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完成“十四五”下降目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超过480兆瓦,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制造荣誉企业超过150家,建成一批近零碳产业园、(近)零碳工厂示范
4.加强全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使用近零碳建筑。
实施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升三年行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扎实推进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建设。向绿图强,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构建绿色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竞争优势。
其中,本集团作为参建单位受邀出席海南博鳌近零碳示范区运行启动会,旗下越南顺化垃圾发电项目竣工仪式获越南国家政府总理出席,显示当地政府对本集团项目工程建设能力的充分认可。...此外,本集团受邀出席越南总理与在越中资企业座谈会、美丽中国百人论坛二零二四年会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绿色发展论坛,行业影响力持续扩大。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近零碳园区、近零碳景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项目的支持,创新碳足迹挂钩贷款、环境效益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低碳贷”等信贷产品。
优化完善节能审查,全力保障高质量发展能耗要素。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巩固提升碳汇能力,积极推进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碳达峰园区、气候适应型城市等各类试点示范建设。...严守城镇开发边界,推动城镇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严格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到2035年,全面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支持林业碳汇、海洋碳汇项目开发,深化拓展厦门低碳城市、平潭低碳海岛、宁德“近零碳园区”等建设,打造一批“零碳岛”、“零碳村”、“零碳园区”,积极探索城市、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路径,提升经济发展的“
6.鼓励园区建立并运行环境和能源管理体系,建立园区能源监测管理平台;鼓励园区建设并运行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设施;鼓励园区积极开展无废园区、近零碳园区创建工作。...5.建立履行绿色发展工作职责的专门机构并配备2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
河钢集团率先实施《低碳排放产品发展规划(2023-2026)》,构建形成“6+6+5”低碳排放钢、绿钢、近零碳排钢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绿色低碳材料创新方案,吹响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号角。
2023年11月20日,亚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亚行)执董会批准了湖北黄冈大别山生态保护和近零碳绿色发展项目。...项目内容主要包括:提升生态系统保护和绿色发展的机构能力和知识水平,试点自然资本核算和价值实现机制,改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增加生态系统保护的商业机会,开展气候智慧型的绿色乡村发展示范等。
,重点包括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新型储能、氢能、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生物质天然气、地热、核能发电及综合利用、大型燃气机组、油气管网节能降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降碳、绿色(零碳、近零碳)
墙体材料、防水保温等围护结构行业鼓励研发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碳建筑相配套的墙体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适应不同建筑体系结构和建筑功能需要的产品,开发高性能、高耐久、绿色低碳复合型装配式新产品。...在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大力发展低碳零碳负碳建材新产品,加快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到2025年,绿色建材认证产品生产企业超过500家。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联合印发《金融支持重庆工业绿色发展十条措施》,《措施》明确,各金融机构要对标绿色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大对近零碳园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的生产经营、节能技改升级、
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县、产业园区布局一批可引领、有影响的循环化、近零碳示范园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绿色低碳优势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夯实绿色发展本底,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自身发展需求,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立足首都超大型城市特点和企业实际,坚持底线思维先立后破,近期打基础强能力,远期求突破出成果,稳步构建低碳、近零碳国有经济体系。加强风险研判和应对,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确保安全降碳。...(五)严格绿色发展标准约束按照"既有项目减碳发展、新增项目绿色发展"的原则,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投资,做好新建项目低碳建设能力评估管控,充分挖掘节能潜力,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坚持高能效、低污染、低排放的绿色低碳
推进南澳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城镇省级试点,围绕“产业低碳、生态固碳、设施零碳、机制减碳”的建设主线,积极探索海岛零碳发展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试点项目通过评审验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省乃至全国城镇化低碳发展提供了经验
鼓励符合条件的区县、产业园区布局一批可引领、有影响的循环化、近零碳示范园区,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绿色低碳优势的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集群。...大幅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
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一期)位于祥符荡科创中心核心区域,用地面积10404.38平方米,着力打造全国首个“近零碳”创新聚落样板。...、伟明环保提标改造工程、竹小汇零碳科创聚落一期);互联互通类2个项目(长湖申线黎里大桥改建工程、g318沪青平公路方厅水院段改线工程上海段)。
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企业、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等示范项目,推动近零碳园区试点示范,推动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生产者责任延伸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组织市县和产业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围绕碳达峰路径、低碳零碳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鼓励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和碳中和试点。...组织市县和产业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围绕碳达峰路径、低碳零碳发展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鼓励在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开展近零碳排放和碳中和试点。
第十一条 大力发展超低能耗建筑,鼓励开展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近零碳排放试验区的示范建设,通过规模化应用绿色建材、可再生能源等产品和技术降低建筑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实现碳排放目标。
加快向低碳、近零碳、零碳深度转型,坚定不移地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锻造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的长板,补齐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制造装备等短板弱项,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的弯道超车
“江苏要把握碳中和历史机遇,加快构建零碳新工业体系。”远景能源(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雷对江苏发展近零碳园区(工厂)充满信心。...积极探索“近零碳园区”建设从省内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但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矛盾日益突出。
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企业实施围绕电机、变压器、数据中心等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改造提升项目,智慧(综合)、智能、数字化能源管理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重要污染物源头替代产品项目,节水改造及再生水重复利用示范项目,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以及其他以促进节能
、路径五强化园区规划布局、路径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路径七创建智慧园区、路径八近零碳园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绿色能源研究室主任赵越给出了了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工业园区绿色发展路径:路径一推动产业绿色化发展、路径二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路径四实施基础设施绿色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