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性、爆炸性、感染性等特点,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保护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记者23日从中山市环境科学学会获悉,为遏制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险废物,中山市生态环境工作搭上了高分一号、二号卫星这根“天线”,开启了打击危险废物违法倾倒监管工作的天眼,只要地块出现变化,“天上”能看清清楚楚。
23日上午,在市环境科学学会办公室内,智慧环境卫星平台的屏幕上显示着中山土地利用现状图。图像中,城市施工裸地、无序堆放垃圾渣土、城镇绿地变化等现状,分别呈现出不同颜色。
9月23日,市生态环境局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技术对监测到的“风险点”开展航拍监控。本报记者 唐益 通讯员 肖欢欢 摄
“这个智慧平台今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可覆盖中心城区以及火炬开发区。”市环境保护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梁素敏介绍,平台通过遥感卫星影像光谱筛选出裸地,再结合前期的土地功能规划,运用AI技术对数据、光谱、图像图层变化进行比对分析,锁定存在倾倒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线索和地域风险点。“综合分析后,我们会派出无人机到现场进一步勘察,实现天地一体‘扫盲’。一旦发现倾倒固废的痕迹,将固定证据,并实时反馈给环境执法人员。”
当天上午,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到南区兴福路公交站附近存在一个危废倾倒的风险地块。根据卫星影像显示,该地块处于较为偏远的位置,且周边有工厂。在土地功能规划中,这块地应是绿地或林地,但卫星影像显示,目前该地块的状态为“裸地”。在锁定地块位置后,执法人员立即前往现场用无人机进行勘察。
当天上午10:00左右,无人机在南区兴福路公交站附近起飞,前往“可疑”地块。无人机拍摄到的高清画面显示,该裸露地块现场未发现违法倾倒固废、危废等现象。
据介绍,这是市生态环境局首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对中山市水源、林地、河道、市际交界等“隐秘的角落”开展航拍监控。
新闻链接
“海陆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今年8月中旬起,按照国家、省的统一部署,中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交通局、市检察院、市海事局、海警等多部门及各镇区环境执法力量,开启了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联合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排放、转移、倾倒、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行动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共出动人员345人次,摸排企业179间次,至目前共发现线索5宗,查办案件3宗,其中2宗存在涉刑犯罪嫌疑,已同时移送公安部门作进一步侦办。
“我们采取了陆上堵、海上查以及空中布防监管体系,包括派执法人员对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点行为进行摸排;联合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中山支队、中山海事局、中山海警局打击海洋非法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利用卫星遥感新技术手段精准打击,实现大面积、全天时、全天候监测,充分弥补了执法人员对边远隐蔽山林、水源开展检查不便的问题。”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督科工作人员刘剑濠介绍说。
原标题:我市首次运用卫星遥感技术排查危废物倾倒 开天眼 看清“隐秘角落” 严监控 违法“无处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