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开展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是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动雨水收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今年,昆明将继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通过滇池面山雨洪拦截、清污分流、雨污调蓄,清水入滇微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示范等措施,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和

首页 > 水处理 > 农村污水 > 报道 > 正文

昆明将做好雨污分流、面源污染等9件实事 力争草海外海水质分别达Ⅳ类和Ⅴ类

2019-02-27 11:10 来源: 昆明日报 作者: 杨官荣

导读:开展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是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动雨水收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今年,昆明将继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通过滇池面山雨洪拦截、清污分流、雨污调蓄,清水入滇微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示范等措施,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和滇池;并加快第十三、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施环湖截污系统提质增效,推进源头污水整治和环湖村庄雨污分流设施建设,运用雨季和旱季运行模式,加强环湖截污干渠与水质净化厂调度运行。要让入滇河道水变清,必须实现污水、污泥“零排放”。同时,还将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稳定运行昆明主城区污泥搬迁项目,并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妥善处理处置现有污泥。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强化滇池和牛栏江(昆明段)流域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业“一控两减三洁净”的治理模式,积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节肥、节药、节水清洁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按照畜禽禁(限)养区的要求,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到今年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为30年来最好水质。今年,在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昆明将采取哪些措施?将怎样确保滇池水质持续好转?记者从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今年滇池治理将做好雨污分流、面源污染、新增湿地等9件实事,力争草海、外海水质分别稳定达到Ⅳ类和Ⅴ类。

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上世纪90年代初,滇池成为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这让昔日高原明珠的魅力光环褪色。近年来,为让滇池恢复昔日的风采,昆明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不移地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头等大事来抓,把滇池保护治理作为昆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一面镜子,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试金石”来推动。

经过持续努力,滇池保护治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18年,滇池全湖水质达到Ⅳ类,为1988年建立滇池水质数据监测以来最好水质。根据生态环境部通报的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显示:2018年,滇池水质明显好转,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滇池蓝藻水华程度明显减轻,全湖由重度水华向中度、轻度水华过渡。

滇池治理是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的民生工程,是昆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等城市品牌的重要承载。昆明市滇池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昆明将全力以赴实施滇池保护治理攻坚行动,采取控制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污染、治理入湖主干河道及支流沟渠、完善流域截污治污系统、优化流域健康水循环、提升湿地生态环境效能等9大措施,努力实现滇池水质目标与总量削减目标,力争2019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分别稳定达到Ⅳ类和Ⅴ类;2020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质全面达到Ⅳ类。

强化“四个治理” 实现“六个转变”

滇池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年,昆明将按照“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通过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实施科学治滇;通过构建截污治污系统、健康水循环系统、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系统实施系统治滇;通过优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方案,少花钱多办事,实施集约治滇;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依法治滇。

同时,昆明还将推动河长制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推动河长制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推动河长制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推动河长制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推动河长制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推动河(渠)湖库保护治理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

巩固22条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城市黑臭水体是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今年,昆明将按照“关口前移、中端疏通、就近治理、末端提升”的系统治理理念,采取强化源头城市面源和雨季合流控制、沿河实施截污纳管及内源清淤、就近布局设施处理污水、末端发挥河口湿地水质净化作用,提升河道水质;认真落实“一河一策”方案,开展不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开展河道常态化清淤,确保水质达标;按照黑臭水体长效方案,巩固22条黑臭水体整治成果。

同时,还将探索开展水质提升示范河道,确保五华区大观河、盘龙区金汁河、官渡区广普大沟、西山区船房河、呈贡区马料河、晋宁区茨巷河、高新区南冲河、经开区马料河、度假区采莲河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

力争规划项目完工率80%

2018年,昆明按照“科学治滇、系统治滇、集约治滇、依法治滇”的思想,全面启动和实施滇池保护治理“三年攻坚”行动,深入实施滇池治理“六大工程”, 全年实施市级重点项目62个,区级重点项目145个。截至2018年12月底,共有79个项目完成建设,85个项目正在实施,43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形成“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开展入湖河道“一河一策”综合整治,完成22条黑臭水体专项整治。

