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低碳示范引领工程,建设一批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建筑等低碳示范项目,完善全省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库,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和经验,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持续深化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跟踪评估2023年度13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和24个低碳社区建设推进情况,完成2022年度9个低碳发展实践区的中期评价和2022年度11个低碳社区的验收工作。
、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十大行动;开展近零碳园区(企业)、低碳社区、减污降碳协同、碳排放影响评价等四大试点示范;围绕十大行动和四大试点示范,打造十大标志性工程。...实施“10+4+10”行动方案,重点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化发展、节能降碳协同增效、产业绿色化转型、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交通便捷低碳化发展、绿色金融支撑降碳、循环经济助力降碳、低碳科技赋能降碳、生态碳汇巩固提升
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快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厂区建设,推进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碳中和。...鼓励新改扩建工业炉窑采用清洁低碳能源以及工厂余热、电力热力等替代或污染治理设施提升改造。
(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按职责分工负责)3.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广功能符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持续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进一步巩固绿色社区创建成果,努力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向业主提供居家养老、家政、托幼、健身、
低碳的内涵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生活方式等,其核心内容为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为什么要设立全国低碳日?
(二)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社区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贯穿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功能的社区。...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西宁市和海东市的完整居住社区
(责任单位:省住建厅)(四)建设绿色低碳社区5.优化社区布局和功能。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通过步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居住社区,构建15分钟生活圈。
(三)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通过步行和骑行网络串联若干个居住社区,构建十五分钟生活圈。...持续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全过程,60%的城市社区先行达到创建要求。促进零碳社区技术体系研究,探索零碳社区建设。
推进公共机构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进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公共机构、低碳社区和低碳企业试点示范。
大力推动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区、先行达峰示范区、低碳社区、低碳交通枢纽等试点示范区建设,在各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减碳降碳标志性工程,加快形成可复制的典型低碳示范区及重点项目类型。
(责任单位: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宁东管委会负责落实,不再列出)(二)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
《方案》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出5项要求: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建绿色低碳社区,完善社区绿色开放空间布局;提升建筑绿色低碳水平,推动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强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建设低碳社区、气候韧性社区,着力发展绿色建筑、超低能耗住宅等节能低碳建筑,建设多层次绿化空间和慢行道路,优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加强节能低碳宣传,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新方式。
广泛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快低碳社区、低碳景区、低碳厂区建设,推进大型活动和公务会议碳中和。...倡导“135”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低碳旅游,推动绿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推广功能复合的混合街区,倡导居住、商业、无污染产业等混合布局。...按照《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配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到2030年底,城市的
《方案》对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提出8项要求:优化城市结构和布局、建设绿色低碳社区、提升绿色建筑发展质量、推进绿色低碳住宅、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建设用能结构、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绿色低碳建造、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国家级低碳工业园区达到3个,省级低碳社区达到15个。创新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碳中和模式,“低碳军运”获得积极反响。推出碳积分产品“碳宝包”,引导武汉市民参与低碳消费。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开展低碳社区、低碳园区、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鼓励建材、化工等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工程建设。按照上级部署做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二、协同减污降碳,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
11.鼓励低碳试点使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支持省内低碳社区试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低碳试点有限使用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2.打造碳普惠生态圈。
深入开展城市矿产、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等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工作,持续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绿色生态城区等市级试点示范工作。6.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发布本市绿色发展行动指南和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试点示范,引领带动一批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
试点示范助力低碳。积极推进三元区、明溪县、泰宁县等地低碳社区、低碳景区试点创建,开展将乐县常口村全省首个净零碳排放村创建。...二、积极探索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引领示范全国低碳发展加强顶层设计。
在各单位推荐申报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的基础上,我局委托专门机构对申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确定一大会址新天地等9个区域和凌云街道梅陇三村等11个社区作为本市低碳示范创建单位。
广元、成都低碳试点城市和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建成一批省级低碳社区。“十三五”时期,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单位gdp能耗分别降低29.9%、17.4%。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推广绿色建筑标识和中国绿色建筑推广实例,推动全民节约,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倡导全民低碳社区示范区建设与绿色家庭。...制定低碳技术专利法,降低专利保护强度,实施低碳技术研究战略。通过构建低碳技术国际强制许可制度,南北合作推动发达国家技术转让、南南合作致力于发展中国家技术共享,加快低碳技术创新、转移、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