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澳大利亚已经广泛应用的场外径流控制措施以及其经济补偿机制为例,并以项目案例说明未达到径流控制目标的场地如何在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性雨水控制措施的辅助下完成径流控制目标,阐释场外径流控制措施的补偿(或奖励)费用额度计算方法,以供我国海绵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者参考。1、雨水场外费用补偿

首页 > 水处理 > 综合 > 评论 > 正文

澳大利亚:海绵城市场外径流控制措施资金来源及补偿机制的研究

2017-01-09 15:22 来源: 给水排水 作者: 浦鹏 邵晰

本文以澳大利亚已经广泛应用的场外径流控制措施以及其经济补偿机制为例,并以项目案例说明未达到径流控制目标的场地如何在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性雨水控制措施的辅助下完成径流控制目标,阐释场外径流控制措施的补偿(或奖励)费用额度计算方法,以供我国海绵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者参考。

1、雨水场外费用补偿机制

本文将介绍澳大利亚雨水管理体系中广泛使用的雨水场外处理费用补偿机制,目的是解决海绵城市面临的诸多技术层面与政策层面难点中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控制目标分解到地块后的落实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各个试点城市海绵城市设计导则的情况来看,总体径流控制目标最终都分解落实到地块内的控制目标,这种做法符合低影响开发的初衷,对径流水量的削减、水质的提升都是积极的,但是实施过程中却可行性较低,由于城市自然环境复杂,当存在以下等问题时,源头处理的方式就显得不适宜:①已建项目无改造空间;②地下空间已高度开发;③地下水位较高;④土壤渗透性较差;⑤场地土壤受过污染。

场外雨水控制措施建设的资金来源

目前各试点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多为中央财政补贴来完成,国家对于试点城市中的省会城市每年补贴5亿元人民币,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人民币。和其他基础设施类似,海绵城市项目最终应本着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将费用海绵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与运行维护费用分摊至汇水区内的各个土地使用者,因此亟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征费制度。

雨水场外处理费用补偿机制巧妙并有效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当场地内无法完成的雨水控制目标时,在场地外利用邻近的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处理未达标部分,实现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雨水控制目标。完成径流控制的同时采用经济手段对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的使用者(通常为未能在源头达成径流控制目标的土地使用者),征收一定的设施建设补偿费用(offset contribution),为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建设与运行提供资金来源。

2基本原理与方法

雨水控制过程

海绵城市作为一个体系对雨水径流进行管理,主要的手段是依靠海绵设施由源头到区域,形成雨水处理与控制网络,海绵设施可分为源头控制、场地控制、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控制三级,源头控制包括透水铺装、雨水收集等设施,场地控制包括生物滞留、雨水花园等,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包括人工湿地、干塘、湿塘等,三级控制设施并非相互独立,而是上下游关系,其关系如图1所示。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场外处理原理

场外(off-site)水质处理就是利用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对来自周边临近场地未达目标的径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证达到整个子汇水区内的径流控制目标。区域性径流控制措施可从渗、滞、蓄、净、用、排多个维度,满足海绵城市建设需求,为汇水区内土地使用者服务。

案例背景说明

项目位于中国北方某市,多年平均降雨量330 mm,以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控制目标,控制率为85%。研究范围内某汇水区雨水管线与用地性质如图2所示,其中用地类型、面积、规划年径流径流控制目标如表1所示。

各个地块内可达到的控制目标如表2所示,此时考虑采用场外水质处理方案处理为达目标部分的水量,使得子流域作为一个整体达到了年径流总量控制指标。

案例中,公园绿地位于汇水区末端,与该子汇水区的雨水排水管网出水口位置靠近,可以充分利用绿地系统作为汇水区内未达到径流控制目标的地块提供场外径流水质处理,同时可为超频暴雨提供调蓄空间。根据径流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可对滞蓄塘的规模进行初步设计,滞蓄塘的断面可采用如图3的形式,在控制目标强度的降雨条件下,滞蓄塘主要作为场外水质处理用途,水流沿绿地内的凹槽流动,在排入河道之前完成过滤、沉淀、下渗等处理过程,超设计频率暴雨条件下,滞蓄塘同时承担调蓄功能,水位达到塘容量上限时溢流排出。该类设施如经过城市设计,可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兼具社区内休闲与微气候调节功能。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3补偿费的计算方法

