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聚焦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简化了程序,优化了方法,强化了环保措施,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环评技术体系中地下水环境要素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地下水修复 > 评论 > 正文

图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2019-02-18 11:06 来源:华安宜远教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聚焦于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简化了程序,优化了方法,强化了环保措施,提高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的颁布填补了我国环评技术体系中地下水环境要素的空白,完善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内容,也正式拉开了我国地下水环境保护事前监管的序幕,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均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环境管理的逐步加强和细化,环评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11版导则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诸如评价等级判定过于复杂、现状调查周期过长、环境影响预测空泛、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015年4月《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夯实了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更加明确了各部门分工,而2011版导则的技术条款存在着较多部门职能交叉,需根据部门职责进一步梳理。同时,随着排污许可证制度建设工作的逐步推进,环境保护部对环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并重构了环评技术导则体系,地下水环评应作出相应调整。鉴于上述原因,亟须对2011版导则进行修订和完善。

25.png

26.png

42.jpg

45.png

48.jpg

53.png

54.png

55.png

56.jpg


原标题:【宜实时资讯】图解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