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鞍钢提出“大打环保仗”,实施了八大工程的环保改造。1983年~1990年,“当代愚公”李双良主动请缨,带头将堆积半个世纪的渣山变成花园,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而且创造价值1.4亿元,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1999年上半年,国家冶金局

首页 > 大气治理 > 脱硫脱硝 > 烟气脱硝 > 市场 > 正文

大国钢铁崛起启示录|生态文明建设开启钢铁绿色发展新篇章

2018-12-18 14:07 来源: 中国冶金报社 作者: 张鹰

1978年,鞍钢提出“大打环保仗”,实施了八大工程的环保改造。

1983年~1990年,“当代愚公”李双良主动请缨,带头将堆积半个世纪的渣山变成花园,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太钢的倒渣难题,而且创造价值1.4亿元,走出了一条“以渣养渣、以渣治渣、综合治理、变废为宝”的治渣新路子。

1999年上半年,国家冶金局总结推广济钢结合企业实际创造性学邯钢抓管理,以节能降耗为主线,推动工艺技术进步,实现“四全一喷”和“四闭路一循环”的经验。

自2008年起,河钢唐钢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建设“绿色唐钢、生态唐钢”,成为中国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的典范,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钢铁企业完全有能力打造全球最清洁的钢厂。

2011年5月24日,宝钢发布中国钢铁工业首份《绿色宣言》及首批5份《产品环境声明》,表达了中国钢铁企业践行绿色理念、做绿色产业链驱动者的决心,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在环境经营方面的一个里程碑。

2017年,安钢投入30亿元,全面启动焦炉烟气超净排放、烧结机机头烟气超净排放等一系列环保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实现了从达标排放到“近零排放”的转变。同时,该公司还是世界首家实现焦化烧结脱硫脱硝先进工程技术升级改造全覆盖的钢企,建成了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烧结余热发电装置。

2018年前9个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58千克标准煤,相比1978年的2520千克标准煤下降了约7.9%。

…………

一步步绿色发展积极探索,一项项节能环保技术突破,镌刻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奋斗征程上,连接成中国钢铁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低端加工型向生态制造型转变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次次绿色文化底蕴积淀,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硕果,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铺开,绘出一幅优美的画卷,串联起中国钢铁工业对外敞开怀抱、对内锐意改革、坚持可持续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40年。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等理念的指引下,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促使行业绿色发展翻开新的篇章。

环保1.0:打“地基” 为绿色发展做好准备

1978年~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在全力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同时,环保意识逐渐觉醒。

1978年底,承载着全中国人强国之梦的宝钢打桩开工。在建设现代化大型钢铁企业的起点上,宝钢博采众长,与主体技术及设备同步引进了干熄焦(CDQ)、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TRT)等国外先进环保技术和设施,后期还开创了“点菜式”技术及装备引进方式,为节能环保技术的集成创新奠定了基础。1982年10月份,冶金工业部首次设立安全环保司。

1983年,环境保护被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钢铁工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其中环保设施建设和改造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电除尘技术快速发展,具备了自行设计并生产各类型电除尘器的能力,立式ESP(电除尘器)、旋转电极ESP、移动式ESP等一系列新产品相继问世,部分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出口。同时,我们先后引进了干法熄焦技术、高炉余压发电技术、转炉煤气干法除尘技术等海外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并于后期进行了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在全球率先开展高炉煤气袋式除尘净化研究并取得成功等。

中国钢企也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进行了积极的绿色探索。包钢组建环保专业管理机构,加强与相关研究院所的合作,研究出“弱磁—强磁—浮选”适合甄别白云矿的选矿新工艺,获得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在此基础上投入1亿余元进行改造,提高了净化效率;宝钢于1990年引进系统节能理念,1995年开始研究能源与成本的关系,并通过重点项目节能推进节能降耗工作;首钢于1993年建成世界上第一家在产企业公园——钢泰华公园;桂林钢厂和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进行的水煤浆工业性燃烧试验于1990年底通过鉴定,为国际上首次在轧钢加热炉用水煤浆作原料,对改变燃料结构、消除环境污染、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中国钢铁工业在这一时期的节能环保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受观念、技术、资金和特定发展阶段的制约,造成较多环保欠账;二是我国钢铁工业在节能环保技术上存在短板,且普遍将生产经营作为企业主要目标,仍缺乏自主研发节能环保技术或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及管理理念的精力、人力和财力。

