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企业、居民小区、园区、单位。...推进工矿企业、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开展平陆运河等绿色航道试点建设。
,按设备(含软件)投资额的20%给予一次性资金激励(以采购发票额为依据),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支持企业争创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节能降碳标杆企业、节水标杆企业、节水型企业、重污染天气绩效a级、
项目自2021年投产以来,先后荣获部省两级“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江苏省绿色发展领军企业”、“2022 年度省级节水型企业”、“2023年度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助力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十大典型案例
加强节水型企业创建,鼓励工业企业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淘汰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支持工业企业采取合适的措施开展污水回收循环利用。
,省、市两级联动的工业节水型企业培育机制;横向形成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带动园区内、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工业节水型企业的培育机制。
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以“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为准);4.年用水量不小于10万立方米的独立法人单位;5.2023年主要产品的水效指标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要求
优先支持获得国家级、省级水效领跑者,节水标杆单位和节水型企业、灌区、高校、公共机构、工业园区、用水产品等节水载体创建主体,以及信用评价等级良好及以上企业。
鼓励重点企业、相关市州建立完善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的企业、地方标准。突出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在绿色工厂(园区)、节水型企业(园区)、节水标杆企业(园区)创建中的评价指标权重。
(四)企业应高度重视工业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工作,积极创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标杆企业,自觉开展绿色化诊断,强化诊断成果运用。
4.高度重视工业节能降碳、节水和清洁生产工作,具备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参加能效标杆、节水型企业、无废企业等创建活动,自觉开展绿色诊断,强化诊断成果运用,加强绿色化改造。
(七)支持节水型企业发展。积极服务获得水效领跑者工业企业、节水标杆企业、节水型企业称号的用水主体,支持其发展低耗水、高产出、节约集约的生产方式。(八)支持节水服务。
鼓励各地市将 “节水型企业(园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水效能效‘领跑者’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试点企业(园区)等”作为培育重点。
持续创建一批省级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组织申报一批国家“水效领跑者”和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企业、园区。培育一批工业水效提升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进一步提升节水服务能力。七、做好工业领域污染防治。
第二条 重点行业水效“领跑者”,是指在我省实际注册,企业主要工序、设备用水效能达到相应行业国家节水型企业标准,且持续提升用水效能的企业。
工业节水政策机制更加健全,企业节水意识普遍增强,节水型生产方式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工业用水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工业格局。
公司被授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先进单位”、“浙江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无害化aa级”、“浙江省能源计量示范单位”、“浙江省节水型企业”、“绍兴市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工作先进集体”、“绍兴市g20杭州分会工作先进单位
省级荣誉:2021年江苏省水利厅、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联合颁发的“省级节水型企业”、2022年首批江苏省生态文化宣传示范点、2022年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集体、2023年江苏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节水型企业(园区)创建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节水型企业(园区)、节水标杆企业(园区)、国家级水效“领跑者”三级水效示范引领体系,强化优秀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实现全覆盖,到2025年,建成节水型企业24家。...提倡节水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在石化化工、钢铁、玻璃、食品加工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水资源化利用改造。推进新型基础设施能效提升,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推进废水深度治理、水系统改造等工业节水和废水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深挖节水潜力。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推进企业对照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完善节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等,推动企业水效对标达标。
当年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认定绿色企业(工厂、产品、园区、供应链、绿色设计示范等)的,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10万元。当年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的,奖励10万元。
配合有关部门创建一批节水型企业,适时发布省级节水标杆企业。争创国家重点用水企业、园区水效领跑者,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园区。责任处室:资源处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13.推进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立足节水优先,强化示范引领,在火力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耗水行业组织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突出创建标准,明确创建内容...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禁煤区内散煤和洁净型煤“清零”目标要求,持续推动禁煤区内洁净型煤生产企业关闭退出,目前我省禁煤区内洁净型煤生产企业全部清零。四、加强工业节水减污。
各工业园区主管部门应落实好主体责任,对照《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上海市节水型企业评价指标及考核办法》(沪水务〔2021〕105号)指导推动工业园区及内部企业开展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企业复核工作
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水泥行业错峰生产,水泥、墙材行业协同处置利废逾千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00余万吨,建成绿色工厂19家、节水型企业22家。(二)面临的形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联合创新平台,加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力度,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