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印发《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今年医废处置设施覆盖地级市。从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早在2007年,苏州已基本建成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3家,年处理能力达1.94万吨。
3月12日下午,在位于苏州吴中区的悦港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孟祥俊正在监控上料倒料运转情况。一箱箱医疗废物顺着传递带被倒入子车接受130多度的高温灭菌,再经粉碎等多个步骤,约一个半小时后,这些医疗废物变为了无害化垃圾,被运往附近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处置。据中心负责人介绍,作为苏州专业处置医疗废物单位,这个中心处置能力达15300吨/年,服务范围涵盖苏州市除张家港外9个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共有211个集中收集点,主要负责收集处置医疗废物中的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两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这里每天医疗废物的处理量在25吨左右。
根据此次公布的《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地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到2022年6月底前,实现每个县(市)都建成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固体处负责人宋欢询介绍,在目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上述《方案》出台正当其时。医疗废物包括门诊及手术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器械、一次性注输器、棉签、绷带等等。医疗废弃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病毒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严重污染环境,也极容易引发群体性传染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使用量不断攀升。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医疗废物能否及时、规范、安全处置,直接关系着疫情防控的成败。
事实上,苏州自2003年起就开始完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2007年基本建成全市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目前,该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点达到239个,正常运行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有3家,集中处置设施6个,其中高温蒸煮设施4套,高温焚烧设施2套,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达53.7吨/日,年处理能力达1.94万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苏州对70多个发热门诊和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缩短转运周期,保证每日收集并处置,确保门诊点位上贮存不超过24小时。同时,安排专人专车对隔离点生活垃圾组织收集转运,并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置。苏州市生态环境局还增加了对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的检查频次,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2020年1月20日至3月12日,苏州市累计实际处置医疗废物量为1415.67吨,其中高度感染性废物处置量为202.34吨,全部做到当日收集当日处置完毕。“苏州每日收集医疗废物量与集中处置量一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运行负荷率平均在50%左右,可以完全保障全市医疗废物的每日处置需求。”宋欢询说。
对于在医疗废物处置方面的未雨绸缪,宋欢询表示,这主要和苏州市政府前瞻性的规划布局以及苏州实际情况相关。作为一个人口超千万的城市,近年来,苏州的医疗机构不断增多,医疗废物年增长幅度在10%左右。“目前苏州的医疗机构有3000多家,为此苏州卫生部门按照相关要求设置了239个集中收集点,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收运体系,由专业的机构、专业的人员进行统一收集运输处置。所以早在2002年,苏州卫生、环保部门就开始筹划建立并完善这个体系。后来在应对非典、禽流感等疫情期间,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宋欢询表示,接下来苏州市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将按照国家和省级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在处理方式、收集点设置,处理能力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提升,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
原标题: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关 打造医废处置苏州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