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建筑材料产业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传统工业种类,也是NOx、SO2、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管控,针对不同建材小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烧结砖瓦等以煤、油为燃料的规模较大企业着重解决工艺技术升级和提标改造,其他小型建材企业重点解决无组织排放严重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评论 > 正文

专家解读|“2+26”城市建材行业排放情况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2018-02-12 08:37 来源: VOCs前沿 作者: 姚燕

导读:建筑材料产业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传统工业种类,也是NOx、SO2、颗粒物排放的重要来源。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管控,针对不同建材小类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对水泥、玻璃、建筑陶瓷、烧结砖瓦等以煤、油为燃料的规模较大企业着重解决工艺技术升级和提标改造,其他小型建材企业重点解决无组织排放严重、监管困难等问题,切实降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材行业的实际排放。

1现状分析

建材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近二十年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水泥产量24亿吨/年,占世界57%;卫生陶瓷产量2.08亿件/年,占世界产量50%;建筑陶瓷产量亿平米/年,占世界产量67%;玻璃产量8亿重量箱/年,占世界51%;以及2500万吨/年的耐火材料,564万吨/年的隔热保温材料等等,呈现出整体产能过剩、局部地区严重过剩的局面。

由于建材工业企业数量众多,污染物排放总量高,其废气排放量约占全国工业废气排放总量的18%。粗略估算SO2排放160万吨/年,NOx排放135万吨/年,粉尘排放340万吨/年,是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京津冀地区和“2+26”城市群是传统建材产区,减排形势严峻。其中,2016年度在京津冀及“2+26”地区建筑陶瓷产量约10亿平方米,占全国产量10%,卫生陶瓷产量约2500万件,占全国产量13%;水泥熟料产能为1.74亿吨,水泥产能5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几大类传统建筑材料排放的颗粒物、SO2、NOx对大气污染的贡献不容忽视。

而建筑装饰装修类材料制造企业在京津冀和“2+26”城市不同程度存在小散乱污,这些建筑装饰装修类材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VOCs污染物种类繁多、危害大,排放方式多种多样,同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2重点子行业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建筑材料行业工艺技术不断进步,设备大型化、新型化,逐步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科技进步。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复杂,烟气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多样,而企业运行与控制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由于生产工艺匹配要求,燃烧温度普遍较高、窑炉气氛复杂,烟气中颗粒物、NOx、SO2排放浓度相对较高,与火电等其他工业窑炉相比控制更为困难,减排效果不明显,减排任务更为艰巨。

1水泥行业

水泥行业的总体排放量大,根本原因在于产量居高不下。京津冀晋鲁豫六个省份水泥产能(2016年)占全国的26.23%,其中山东占全国产能的8.49%,河北占7.74%,河南占6.34%,分列国内各省产能的1、2、3名。见下图。

(京津冀晋鲁豫六个省份水泥产能占比图)

目前京津冀“2+26”城市的水泥熟料生产线均安装有在线监测设备并连网至地方环境监管部门,对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有组织排放实施了严格监管,SCR等新的污染治理技术尚不足以支撑标准限值要求的盲目提升。因此,化解区域产能过剩、降低区域产能保有量是有效减少水泥行业排放总量的关键。京津冀地区和“2+26”城市的产能控制重点应放在唐山、石家庄、新乡、郑州、淄博、邢台等熟料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城市。

(“2+26”城市水泥熟料产能估算图,万吨)

2陶瓷行业

陶瓷产品种类多,包含了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艺术陶瓷、电瓷、化工陶瓷、特种陶瓷等。生产工艺的差别较大,按生产规模区分,建筑陶瓷占九成以上,其他产品中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相对有一定规模,艺术陶瓷、特种陶瓷的生产规模较小。

京津冀晋鲁豫六个省份中,山东建筑陶瓷产量占全国的8.5%,位居第四位;河南卫生陶瓷产量占全国的35%,位居第一位,建筑陶瓷产量占全国的4.3%,位居第七位。河北卫生陶瓷产量占全国11.3%,位居第三位。其中,京津冀“2+26”城市中河南安阳市内黄是建筑陶瓷的新兴产区,河北唐山市既是日用陶瓷也是卫生陶瓷传统集中产区,山东淄博、河北邯郸是日用陶瓷的传统产区。

(“2+26”城市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分布图)

陶瓷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集中度很低,市场占有率超过2%的企业都不多,在污染治理方面以政府推动作用更为显著。京津冀“2+26”城市中唐山、淄博产区已实施相关产业措施,新建集中产业园,引导企业产业升级,采取搬迁、天然气替代煤、集中污染治理等措施。

3平板玻璃行业

浮法生产工艺是目前平板玻璃生产的主流工艺,占比超过90%。截止目前,全国共计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360条,产能12.9亿重箱。京津冀“2+26”城市,共计有85条浮法玻璃生产线,年产能32790万重箱,约占全国总量的25.4%。目前,烟气除尘设施装配比例超过90%、脱硫脱硝设施装配比例80%(其中以天然气为燃料的部分设施运行稳定、效果最优)。

(“2+26”城市平板玻璃产能分布图,万重箱)

3对策建议

1、实施区域总量控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建筑材料行业的减排工作,需要降低区域总量,从根本上减少排放总量。在梳理“2+26”城市各类建材企业产能、数量、规模、工艺装备水平、环保设施及环境管理水平等基础上,结合京津冀晋鲁豫六个省份工业整体规划,以省为单位兼顾重点市,在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规律,结合大宗建材产品预计消耗量,综合运距等影响因素,提出区域产能控制目标、布局调整措施及相关政策建议。

2、分行业分地区推进治理方案

对于京津冀及“2+26”城市中不同建材子行业,根据地区分布特点、生产工序复杂程度、燃料品种,对重点子行业重点地区开展深度诊断,提出有针对性的“一市一策”深度治理方案,包括重点地区子行业气代煤、电代气,集中搬迁进入产业园,加强无组织管控措施等。

3、实施区域污染控制政策与标准

完善京津冀晋鲁豫六省市重点建材行业排放标准中的特别排放限值,在国标排放值基础上,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技术成熟度、措施效果等因素,以排放标准、许可证制度等加速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退出市场,缓解环保压力。

建立重点行业的企业污染排放绩效评价体系,鼓励区域内企业实施最佳实用技术(BestAvailableTechnology),提升精细化管理,完善自动控制水平。充分发挥环境税调节作用,通过对企业开展绩效评价,实施差别化的政策,有奖有罚。

4课题进展

("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课题技术路线图)

建材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及调控政策研究课题梳理了京津冀“2+26”城市区域水泥、玻璃、陶瓷、涂料等建材工艺、技术、污染排放和治理现状,研究完成了:

《京津冀及“2+26”城市建材工业大气污染防控技术(初稿)》

《水泥行业污染排放总体估算报告》

《涂料工业大气污染物产排污节点及治理现状评估分析报告》

提交标准、规范及政策建议报告: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水泥工业》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陶瓷工业》(征求意见稿)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修改单(报批稿)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修改单(报批稿)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9620-2013)修改单(报批稿)

《水泥行业去产能行动计划(2017~2020)》政策建议报告

原标题:【专家解读】“2+26”城市建材行业排放情况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