发布《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李金发指出,化学元素被称为地球的基因,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绘制地球基因图谱,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评论 > 正文

《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发布 土壤数据如何?(附专家解读)

2016-05-13 11:19 来源: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 作者: 谷兰丁

2016年5月1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成立仪式上,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代表部、局发布《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

李金发指出,化学元素被称为地球的“基因”,地球化学调查目的是绘制地球基因图谱,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实施了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积最大、调查技术最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在服务矿产、土地、地下水等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调查理论技术、实验测试分析、标准物质研制、海量数据管理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在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建立、调查标准制定、技术人员培训、服务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等方面为国际地质界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显示,地球化学调查有效服务矿产、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取得3项突出成就。

一是1978年开始,实施了以找矿为目的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

完成了调查面积700万平方千米,完全覆盖中国山区和丘陵地带,新发现各类矿床2570处,新发现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为国家矿产资源基地规划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是1999年开始,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完成平原区土地调查面积196万平方千米,依据土壤所含有益元素和有害元素含量,对耕地的地球化学状况进行了评价。

调查发现12.72亿亩无重金属污染耕地,占已调查耕地面积的91.8%,发现富硒耕地资源5244万亩,为耕地管理和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是2005开始,实施了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计划.

调查总面积440万平方千米,发现30.2%地下水可直接饮用,34.7%地下水适当处理后可饮用,2418处地下水点具有天然矿泉水潜质,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地球化学调查实现4项重大科技创新,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一是发现了大量超微细金和纳米金,突破了金是惰性的不能在水系中长距离迁移的传统认识,超微细金可以长距离搬运,形成大规模区域异常,为金矿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奠定了理论基础。创新性发明了活性炭富集或聚胺酯泡沫塑料富集金技术,使金分析检出限降到了0.3纳克/克,为圈定低含量金异常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是研发了76种元素的高精度实验测试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测试指标最多的国家。建立了由专业研究机构辐射30个省级地质实验室的全国性地球化学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网络,为不同尺度地球化学调查提供了强大的实验能力和数据一致性保障。

三是研制了234种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占世界上该类标准物质50%以上。这些标准物质被美国、加拿大、欧洲等40余个国家采用,并被全球地球化学基准委员会推荐为国际地球化学填图的标准物质。

四是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学地球”软件平台,这也是世界首个化学属性数字地球平台,可以实现对全球地球化学大数据管理、展示和查询。

延伸阅读:

我国12.72亿亩耕地无重金属污染

引领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建立,为国际地质界做出4项突出贡献。

一是在建立全球地球化学基准网的多边国际合作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于1994年开始实施,中国作为全球地球化学基准计划的发起国,担任该计划的核心职务,引领了该计划在全球的实施。

二是对世界地球化学填图标准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牵头制定了3项全球地球化学填图技术指南,正在制定实验室分析指南、数据管理与图件编制指南,指导和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制定了5份地球化学填图指南。

三是让世界同行共享了中国先进的地球化学调查技术。自1998年以来,中国举办了26次国际地球化学填图培训班,培训学员来自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60余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人员达600余人次。

四是以“一带一路”为重点,指导并帮助20余个国家开展了地球化学填图工作,为所在国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数据,体现了中国技术援助水平和成果价值,实现了合作共赢。

最后,李金发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十三五”期间中国地球化学调查任务重大、意义深远。

一是实施“化学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依托“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牵头组织会员国绘制全球地球化学基因图谱,建立“化学地球”大数据平台,支撑全球自然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是加强地球化学填图双边国际合作研究,服务沿线国家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继续实施矿产资源地球化学调查。重点加大稀土和铀等战略矿种的地球化学调查,服务国家高科技产业和能源产业,为国家提供新的矿产资源基地。

四是全力推进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全面完成全国1:25万比例尺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重点地区开展1:5万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国家土地地球化学监测网络和预警体系,持续更新土地地球化学数据库,支撑服务国家土地开发与保护管理。

五是实施全国主要含水层水质综合调查。重点部署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淮河流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深化主要含水层水质的认识,为地下水保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关报道:

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公布,这项报告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

央广网北京5月13日消息(记者刘飞)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自家后院,机缘巧合往地下挖了就发现金矿。这样的情节估计只能出现在虚构的故事里。不过,您有没有想过到底哪块地埋藏着金矿?自己脚下踩的这片地里又有什么呢?