环保2.0:建体系 用制度生命力涵养生态环境生命力

进入21世纪,中国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国家环保体系及管理手段日趋完善,中国钢铁工业在以往节能降耗的基础上,进一步树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理念,兴起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

在这一阶段,解决中国钢铁工业环境问题的成功经验,一是建立完善的环保法律体系,并确保严格有效的执法;二是广大钢企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六大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下大力气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2002年,我国第一部循环经济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污染治理模式开始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此后,我国钢铁工业开始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先后在当时的鞍钢、攀钢、包钢、济钢、莱钢、宝钢、太钢、马钢、三钢、重钢等10家企业进行试点,有力推动了全行业循环经济发展。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制定法律法规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通过严格执法让其产生效力。2001年~2010年,中国钢企严格执行环保要求,积极推进绿色建设。包钢投入72亿元,建成了总排污水处理中心、“三干”(干熄焦、高炉煤气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等工程,并率先在国内实现高炉全部使用干法除尘和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技术。2005年,马钢烧结带冷机余热发电系统投运,为国内首套利用烧结冷却机余热发电的系统。2006年,中国家电产品出口欧盟遭遇“环保指令锁喉”,攀钢第一时间研制出家电用限制有害物质热镀锌板产品,打破国外环保壁垒。2005年~2010年,首钢义无反顾地扛起搬迁重任,完成世界钢铁史上最大规模的迁徙,并以绿色环保新产业为核心,其北京园区开始打造“没有钢铁的新首钢”……

不过,在这一发展阶段,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仍主要处于治理可见污染物和回收相对容易回收的余热、余压的水平。反观发达国家,已基本进入深层次的节能环保阶段。同时,“十一五”期间,中国重点大中型钢企吨钢环保投资为25.21元,远低于国际先进企业;烧结烟气脱硫设施安装率和质量仍然不高,已经安装的相关设施脱硫效率仍然很低,运营维护仍不规范,这些都制约着中国钢铁工业环保水平的提升。

综合来看,尽管对环境保护的理解日渐深入,但是钢铁工业的发展终究没有摆脱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全行业最该汲取的教训。

环保3.0:赋新意 以生态文明为内涵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被赋予了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环境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在愈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引领下,特别是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2015年正式实施之后,中国钢铁工业把环境保护放到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重拳出击、综合施策,可持续发展路径清晰明确,节能环保成绩有目共睹,生态环境治理逐渐向更深、更广发展。

“更深、更广”体现在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更深入,应用范围更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相继建立了一批节能环保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推广了高炉出铁场烟尘治理、综合污水深度处理、冶金渣高效处理及综合利用等一系列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宝武湛江钢铁基地、唐山德龙钢铁、安钢、宁钢等开发的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河钢邯钢在国内首次引进并消化吸收的CSCR(活性炭选择催化还原反应)脱硫脱硝(逆流)技术,神雾江苏院与沙钢合作研发的蓄热式转底炉直接还原清洁冶炼技术等一批环保关键难点技术完成工业化试验与应用,意味着中国钢铁工业在脱硫脱硝、废弃物处理等技术及装备上基本实现国产化。

