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2018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海洋生态环境司柯昶司长向媒体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并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来自境内外的40余家媒体记者来到发布会现场。生态环境部

首页 > 大气治理 > 综合 > 会展 > 正文

盘点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2018-12-04 10:09 来源: 生态环境部 

11月30日上午10点,生态环境部召开2018年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海洋生态环境司柯昶司长向媒体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并与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王菊英副主任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来自境内外的40余家媒体记者来到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首先向媒体们通报了生态环境部近期重点工作进展。

水源地环境整治进入“倒计时”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工作。按照专项行动部署,2018年年底前,长江经济带县级、其他省份地市级水源地要完成排查整治任务,共涉及31个省(区、市)276个地市1586个水源地的6251个环境问题整治。截至11月28日,597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任务完成比例达到95%,达到序时进度要求。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已经进入“倒计时”,后续任务仍十分艰巨。

将进一步加强与最高检等部门合作

11月2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检察机关加强协作配合服务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座谈会,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双方进一步明确了协作重点,并签署互派干部挂职交流合作协议。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稳定有效的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法环境年”顺利启动

2018年11月19日,“中法环境年”启动活动在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专门就“中法环境年”正式启动互致贺电,从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高度对生态环保和气候变化合作提出要求。韩正副总理会见来华出席启动活动的法国国务部长兼生态与团结化转型部长德吕吉。下一步,双方将继续深化务实双边合作,落实好《中法2018-2020环境合作行动计划》。

海洋生态环境司司长柯昶

海洋生态环境司柯昶司长向媒体介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

他表示,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积极成效。海洋环境质量整体企稳向好,但仍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生态退化和灾害频发的叠加期,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此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生态环境部,设立了海洋生态环境司,实现了“打通陆地和海洋”。

下一步,将从“监管者”的总体定位出发,明确“在制定政策规划标准上发力、在抓好质量改善上发力、在强化监督执法上发力、在强化督察问责上发力”的总体思路,加快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坚决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

发布会上媒体问答

关键词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整合

中央电视台

机构改革后,海洋环境保护职能整合入生态环境部后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 “五个打通”,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何统筹?

柯昶

此次机构改革将海洋环境保护职责整合到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这是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工作、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确切的讲,此次机构改革强化了陆海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的统筹协调。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表现是在海里,根子还是在陆地上, 80%的污染物来自于陆地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不是孤立的,是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李干杰部长说此次机构改革实现了陆地和海洋的连通,为做好陆海统筹、实现以海定陆奠定了基础,将有效改变陆海分治的局面,实现从山顶到海洋的污染全过程防治。

关键词二:渤海治理攻坚战

中国海洋报

渤海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什么?

柯昶

在编制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一是坚持系统治理的思路; 二是重点突破,以入海河流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为突破口;三是标本兼治,将控污染和调结构相结合;四是构建中央统筹,省级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

根据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通过三年的综合治理,大幅降低陆源污染物入海量。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3%左右。

关键词三:海洋垃圾倾倒

南方周末

目前我国海洋垃圾倾倒有哪些种类?生态环境部将如何监管海洋垃圾倾倒?

柯昶

海洋废弃物倾倒主要是指利用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它海上人工构造物向海洋处置海洋废弃物的行为。按照现行的国际公约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允许倾倒的物质包括疏浚物、城市阴沟淤泥、渔业加工废料、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天然有机物、岛上建筑物料、船舶平台等七类。从我国多年的实践来看,我国的海洋倾倒物除少量是惰性无机地质材料和天然有机物以外,大部分为清洁疏浚物。

此次机构改革后,海洋倾倒监督管理职责划转至生态环境部。目前,我部正在稳步推进海洋倾废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设,后续工作推进情况会适时向大家通报。

关键词四:改革开放40周年

新加坡海峡时报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如何评价这40年中国的生态环保政策变化?

刘友宾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保护工作是这种巨大变化中的一个具体体现。40年来中国的环境保护从弱到强逐步发展,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认识不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逐步走向协调统一;环保制度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以环境保护法为龙头的法律法规体系;体制不断健全,从1984年在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设立环境保护局,到2018年组建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机构职能不断加强;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关键词五:渤海综合治理具体任务和范围

华夏时报

渤海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有哪些具体的任务和举措来保障渤海综合治理成效?

柯昶

从具体任务来讲,渤海治理攻坚行动计划确定了将开展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四大攻坚行动。从范围来讲,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的范围定为渤海全海区和环渤海的三省一市,重点是环渤海“1+12”城市,1就是天津市,12就是辽宁、河北、山东三个省的12个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

在《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将结合三省一市编制的具体实施方案,配套制定工作台账,将各地攻坚任务目标量化细化,做到拉条挂账,挂图作战,确保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取得预期成效。

关键词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气

联合早报

最近出现重污染天气,有人说今年京津冀和周边地区会出现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在这种天不太帮忙的情况下,生态环境部要做哪些工作?

