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垃圾围城”问题逐渐成为历史,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000个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超过110万吨/日。到2025年,垃圾焚烧行业的投资新建正在落下帷幕,行业的焦点已经变成了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国补退坡和排放提标带来的行业盈利挑战等运营痛难点问题。不论

首页 > 垃圾发电 > 运维增效 > 报道 > 正文

垃圾焚烧厂的精益运营时刻(一):提升两效,管好两资

2025-02-25 11:33 来源:辰于公司 作者: 王浩然、刘禹郑、李初蒙、甘振宇

导读

随着“垃圾围城”问题逐渐成为历史,我国垃圾焚烧行业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快速发展,全国已有超过1000个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超过110万吨/日。到2025年,垃圾焚烧行业的投资新建正在落下帷幕,行业的焦点已经变成了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国补退坡和排放提标带来的行业盈利挑战等运营痛难点问题。

不论是被迫进入还是主动进入“沉浸式”的运营时刻,垃圾焚烧企业现阶段重心都应聚焦在如何提升运营效益与效率上,为即将开始的行业存量竞争做准备。辰于公司长期跟踪垃圾焚烧行业的动态,在多个一线咨询项目的实操经验基础上,针对垃圾焚烧厂的精益运营课题,提出了“两资两效”思路:

两效之一:从设备综合效率(OEE)入手,定位并针对性的减少使生产线不处于额定功率运行状态的不利因素。

两效之二: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入手,对垃圾到上网电量的各环节浪费进行量化并有效干预。

两资之一:设备厂房等投资类生产资料的管理,维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两资之二:备件耗材等消耗类生产资料的管理,用定量手段将成本控制在最优水平。

本系列文章将围绕垃圾焚烧厂的精益运营,深入分享辰于“两资两效”精益运营思路的实施方法与经验。

垃圾焚烧行业进入沉浸式运营时代

“十二五”前后,“垃圾围城”曾一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彼时生活垃圾处理依赖单一填埋方式的困境已然成为历史。自“十二五”起,在2011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12年《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201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促进下,以及同时期《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技术规程》等系列技术标准制定完善的大背景下,垃圾焚烧行业进入了十年的蓬勃发展。

根据2025年2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最新数据,全国每年投产的垃圾焚烧厂规模在2021年达到历史顶峰,当年投产的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达到20.83万吨/日,而到了2024年则下降到2.12万吨/日,又回到了“十二五”之前的水平(见图1)。

1.png

毫无疑问,我国垃圾焚烧厂的投资新建已经基本落下帷幕。从供需关系看,目前全国稳定运行的垃圾焚烧厂数量至少有1023座,总处理能力达到113.9万吨/日,已经远远超过《“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中 “2025年全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的目标值,要知道2023年全国垃圾清运量平均到每一天也仅72万吨,垃圾焚烧的供需格局已经完全达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从投资侧看,根据北极星垃圾发电圈的统计数据,2024年开标的垃圾焚烧项目仅20个,投资额仅52.6亿元,相比2023年也缩水将近80%(见图2)。

2.png

当投资新建已经沉寂,垃圾焚烧企业已经进入了“沉浸式”运营时刻,如何运营好垃圾焚烧厂、提高运营阶段的效益是目前的头号课题。按照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垃圾焚烧行业未来极大可能进入整合发展的时期,企业间的兼并整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发生,这更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生死之战,谁能笑到最后,就看谁有引领行业的运营水平、抗风险能力。从目前的格局来看,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定数。根据上海青悦的统计数据,全国现在除了光大环境一家体量断崖式领先(处理规模达到第二名的2.3倍)外,其他的众多企业间的差异要小很多,尚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见图3)。

3.png

三大挑战促使垃圾焚烧企业“节衣缩食”过日子

相比供水行业运营阶段的相对稳定,垃圾焚烧行业的运营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临着持续的挑战,在盈亏线上挣扎的企业并不少见,“节衣缩食”过日子正在成为行业的常态。

产能过剩的挑战

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仅是全国整体的问题,局部地区的产能过剩情况更加严重。辰于根据当前各省份投产的垃圾焚烧产能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各省份生活垃圾清运量数据,以两者比值粗略评估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现河北、江西、浙江、天津、河南、安徽六个省份的比值甚至超过2倍,其他省份除了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外,也都超过了1倍,形式确实比较严峻。

4.png

产能过剩导致垃圾焚烧厂“吃不饱”,垃圾处理费和上网电量收入两大收入来源均双双下降,而投资折旧和人工成本等成本大头却无法同步降低,使得垃圾焚烧厂面临巨大的盈利压力。“抢”临近地区垃圾不是长久之计,坐等地区垃圾量提升“耗”不起,权宜之计只能是想办法用工业垃圾等其他垃圾补缺口。

国补退坡的挑战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地方补贴+国家补贴(来源于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其中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各地差异大,在煤炭资源丰富或者电力需求相对较少的地区电价就低,各省份从0.25元/千瓦时到0.45元/千瓦时不等。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高低不仅取决于当地燃煤标杆电价,还取决于地方补贴和国家补贴的多少。

自2006年开始,垃圾焚烧发电上网就享受国家补贴,并明确“发电项目自投产之日起,15年内享受补贴电价”,2012年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