“更深、更广”还体现在中国钢铁工业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刻,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更宽广。在这一阶段,中国钢铁工业环保工作已经从单纯的污染治理,转变为以全过程节能环保技术集成优化和资源能源高效利用为前提的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企业不仅重视节能环保先进技术的研发,而且重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产业、企业与社会间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河钢“城市中水替代地表水、深井水作为钢铁生产唯一水源”项目获得世界钢协可持续发展卓越奖。河钢唐钢凭借该项目成为中国首家以城市中水为钢铁生产唯一水源的特大型钢企。河钢承钢投运了世界首条亚熔盐法清洁提钒生产线。同时,中国宝武“LCA(生命周期评价)优秀案例”获世界钢协生命周期评价领导力奖;首钢正气候发展项目被正式纳入C40正气候项目发展计划,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球第19个正气候项目。

“更深、更广”的绿色发展之路并不好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寒冬期”,钢企普遍微利甚至亏损运行,一些企业甚至濒临破产。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仍然涌现出一大批先进节能环保钢企。宝钢股份2015年环保投资达13.74亿元,同比增加1倍,占当年总投资额的27%;2016年实施了74个环保项目,促使宝山基地3号烧结机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0.6毫克/标准立方米,代表了中国钢企节能环保先进水平。“十二五”末,重点大中型钢企吨钢综合能耗为571.85千克标准煤;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降至0.85千克,比2010年的1.63千克下降了近1半;吨钢粉尘排放量降至0.81千克,比2010年的1.19千克减少了3成。

环保4.0:踏新程 用超低排放推动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誓言,对中国钢铁工业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钢铁工业从此开启了超低排放改造之旅,加快了产城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踏上新征程,钢铁工业以技术为支撑,从源头抓起,加强过程控制,不遗余力、倾尽全力地进行环境深度治理,离“用矿不见矿”“用煤不见煤”“运料不见料”“出铁不见铁”的目标越来越近。目前,安钢、河钢邯钢、中天钢铁已实现超低排放,太钢超低排放改造重点项目———焦化9号焦炉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升级改造工程也已于日前投运。而在这些低碳“先锋队”的后面,一大批钢企正在浩浩荡荡地赶来。

踏上新征程,钢铁工业更加强调从工艺和管理层面提升节能环保水平,大力推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钢铁制造、能源转化、社会资源消纳功能,积极构建绿色产业链,彰显钢铁绿色价值。宝钢股份主持制定了GB/T20887、GB/T20564高强钢系列国家标准,首钢启动了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免涂装铁塔用耐候钢和建筑用耐火耐候钢等绿色产品标准化工作。中国宝武通过绿色采购推动钢铁绿色产业链发展;津西大力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钢结构全产业链钢企……

与此同时,钢铁工业全力打造生态园林式工厂,促进形成钢铁工业与社会间的协同作用,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发展。河钢加快构建现代城市服务板块,大力发展工业旅游等现代城市服务产业;德龙钢铁、敬业集团等一批钢铁园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宝钢湛江钢铁与中科炼化能源互供项目预计于2019年6月份投产,届时,湛江钢铁与中科炼化将进行氧气、氮气和热能的交换,湛江钢铁还将提供余热为城市供暖,提供冶金渣用于铺路等。

此外,钢铁工业还积极部署前瞻性研究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全社会共享绿色发展成果。例如,东北大学提出了基于氢冶金的熔融还原直接炼钢设计方案,在实现环保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神雾节能氢气竖炉还原铁技术日趋成熟;东北大学与辽宁华信钢铁共性技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气基竖炉直接还原制备高级洁净钢实验线,目前气基竖炉直接还原规模已经达到了250万吨/年。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钢铁工业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间断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了多方面的节能环保工作,历尽艰辛,成绩斐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钢铁工业在污染物治理、资源和能源消耗、废弃物回收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体系建设、与城市共融共生等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中低温余热回收利用、高温过程参数在线和离线测量等领域还存在明显不足。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

新时代,我们要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坚定必胜信心,勇于自我革新,在“天蓝、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绿色发展新征程上,书写绿色钢铁的新篇章。


原标题:生态文明建设开启钢铁绿色发展新篇章 | 大国钢铁崛起启示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