水环境综合治理离不开工程措施。今年,昆明将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制定计划、倒排工期、优化措施、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争年底规划项目启动率达到90%,完工率达到80%。

推进雨污分流堵住排污口

开展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是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推动雨水收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城市内涝的有效措施。今年,昆明将继续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推进雨季溢流污染控制,通过滇池面山雨洪拦截、清污分流、雨污调蓄,清水入滇微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示范等措施,减少雨季混合污水进入河道和滇池;并加快第十三、第十四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污水收集管网,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施环湖截污系统提质增效,推进源头污水整治和环湖村庄雨污分流设施建设,运用雨季和旱季运行模式,加强环湖截污干渠与水质净化厂调度运行。

要让入滇河道水变清,必须实现污水、污泥“零排放”。同时,还将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管理,稳定运行昆明主城区污泥搬迁项目,并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妥善处理处置现有污泥。

畜禽场废弃物利用率达75%

控制面源污染,是滇池水环境治理不可回避的话题。今年,昆明将加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控制,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强化滇池和牛栏江(昆明段)流域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业“一控两减三洁净”的治理模式,积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模式和运行机制,大力发展节肥、节药、节水清洁农业,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负增长。按照畜禽禁(限)养区的要求,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到今年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同时,还将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力度,加快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修复及提升改造,强化对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确保污水处理达标。

新建湿地313.39公顷

湖滨生态湿地是陆地和湖泊水体之间的生态交错带,在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净化入湖水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控制污染入湖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湖泊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昆明将强力推进滇池面山及“五采区”修复,加快滇池“四退三还”搬迁工作,新建王家堆、新河、草海4号地块、观音山南、观音山北、星海半岛二期、宝丰半岛7块面积为313.39公顷为的湿地。

滇池湖滨生态湿地作为滇池之“肾”。同时,为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还将实施捞渔河、斗南、海洪、西华等面积为850.56公顷的湿地提升改造。届时,一个个湿地公园将成为人们休闲游玩的好去处。

强化科技治理

滇池治理离不开技术支撑。今年,昆明将转变滇池治理方式,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滇,并按照“技术上综合、管理上严格、治理上广泛”的原则,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等各种技术手段,继续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环保企业的技术交流合作。

同时,还将积极探索新方法、新举措,充分发挥清华大学-滇池高原湖泊联合研究中心科研智库的作用,开展滇池流域水质目标管理和总量控制优化方案研究、滇池内源污染与水质指标响应模拟研究、滇池水质与生态演化及其关联性研究、滇池水体pH值变化原因分析及研究、滇池蓝藻富集生长预测分析研究、滇池水鸟栖息地规划等一批科研工作,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项具体措施,切实提高滇池治理科学化水平。

深入落实河长制

今年,昆明将按照“六个转变”的要求,即工作内涵由单纯治河治水向整体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工作理念由管理向治理升华、工作范围由河道单线作战向区域联合作战拓展、工作方式由事后末端处理向事前源头控制延伸、工作监督由单一监督向多重监督改进、保护治理由以政府为主向社会共治转化,进一步细化各级河长职责,落实河长联系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各级河长办与河长联系单位的联动机制;细化河长巡河台账要求,健全完善各级巡河台账;按照 “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抓好河道整治工作落实,改善河道水质,在格局上,构建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时,还将全面完成河道生态补偿水量在线监测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河道生态补偿,做好河道日常巡查、管护工作,抓好河道管理视频监控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河道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此不断提高滇池保护治理的科学化、系统化和集约化水平。

积极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让滇池重现“高原明珠”的亮丽风采,需要全民参与。今年,昆明将进一步加大《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参与、全员监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作用,通过公益广告、主题宣传活动等多种形式,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滇池保护治理、河长制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群众对滇池保护治理的共识。

同时,昆明还将广泛开展“滇池卫士”“市民河长”等志愿行动,不断增强公众对滇池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带动社会各界融入、参与到滇池保护治理工作中,形成河湖保护人人有责、治理工作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力争草海外海水质分别达Ⅳ类和Ⅴ类 今年9件实事让滇池水更清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