您也许不关心什么金矿,但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那么,我们吃的蔬菜是在什么样的土壤里种植出来的?我们喝的水,它的源头水质又如何?当中有没有哪些元素超标呢?昨天,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正式公布,一个“看不到”的真实地球,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延伸阅读:

我国12.72亿亩耕地无重金属污染

此次《调查报告》显示,本次全国地下水水质调查覆盖440万平方千米,其中约三成地下水可直接饮用,约三分之一适当处理后可饮用,而还有约三分之一地下水属于不可饮用水。那么,这组数据意味什么?《报告》中,土壤和地下水资源调查的其他数据又如何?

基因存储着生命的信息,而对地球来说,化学元素就好比是地球的基因。

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公布。这项报告能够告诉我们什么呢?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环境地质处处长林良俊介绍,地球化学调查就是摸清地球上各种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从而服务于矿产、土地和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管理。实施的以找矿为目的的地球化学调查计划,完成调查面积700万平方千米,通过化学元素的异常分布,圈定了一些找矿靶区,经过进一步勘查,新发现各类矿床2570处,金资源储量4000余吨。

此外,《调查报告》还显示,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施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地下水水质调查计划。

从土地数据来看,目前已完成平原地区调查面积196万平方千米。林良俊介绍称,数据显示,我国有12.72亿亩无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占已经开展过地球化学调查耕地面积的91.8%,这是比较好的结果。我国耕地大部分质量比较好。同时,发现富硒耕地5244万亩,对人体健康有益的。

在地下水水质方面,目前调查总面积达到440万平方千米,其中,30.2%的地下水可直接饮用,34.7%的地下水适当处理后可饮用。对于这组数据,林良俊强调,这并不代表剩下的地下水就是受到了污染的。其他水也有一些原生原因造成地下水不能饮用的情况。不是说刨除掉这两个水之后其他都是污染的水,不是这个概念。这是地下水质量评价,还有一个相对应的概念叫地下水污染评价。质量,不管哪里来的东西,质量评价一下,是好是坏,是能喝还是不能喝,这是质量评价。

不过,对于土壤、地下水水质等情况,农业、水利和环保等各部门也有相关调查统计。那么,地球化学调查和其他调查相比有何区别?对此,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学求研究员指出,地球化学调查不针对某一目标化学元素或区域进行。测试的指标是最多的,一般农业部门只测和农作物生长有关的氮磷钾等等,环保部门测重金属。一测就是76个化学元素。比如哪个地方容易产生污染,去测试。所有测试是网格化采样,谁也漏不掉。

而“化学地球”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平台的启动,也让相关调查数据可视化、可查询,让人们了解身边“看不见”的地球。就像人们运用电子地图来定位、测量距离、查询路线进行导航一样。王学求介绍,导航是空间方位的概念,是物理属性的地球,但要了解和环境或健康有关的,就要靠化学地球。

王学求指出,和环境有关系的,比如重金属元素,把8个重金属元素信息都放上去。这次要发布的是把京津冀地区的重金属全放上去。一点击这个地区,就看格子里头铬的含量、汞的含量有多高。然后根据国家标准,比如绿色食品产地标准,都放上去。达不到绿色食品,就把格子打成黄色的。如果超过三级土壤标准,污染很严重,打上红颜色,不能用于食品种植。

不过,王学求介绍,到底全球一张地球化学图能了解查询到多少信息,也要看各国对信息的公开程度。根据各个国家的意愿,看做到什么分辨率。分辨率越高,知道的越详细。有国家不想让你对本国的资源了解得这么清楚,分辨率就低一些。全球现在是要求80*80公里,这个大家都会参与。很粗了,对每个格子的量和全球资源总量做一个估算。

延伸阅读:

我国12.72亿亩耕地无重金属污染

原标题:发布丨《中国地球化学调查报告(2016年)》发布,土壤数据如何?(附专家解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