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搜词 > 活性炭净化

活性炭净化

北极星环保网为您提供活性炭净化相关内容,帮您快速了解活性炭净化最新动态。了解活性炭净化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北极星环保网。

北极星为您找到“活性炭净化”相关结果约11000+个
  • 德国碳中和:Steinhof污水处理厂实践

    厌氧消化产生的生物气经活性炭净化后输送至chp单元,生物气在此处被转化成电能和热能,产能效率分别为36.7%和40%。...污泥热解试验结果表5 共基质消化试验结果出水和污泥送至农田中灌溉及施肥在春、夏季时,steinhof污水处理厂将45%的出水通过专用场地土壤下渗,在土壤天然化学(过滤、吸附)作用和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下进一步净化

    市政污水 水业碳中和资讯 2021年11月05日
  • 烟气脱硫脱硝活性炭的研究进展

    与石灰石法相比,使用活性炭的干法烟气净化技术更具有优越:该工艺过程中极少产生污染物;净化回收的二氧化硫可用于制取浓硫酸、亚硫酸钠等副产品;使用活性炭净化烟气时不需消耗水。

    烟气脱硫 《红地产》 2020年08月26日
  • 活性炭在综合治理烧结烟气中的应用发展现状

    其反应方程式为:1.2 活性炭吸附工艺工业上利用活性炭净化烟气中的污染物,设计了活性炭工艺法,主要有:单级活性炭法、两级活性炭法、以及逆流式活性炭法。

    烟气脱硫 四川冶金 2020年04月21日
  • 危险废物焚烧处理系统中烟气脱酸的工艺介绍

    粉状活性炭和消石灰喷射到袋式除尘器与烟气急冷塔间的烟道,以供喷射的粉状活性炭和消石灰从其贮仓下部一定量加到以空气为载体的气流中,从插在烟道内的开口配管中喷射出。...脱酸剂为商品用消石灰粉,用去净化锅炉烟道气中hcl、sox 等酸性气体。另外,工艺的吸附剂为多孔的活性炭净化锅炉烟气中二噁英、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烟气脱硝 《环境与发展》 2020年02月26日
  • 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沥青烟气处理技术探析

    废气经活性炭吸附塔后,净化气体通过风机的作用高空达标排放。活性炭吸附法安全性高,通常净化效率可达70%~80%,但随活性碳逐渐饱和而迅速下降,需定期更换活性炭,产生二次固废,运行维护成本很高。

    VOCs治理 建筑机械杂志 2020年02月14日
  • 山西晋南烧结烟气活性炭脱硫脱硝项目超低排放顺利达标

    晋南钢铁烧结烟气净化项目是长天能环在山西承建的第一个烧结烟气活性炭脱硫脱硝项目,是全国建设周期最短、性能指标一流的烧结烟气净化项目,成为了山西省境内首套活性炭脱硫脱硝达到并优于超低排放标准的示范工程。

    烟气脱硝 中冶长天CIE 2020年01月17日
  • 清洁生产水平为一级 湛江钢铁如何做到的?

    湛江钢铁配套的主要有特点的环保措施包括:原料场粉状物料全封闭、烧结机头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球团烟气干法脱硫、设置推焦机侧除尘、焦炉烟气脱硫脱硝处理系统、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焦化废水、自备电厂锅炉烟气超低排放工艺

    烟气脱硝 中国冶金报社 2019年02月15日
  • 逆流式活性炭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特点及应用

    摘 要:对活性炭净化烧结烟气工艺(cscr)分类进行了简述,并对不同工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该工艺系统总体运行稳定,烟气净化效果基本达到50 mg/m3超低排放限值要求。最后,基于实践经验,对活性炭净化烧结烟气工艺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烟气脱硝 《烧结球团》 2018年12月29日
  •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在宝钢湛江烧结系统中的应用

    1活性炭净化原理该技术利用活性炭(ac)吸附性能,可同时吸附多种有害物质(so2、nox、二噁英、重金属及粉尘),通过在活性炭中添加催化剂,使部分有害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无害物质。

    烟气脱硝 《中国金属通报》 2018年08月29日
  • 船舶涂装VOCs末端处理工艺探讨

    (二)颗粒活性炭吸附+热氮气脱附+冷凝回收该处理工艺是含有vocs的废气经过颗粒活性炭净化后直接排放至大气,在颗粒活性炭吸附到一定程度后,用热氮气对颗粒活性炭进行脱附,脱附出的vocs被热氮气带入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回收

    VOCs检测 《新一代》 2018年01月03日
  • 污水处理知识篇|工业废水处理离不开活性炭

    在美国和日本,饮用水净化活性炭吸附设施非常普遍;发达国家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约占活性炭总用量的40%-50%,美国每年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占美国活性炭生产总量的45%以上。

