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1日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全国污染频发,重污染发生频次比去年更高,截至2月2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发生9次中-重度污染过程,同比去年多了5次,28个城市PM2.5单日最高平均浓度9次均超过100微克/立方米。
(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审核仅供参考)
与此同时,全国总体空气质量比去年同期转差。
(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审核仅供参考)
目前,大气污染治理依然在负重爬坡,面临诸多难题。“除北京以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能源、产业、交通结构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区域内秋冬季空气质量仍未摆脱对气象条件的依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
1
2019年以来,全国337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61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0.44%,168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7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上升7.2%。
(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审核仅供参考)
“治霾主战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城市污染形势最为严峻,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07微克/立方米、119微克/立方米,其中‘2+26’城市同比上升较大为26.41%。
当然,在全国污染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也有同比好转的城市与地区:截至目前,2019年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7.13%。
2
截至目前,今年全国平均风级1.61,同比去年下降6.0%,在此不利气象条件下,PM2.5同比上升城市与下降城市具体分布如下,相比于南方城市,今年北方城市PM2.5浓度上升明显。
(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审核仅供参考)
(数据来源于网络,未经审核仅供参考)
在大气污染治理各重点区域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与汾渭平原城市较易成为重污染发生区。截至目前,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综合指数均呈同比上升趋势,11个汾渭平原城市综合指数有8个城市呈同比上升趋势。
总体上目前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仍在负重爬坡阶段。接下来,若要实现治理上的突破,还需重点推进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消除区域污染的“热点”;稳步推进清洁采暖,重点强化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减排,依法强化工业污染源排放监控。
原标题:治理仍在负重爬坡,破解重霾困局,需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