场地内雨水措施径流控制能力估算

作为一项收费的公共服务,场外雨水处理必须有统一的收费标准,而场地内的雨水所能达到的控制能力则是一项关键的指标。澳大利亚采用统一的模型,由工程顾问计算场地雨水措施可达到的处理能力。以墨尔本为例,通常小型的地块采用STORM在线计算器进行计算(https://storm.melbournewater.com.au/Calculate.aspx),土地使用者仅需输入地块的位置、雨量站、面积、不透水下垫面的面积、采用的雨水处理方式等信息,在线计算器可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参数,计算场地内雨水控制措施可以达到的处理水平。

大型地块的开发需采用水文模型MUSIC计算(http://www.toolkit.net.au/music/),确定场地雨水设施所能达到的污染物削减量,作为规划审批以及后续收费的重要依据。

使用在线计算器或MUSIC模型对场地雨水控制措施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估后,将评估结果输入墨尔本水务网站的场外处理补偿费计算系统,即可得到某地块应缴纳的补偿费额度。

设计径流控制能力与径流控制目标

估算场地补偿费的计量单位根据城市的径流控制目标制定,如墨尔本市年径流污染物控制目标如下:①TSS负荷去除率80% ;②TP负荷去除率45%;③TN负荷去除率45%。

场地外处理补偿费计算方法

场外雨水径流处理通常都需要场地使用者支付市政管理部门一定的“径流污染场外处理补偿费用”(下称补偿费),用于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雨水控制措施的建设和日常维护,补偿费的收取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场地的开发强度、用地性质、面积、场地实际的径流控制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以墨尔本市为例,墨尔本土地使用者可以通过墨尔本水务(Melbourne Water)网站,查询开发土地所处的汇水区情况,根据网站提供的在线计算软件,估算出需要缴纳的补偿费用,网站计算的公式如下:

补偿费额度=污染处理费率×场地面积×场地开发强度因数×(1-实际去除率/目标去除率)(1)

式中 污染处理费率——单位面积场地场地外处理补偿费用,$/hm2;

污染物去除率——根据政府认可的水质模拟软件分析场地径流污染去除率,%;

开发强度因子——由场地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综合径流系数等因素确定,无量纲;

场地面积——污染负荷确定的主要参数,hm2。

某些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能超过控制目标的地块,即出现实际去除率大于目标去除率,当某地块超额完成了污染物削减指标时,代表该地块为整个区域径流控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管理者对超额完成指标的地块应予以一定的经济奖励,墨尔本水务对于超额完成径流控制指标的地快,采用相同的计算公式与相同的费率,以计算出的金额补贴给土地使用者,作为奖励。开发强度因数由场地土地利用、开发强度、综合径流系数等因素确定,本案例中各类型土地利用采用如表3所示的开发强度因数。根据该计算方法,案例中各地块应缴纳费用如表4。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4保证场外处理的有效性

4.1正确处理源头控制与场外补偿的关系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仍然以源头控制为主要的手段,当源头控制无法满足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目标的情况下,科学规划布局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为临近地块提供场外雨水控制的空间,雨水管理的先后顺序如图5所示。

在规划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时应保证项目对汇水区范围内雨水控制与环境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项目应具有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保证投资回报。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设计合理的补偿费率

Thurston的书中充分论述了各类雨水措施的技术经济数据,指出城市在设计补偿费费率设计是保证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项目具有良好投资收益的关键,在设计区域型径流控制措施的同时应充分考虑设施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保证项目具有良好的投资收益。

场外雨水控制设施的监测、评估与报告体系

监测评估报告体系在项目落地之时即投入运行,在该体系的帮助下可实现:①保证整个汇水区内雨水控制达到总体要求;②根据实测资料指导后续工程的规划建设;③保证场外处理补偿费征收的公开与透明。

建立雨水场外处理交易平台

由于雨水场外径流控制补偿费的征收涉及到整个汇水区内的经济利益平衡,因此在制度设计时应建立一个交易平台(即付费购买场外雨水处理服务的“市场”),保证该方法可以公平公正并且高效的运行。

明确到位的行政管理体系

当地各个职能部门须制定共同目标,政府须明确机构间的权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与企业合作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项目管理步骤章程,从立项、可研、建设、到后期运营管理、收费与资金补偿等一系列内容。

5结论

本文着重介绍一种澳大利亚已经施行多年的雨水径流利用区域性控制措施的场外控制补偿机制管理模式,对我国目前海绵城市规划初期阶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尤其是该管理模式是基于雨水径流的自然属性确立,在结合不同地区的本地化因素后,具有较高的形成本地化管理办法与机制的可行性。同时该管理办法与补偿机制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符合城市建设中多方利益,实现城市开发建设与雨水管理共赢。

延伸阅读:

盘点:2016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年度大事件

海绵城市的三大核心技术体系--收水、蓄水和用水

原标题:海绵城市场外径流控制措施资金来源及补偿机制的研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