先根据入厂垃圾处理量按照吨上网电量280千瓦时折算成上网电量,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其余上网电量执行当地同类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0.65元中除了当地燃煤标杆电价外就靠补贴补上,其中地方承担0.1元/千瓦时,剩下的部分由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解决,也就是常说的“国补”。

不过2020年开始,政策开始有了新变化。2020年国家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15年国补期限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数满82500小时不再享受国家补贴”的限制,意味着年满功率运行小时数平均超过5500小时(合229个日历天)的项目享受国补的时间将不足15年就会结束。2021年起,新的项目还要通过竞争性配置确定上网电价,更进一步加剧了电价补贴的退坡。

国补退坡对各地的垃圾焚烧项目影响程度不一,在燃煤标杆电价高的地区,国补退坡的影响相对小,而部分燃煤标杆电价低的区域国补能占到电价的40%,国补退坡意味着项目收入可能直接减少近20%。

为了减小国补退坡影响,出台的配套政策主要有两个举措:一是让地方政府通过提升垃圾处理费或加大地方补贴舒缓国补退坡影响;二是发展绿电交易创造绿电交易收益,但效果均十分有限。

排放提标的挑战

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污染问题一直都是公众、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社会发展与技术发展,排放提标总归是大趋势。不过国内的排放提标来的更快更严,整体呈现国标趋严、地方先行的形势。

国标方面,《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能源利用工程技术标准》(GB/T51452-2024)将于今年5月开始执行,替代2009年发布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在2019年修改后,其复审修订已经被提上日程,预计将解决原标准中排放限值宽松、氨逃逸未管控等问题。

地方层面,有不少省份或地方已经发布了比国标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其中以深圳走在最前列:2017年,深圳市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了全球最严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烟气排气标准《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营规范》(SZDB/233-2017),将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1小时均值分别降至10、30、80mg/m³,全面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和日本、欧盟标准。另外,河北、上海、天津、山东、附件、江苏等地也已经发布了地方标准(见图5),并推动地方的垃圾焚烧厂进行提标改造。

5.png

排放提标对于全社会而言是好事,但对于垃圾焚烧厂而言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投入。以脱硝为例,在当前国标要求下,大部分项目只需要采用选择性非催化反应(SNCR)工艺,配合恰当的焚烧温度、时间,即可达到排放要求;但是在深圳标准下,往往还需要加装选择性催化反应(SCR)工艺,不仅要追加投资,工艺上还要对烟气进行再加热、投入更多的耗材,吨垃圾运行成本提升可达20元,显著影响垃圾焚烧厂的盈利。

关注“两资两效”,回归运营本质

无论挑战如何,垃圾焚烧行业总是要顺应大势发展,垃圾焚烧企业是时候摆脱几年前投资的浮躁心态,“沉浸式”地思考如何在运营时代开辟一条新路了。

辰于认为,要充分应对时代挑战,垃圾焚烧厂不仅要做厂外的功课,充分争取更优的外部条件,也要做好厂内的功课,在前者成效并不完全可控的时候,必须要把后者做到极致:关键在于运营线,贯彻精益运营理念,其次在于管理线,理顺员工、组织、业务的关系。管理可能各异,但运营理念却是想通的,因此本次我们聚焦分享业务运营方面的精益运营经验,总结为四个字:两资两效。

两效:设备综合效率+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垃圾焚烧企业的两大收入来源为垃圾处理费和上网电量收入,要提升收入无非就是两条路:

尽可能保持生产线达到额定功率运行,排除一切非计划因素影响,这便是追求设备综合效率最大化。

尽可能将垃圾的热量转换为上网电能,减少任何环节能量的浪费,这便是追求能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

设备综合效率(也称OEE)与能源利用效率的优化要站在全厂的角度来考虑,通过量化的手段确定主因,再实施相对应的举措。大多数垃圾焚烧厂的运营管理思路与此并无不同,只是很多时候问题定位以及思考对策靠的是经验、感觉,很难面面俱到,有时候还会遗漏最主要的因素,或者往成效一般的路径上使劲,没有意识到有其他举措更有效。

我们建议像做手术一样把设备综合效率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解剖出来看,把损失的设备综合效率分门别类量化到小时数,把损失的热量按环节量化到焦耳/吨垃圾,这样才能知道哪里的漏点最大、什么举措最有效、有多少优化空间。

两资:设备厂房+备件耗材两类生产资料的运营管理

在实现收入最大化的同时,追求成本的最优,即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个典型的生活垃圾焚烧厂的成本结构中,折旧摊销、维修费用、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副产物处理处置费用大致能够达到总成本的90%左右(见图6)。

6.png

除掉人工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的发生基本可以归为两类: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维护产生的成本、各类备件耗材的消耗成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两者均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只不过我们对于两者的管理目的不尽相同:

对于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是维持其处于最佳生产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减少非必要和可控磨损。

对于各类备件耗材,管理的目的是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单价。

道理虽然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比如设备维修,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厂一年的维修工单可能有上千个,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从哪下手管?比如耗材采买,垃圾焚烧厂的仓库每天都在出入库,品类数量也有数千个,品类单价从几元到几万都有,从哪下手管?相信大多数垃圾焚烧厂对此都有严格的流程制度管理,但是针对这些每天发生的事情,如果没有定期的统计分析,察觉异常的发生,寻找优化的空间,久而久之只会成为一本又厚又乱的账,根本无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举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