    工业废水 大禹网 2017年10月16日
  • 清华大学马永亮:活性炭净化VOCs的失败案例及分析

    吸附法具有净化效率高,设备简单,投资低等特点,使用范围也最为广泛;吸附是“吸附回收”和“吸附销毁”工艺的基础。活性炭(颗粒活性炭、蜂窝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是吸附工艺的主体吸附剂。

    VOCs检测 VOCs前沿 2017年07月10日
  • 嘉兴秀洲区区环保部门推进工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

    二是不少企业原有处理设施使用活性炭净化,定期更换的活性炭是危险废物,需要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对少量的活性炭处置,企业不愿回收处理,企业的处理设施在后期使用中就产生了危废难以处置的问题。

    VOCs检测 嘉兴在线 2017年05月11日
  • 解析活性炭净化VOCs的主要吸附工艺、工艺选择和活性炭选择

    但由于业内人员对活性炭的基本性能、活性炭吸附技术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缺乏规律性认识,在活性炭选型、工艺设计和净化装备设计中存在较大随意性,造成净化设备效率低,存在安全隐患,活性炭再生更换困难等问题。

    VOCs监测 VOCs前沿 2016年11月15日
  • 【干货】教您如何选择好的水处理设备

    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水的颜色和异味,大部分都是由有机物引起的,所以通过活性炭净化的水,不仅去除了大部分致癌的有机物,也使得水质清澈、口感绵软甘甜。...比如同样活性炭滤料,碘吸附值750和900的价格差别将近1倍。控制器方面,设备可以采用比较成熟稳定的控制器。关于膜的选择,虽然现在有很多国内膜厂商,但专家的建议还是在国际品牌中选择,品质相对比较稳定。

    综合 水博网微信 2016年09月09日
  • 深圳探索垃圾前端分流处理 餐厨垃圾日发电5.8万度

    整个分离过程在负压状态下进行,收集的废气经两级载银活性炭净化,至此可以收集到纯净荧光粉和纯汞进行再生产利用。

    深圳商报 2016年06月20日
  • 湖水“洗澡”五分钟 变身“爽口”直饮水

    嘉宾现场喝起由湖水处理后的直饮水在现场,一套名为粉末活性炭净化饮用水工艺的水处理设备正在运作,设备的一端是抽水泵,从湖中抽取湖水,另一端是水龙头,正哗哗流出清亮的直饮水。...武汉工商学院君集水处理研究院院长刘鲁建介绍,这套工艺最核心的技术是再生粉末活性炭污水处理技术,该技术为国内首创,主要的原理是通过对使用过的活性炭进行再活化处理,达到降低污水处理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效果

    市政污水 荆楚网 2016年06月06日
  • 【观察】环保产业市场隐忧已现 拼技术才能拼出真赢家

    其自主研发的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在宝钢湛江基地活性炭烧结烟气净化工程投入试运行,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排放标准要求。在政策法规执行不严格的时候,伪技术有生存空间,一旦严格执法就需要真正解决问题的技术。

    中国环境报 2016年04月07日
  • 椰壳活性炭在我国水处理领域将获得飞跃式发展

    在美国和日本,饮用水净化活性炭吸附设施非常普遍;发达国家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约占活性炭总用量的40%~50%,美国每年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占美国活性炭生产总量的45所以上。

    综合 北极星环保网 2015年12月24日
  • 创新!我国烧结烟气治理技术取得新突破

    而从国外引进的活性炭净化技术虽然效果良好,但一次性投入过高。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烧结烟气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我国在烧结烟气脱硫领域采用的工艺繁杂,有双碱法工艺、氨硫铵法工艺、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离子液法工艺、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密相干塔工艺、旋转喷雾工艺、活性炭吸附工艺等十余种,但各种工艺都存在不同的问题

    火电环保 中国钢铁新闻网 2015年09月17日
  • 加强科研 推动电解水产业发展

    电解水大多以自来水为水源,首先通过过滤大多用活性炭)净化自来水,再通过隔膜、电解生成两种水:集中阴极流出来的是碱性电解水(供饮用),集中阳极流出来的是酸性电解水(供外用)。...另外,在发展电解水技术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我国自来水二次污染严重,全国各地水质差别很大,一定要加强电解水前端的净化处理。首先把水做到安全,安全性做不到,谈水的健康和水的功能性就没有了基础。

    市政污水 淇河晨报 2015年06月08日
  • 太钢炼铁厂450m2烧结机作业区节能工作纪实

    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该作业区烧结机烟气净化采用活性炭干法脱硫脱硝装置,高效脱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二英等多种有害物质。

    除灰除尘 太钢炼铁厂 2013年12月12日
  • 太钢3号烧结机:精心“养护”出成果

    烧结烟气活性炭净化技术采用活性炭干法脱硫脱硝装置,高效脱除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重金属和二噁英等多种有害物质。...该系统占地面积小,设备故障率低,无二次污染物产生,吸附剂(活性炭)可循环再生重复利用,且吸附剂损耗率小,活性炭损耗率小于2%。

    余热余压 中国冶金报 2013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