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升:深圳市垃圾分类推广大使、晶报记者,因经常报道垃圾分类,被大家戏称为“垃圾记者”。在深圳,只要一提“垃圾记者”,那就是指吴老师。
吴老师在本次论坛上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深圳生活垃圾八大分流体系。从2012年深圳垃圾分类推进以来,其发展至今的一大亮点就是建立了生活垃圾八大分流体系,包括年花年桔、大件垃圾、有毒有害、废旧织物、绿化、果蔬、餐厨、玻金塑纸。这八大分流体系实际上是深圳多年来垃圾分类实践积累的成果,也是国家垃圾分类顶层设计明晰之后的豁然开朗。
实施背景
首先,深圳的垃圾分类是基于目前城市垃圾围城的压力。在过去的16年间(2000年~2016年),垃圾分类基本是在原地踏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垃圾分类的方向目标不明确、不透明,垃圾分类也只是停留在了小区居民分类,但最后还是混收混运,所以有居民说,分了也是白分,干脆就不分了。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这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关系到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今年3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转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在以上垃圾分类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今年深圳做出了一个深圳层面的顶层设计。5月19日,深圳召开垃圾处理工作现场会,宣布在全市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也宣布深圳有关垃圾分类条例的立法工作已经在进行中; 6月3日又发布了《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引》,全市有物业管理的社区,差不多每家每户都发了这个分类手册。实际上这也是习总书记当时说的三化的顺序,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需要大家注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把减量化排在了第一位。这么多年,深圳也在实践着各种垃圾减量的模式。
八大分流
针对过去的经验,今年深圳有针对性地建立了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系统工程,即前端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并根据多年的实践工作,最终整理形成了深圳垃圾分类的八大分流体系。
第一,年花年桔。年花年桔在每年春节后的产生量是相当大的,有些地方做过实践,就是在每年年后专门招标相关的企业进行回收。大致有三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回收之后,将可以用的进行回园再植,也就是回种到植物园,然后重新把它培育再出售;还有一种就是在春节到正月十五前后,组织一个市民互换花市,大家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花,这种办法能消化掉很多;最后是将没法再用的那些分别处理,一般是把树枝、树叶、残花等送去堆肥,余下的土还有价值,可以运到花圃去。这样,年花年桔在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垃圾减量。
第二是大件垃圾。针对大件垃圾,深圳大概每天有700吨的量,近几年深圳建立了17处垃圾处理基地,每天收运处理大件垃圾435吨左右,这也是做过减量的,大概有70%被资源化。深圳第一个有效地运作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是一个公益组织,叫绿果果低碳环保志愿服务协会,位于龙岗区,这个公益组织是按照社会企业的方式来运作的,而且做得很好,其在大件垃圾处理上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第三是废旧织物。因为深圳早几年就开始布局废旧织物回收工作了,现在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从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到分类处理的一个完整的处理体系。目前设在全市的废旧织物回收箱大概有3000多个,这些回收箱在政府都有统一的备案,有专门的监管机构,每天大致能收运处理四吨左右。虽说量不多,但它确实是完整的运作体系了。此外,深圳在其周边城市建有一个华南地区最大的废旧处理企业,影响深远。
再就是针对有毒有害的垃圾,深圳也是从分类收集、运输到最后处理,建立起来了一个完整的运作环节。
对于深圳的过期药品,也是由前面提到的绿果果低碳环保志愿服务协会跟深圳市药品食品监管局合作的,这样就把整个体系运转了起来。其具体操作模式是:由该公益组织在全市建立一个回收网络,并设有相应激励机制,有专人负责上门收集,最后再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在今年10月26号,就销毁了4.2吨的过期药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当时吴老师也在场。
针对深圳八大分类体系的后四位——果蔬垃圾,在一些农场、果园做粉碎、堆肥处理;绿化垃圾也是尽可能地让其在自己园区内回归土壤。对于餐厨垃圾,深圳在2007年就开始做餐厨垃圾的统一处理,在2011年进行招标,但真正运作起来着实不容易。从收运到处理,确实有一定的技术难度,这也是一个需要慢慢完善的过程。
最后一点就是玻、金、塑、纸。之所以将其列入深圳的八大范畴体系,是因为这是社区分类的一种形式,社区生活垃圾分类主要就是想回收这部分,要求居民大体能把这几类分出来就可以了。
延伸阅读:
深圳盐田:花园式垃圾发电站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深圳高标准推进3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相关报告透露将于明年建成
融冰计划
在这八大分类体系里,前七个相对好操作些,只要顶层设计清晰了,把体系和设备配起来就可以了。但对于社区居民家中的玻、金、塑、纸,这个分类相对来说难度最大。有一位公益组织人士说过,居民就像一块冰,如果你来硬的,强行用牙齿去咬,可能会把你的牙齿硌坏了,可如果你用舌头去舔,便能慢慢地融化它。社区分类说到底是一项人心工程,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社区的融冰计划,让社区的居民愿意分类,这需要耐心。在这一点上,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就是公益组织。
深圳从2014年开始,由政府扶持公益组织去推进垃圾分类,终于在2016年,由深圳市城管局成立了深圳市垃圾分类公益服务联盟,即把公益组织凝聚起来形成一个大的联盟,由政府出钱做垃圾分类的相关项目。今年,宝安区城管局委托吴老师成立了宝安区垃圾不落地公益同盟。深圳市城管局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又请吴老师帮忙设计了一个项目,叫公益机构进社区督导垃圾分类活动。
在全市各界力量的努力下,大件垃圾、餐厨垃圾、废旧电池、年花年桔等物品的处理稳步推进,强制垃圾分类试点也初见雏形。深圳作为首个对垃圾分类进行顶层设计的城市,《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条例》已经在修订中。建立垃圾分类深圳模式,已经能够体现出其明确的工作思路,对后续其他城市的推广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延伸阅读:
深圳盐田:花园式垃圾发电站破解邻避效应难题
深圳高标准推进3座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相关报告透露将于明年建成
原标题:“垃圾记者”吴建升谈深圳生活垃圾分类顶层设计——八大分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