刘友宾

进入11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四次重污染天气过程。我们看到,重污染天气的过程确实和气象因素有关的,前一段时期的大范围大雾天气和沙尘天气,都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生态环境部门和气象部门联合预测,认为今年秋冬季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目前专家们还在对今年的气象条件影响进行深入研判。

重污染天气等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还远超环境容量。大气污染防治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在蓝天白云来的时候不沾沾自喜,不能懈怠;在重污染天气来的时候更不能手忙脚乱,要保持定力,有信心、有决心,积极作为。

关键词七:围填海

封面新闻

请问生态环境部对围填海的情况是否了解,下一步有哪些举措?

柯昶

中央环保督察将围填海纳入了督察范畴。2016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实现了11个沿海省(区、市)的全覆盖。督察发现,部分地区确实是存在未批先填、边批边填,批小填大、围而不填、填而不用的问题。根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意见,沿海省(区、市)也制定了整改方案,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正在开展“回头看”,在“回头看”工作结束后,我们将会系统总结和评估围填海问题的整改成效。下一步,生态环境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部署,切实履行好“监管者”的责任,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加强围填海管控。

关键词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

路透社

近日督察组通报了多起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发现的典型案例,如何继续推动解决?

刘友宾

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以来,各督察组查实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截至11月29日,已累计通过生态环境部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了19个典型案例。这些典型案例公开后,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同志第一时间对有关情况作出批示,迅速组织调查核实,对整改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风雨过后是彩虹”,希望大家感受到中央环保督察的良苦用心。问责追责不是目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坚持问题导向,目的是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不少地方以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问责为契机,大力推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九:环评公众参与

经济日报

有舆论担心,“放管服”改革在进一步压缩环评时间的同时也压缩了公众参与的空间,请问生态环境部如何保障公众参与权?

刘友宾

环评公众参与在维护群众环境权益、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部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涉及的环评公众参与问题,在印发的《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要求,要落实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优化公众参与程序和形式。

新修订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了项目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公参违法或失信将面临包括责成重新征求意见、退回环境影响报告书、将建设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失信信息记入信用记录等惩处。

关键词十:微塑料

财经杂志

有媒体报道称,微塑料是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目前,我们在防范微塑料污染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成效?

王菊英

微塑料是近年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环境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垃圾防治。 近期实施发布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地膜回收要求,进一步从源头上防止陆源塑料垃圾入海的输入。科技部启动了重点研发专项,专门针对海洋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相关部门也从2007年开始实施业务化海洋垃圾监测,2016年开始对海洋微塑料进行监测。此外,我国还积极推动公众参与,提升公众意识,转变公众消费方式,改善一次性消费制品使用。

关键词十一:索尔海姆辞职

中国日报

近日,索尔海姆请辞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职务。请问这一人事变动是否会影响到贵部与环境署的合作关系?

刘友宾

索尔海姆先生在担任环境署执行主任期间,推动国际社会关注当今严重环境挑战,在促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塑料污染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国与联合国环境署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我们重视环境署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环境署在推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和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环境目标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十二: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光明网

2017年,原海洋局对全国入海排污口的数量和分布进行了排查,排查整治情况如何?

王菊英

海洋生态问题,表现在海里头,但实际上根子是在陆上的,入海排污口的管理是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的关键,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都对此做出了规定,要求沿海省(区、市)开展两类排污口的清理整治。这里所说的两类排污口,一类是非法的,一类是设置不合理的,目前已经完成清理的大约有98%。以渤海为例,渤海两类排污口总共31个,已经完成清理整治是28个,另外3个在2018年底也会完成整治。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会继续督促相关沿海地方完成“两类排污口”的清理整治工作,同时按照要求制定入海排污口环境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加强监管。

关键词十三:福建泉港碳九泄漏

新京报

对于近期福建泉港碳九泄漏事件,生态环境部有何评论?

刘友宾

泉州市、泉港区政府在碳九泄漏事件的应急处置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仍明显存在应急机制不健全、工作经验不足、信息公开不到位、回应公众关切滞后等问题;涉事企业恶意谎报瞒报泄漏量等问题,影响极为恶劣。

信息公开是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必须及时、全面、准确的向公众发布有关信息, 充分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让真相走在阳光下。纸是包不住火的,真相总会大白于天下。任何试图掩盖真相的做法,都是愚蠢、错误、徒劳的,最终也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下一步,针对信息公开存在的有关问题,我部将尽快印发通知,指导各地提高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公开能力。

关键词十四:《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

21世纪经济报道

《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有何进展?

柯昶

《海洋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之前《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了多次,但大多是个别条款的调整。此次机构改革之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今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对解决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条例势在必行。

关于《海洋环境保护法》及配套条例的修订,先期开展了一些研究,已有一些初步的想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后续工作,并按要求做好《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条例的修订,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原标题:盘点丨生态环境部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