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永康全面部署垃圾分类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三化”工作以来,各镇(街、区)、村积极响应“打赢垃圾分类处理人民战争”的号召,多方位、多层次加快推动垃圾分类处理。其中,不少镇(街、区)、村的做法扎实有效,总结出不少好经验。
“一杆秤”称出垃圾分类减量化
“每户投放垃圾的时候,值班的网格员负责将垃圾过秤,然后记录下重量。”8月24日,永康经济开发区兰街村第四值班组的党员李伟业拎起一袋村民投放的垃圾,在电子秤上过一遍,然后在工作日志上记下该户投放的垃圾量。
“垃圾为什么要过秤?”不少村民提出疑问。而村党支部书记李岩敏列出的种种理由,让他们恍然大悟。
“现在是数据时代,垃圾分类工作必须要有详细的数据记录,由此分析研判出更多有用的东西。”李岩敏介绍,兰街村垃圾分类开展正在势头上,做好台账记录信息很有必要,称出重量并记录是重要环节。
李岩敏还列举出“垃圾过秤”的其他好处:垃圾过秤,能够精确得出兰街村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可提交给相关部门作为制定政策的重要参考;能够通过每季度评选,评出垃圾减量优秀家庭;还能从垃圾量判断每户人家的居住情况,尤其是能够掌握流动性强的新兰街人的居住动态。
正是有种种好处,垃圾过秤迅速被村民接受并配合,垃圾分类在兰街实现了全民参与。而新兰街人在履行垃圾分类的义务时,也享受到由此带来的福利。“真没想到,只要把垃圾分类好,我们外来人员也能够领到洗衣粉、围裙这些奖励。”新兰街人刘秋玲说。
“积分神器”催生智能化垃圾分类
“参与垃圾分类,共创美丽城西。”昨天,在永康市城西新区,各个村都悬挂着标语横幅,生动的墙画,每家每户、商铺门前都设有分类垃圾桶。
“我们在每家每户门前都悬挂了一块垃圾分类牌,上面还有二维码。”在华村,村委会主任王金有向前来参观的其他村干部介绍。
王金有话音刚落,人群中马上有人提问:“二维码能扫出什么信息?”
“我来给大家演示一遍。”一旁的垃圾分类分拣员王美珍现场给大家演练了一番。“这个是统一配发的巡检手持终端机,我们称它为垃圾分类‘积分神器’。”王美珍拿出的“积分神器”对准分类牌上的二维码,按下扫码键,显示屏上很快就跳出了相应的户主为梅彩连,同时显示了四档分值标准。
“垃圾袋内分类完全错误扣5分,大部分错误扣3分,少部分错误加3分,全对的加5分。经过检查,梅彩连家的垃圾分类完全正确,可以加5分。”按下对应的分值标准,这户村民的垃圾分类检查结束,“绿色账户”上的积分也得到了提高。
延伸阅读:
深度|中国垃圾分类服务市场机会与展望——“三观”垃圾分类市场现状
“终端机的投放使用,是我们在垃圾分类流程上探索的‘互联网+’模式。”城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妇联主席程伶俐介绍,有了“积分神器”,鼓励分类垃圾做得好的村民、鞭策做得不好的村民就可行了。
妇女顶起垃圾分类半边天
在永康市花街镇双溪村,随着一支巾帼力量的加入,垃圾分类工作如虎添翼。
其实,早在双溪村村两委选举之前,便提前谋划垃圾分类工作,明确女村委兼妇联主席人选必须承担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指导工作,以事定人,在候选人审核关,把不愿意或无能力胜任垃圾分类工作的自荐人劝退。
村两委换届后,双溪村妇联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的指导和宣传,该村通过妇联推动,宣传单和指导手册发放率达100%,村民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达100%。
村妇联干部章灵美、徐秋云和徐娇娥,就是其中三名主要的“监督员”。她们建了一个村妇女工作微信群,在垃圾分类方面,这个群主要用于开展日常检查。
“只要在群里发‘5点半,村委会门口集合’,大伙就会自觉准时赶到。”徐秋云介绍,她们根据人口密度大致将村划分为三块,随后三人各带一组队伍,通过检查垃圾桶查看村民垃圾分类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村民户就在本子上打叉。”检查时,她们每人带一本详细记录每户村民姓名的台账做记录,有时还会交叉交换检查。结束检查后,徐娇娥将三本台账内容汇总,记录到一本包含所有村民姓名的总台账中。
记者翻开总台账,这本账目左竖一排是村民姓名,顶格一行按照日期分成31块,按照日期顺序由左及右阅读,大部分村民户是打钩,也有个别村民户存在连续打叉情况,一目了然。
“这户人家连续三次打叉。”徐娇娥说,发现这样的情况,她们就会登门询问原因,并再作宣传强调。在随后的登门中她们发现,原来这户村民外出打工多年的儿子回家了,“于是我们立即查漏补缺,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让他及时改正。”
永康市妇联主席周晓青表示,目前,全市妇女组织都积极行动起来,积极配合抓好垃圾分类工作,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征集垃圾分类金点子,养成广大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延伸阅读:
深度|中国垃圾分类服务市场机会与展望——“三观”垃圾分类市场现状
原标题:三个故事看永康垃圾分类“三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