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严控陆源垃圾入海。沿海地市加强海湾沿岸、港口码头、河流湖库等的垃圾收集和转运,从源头上减少陆源垃圾入河下海,加强陆海统筹治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塑料垃圾。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海洋垃圾治理。
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珠江口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水质)面积比例达到73%,陆源主要污染物入海量持续降低,主要河流入海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与2020年相比有所下降。...十项行动任务包括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入海河流水质改善、沿海城市污染治理、沿海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海水养殖环境整治、船舶港口污染防治、岸滩环境整治、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监管能力建设、美丽海湾建设
深化陆源入海污染治理,强化海上污染协同治理,实施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逐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筑牢海洋生态安全屏障,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下一步,珠海市生态环境局将继续贯彻落实美丽中国“珠海实践”工作要求,聚焦入海河流污染治理、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亲海空间提升、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等美丽海湾建设方面,建成“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
《要点》指出,要持续推进陆源入海污染治理。巩固7条国控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成果,推进其他入海河流消劣。...统筹推进陆源污染治理1.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强化入海河流总氮浓度控制。针对市控及以下的劣v类入海河流,沿海各区市6月底前制定“一河一策”消劣方案,推动入海河流综合治理。
聚焦建设美丽海湾的主线,以沿海地市为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海湾污染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亲海环境品质提升、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响应、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建设等系列工程措施,共5大类21小类重点工程。...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四五”期间,江苏省将实施陆源污染综合整治,确保海洋水质稳步改善,加大入海河流和排污口整治力度,保护修复并举,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
海河中下游不仅承担着上游水域带来的污染压力,更是入海河流陆源污染治理的重点范围,是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的最前沿。
烟台市将以排污口整治工作为契机,实行排污口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为还海域一片“清新”,推广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烟台市决定对青鳞铺区域开展陆源、水源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测,加强对陆源涉油、涉危、涉重环境风险企业的监管,密切关注入海排污口、海岸线海水水质,全面掌控海洋环境风险状况。做好各项环境应急准备。...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将建立完善责任追究联动、生态环境分局长异地任职、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定期曝光、环境违法举报奖励、第三方监测规范运营管理、第四方专业团队常驻专业检查六大机制,切实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和水平。
英国作为最早开展海洋资源利用的国家之一,在海岸带综合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是2013年出台《英格兰海岸带协议》以来,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对提高管理效率、促进陆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一、统筹推进陆源污染治理(一)加强入海河流综合治理。实施入海河流消劣行动,巩固40条国控入海河流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成果,推进63条省控入海河流消劣。
将近岸海域污染整治目标任务分解下达沿海各地级以上市,加强陆源污染治理和海上污染管控。...提出要扎实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详情如下:九、扎实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88.分区域分行业推动碳排放达峰
一是强化陆源入海污染控制。实施陆源污染物入...推进工业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工业无组织排放管控,开展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二是推进扬尘精细化管控。
自《行动计划》印发实施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以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积极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综合治理行动,取得初步成效。
巩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成效,深入开展陆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净土保卫战。抓好重金属、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加快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护渤海:推进5个综合入海排污口达标整治《工作计划》明确,2020年,全市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将聚焦改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这一核心,坚持污防治染、生态保护、风险管控“三管齐下”,协同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
加强北部湾近岸海域综合整治,深入开展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环境风险防范等,进一步强化入海排污口溯源整治,基本实现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消除主要入海河流劣v类水质。
深入开展渤海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基本消除环渤海主要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二是系统谋划“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
据介绍,《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印发近一年以来,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和地方积极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工作。
在陆源污染治理方面,2019年6月,生态环境部印发《渤海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以三省一市入海河流的10个劣v类国控断面为重点开展“消劣行动”,努力将消除入海河流劣v类国控断面打造为攻坚战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业界分析认为,渤海多年治理仍不改污染“本色”的根本原因,在于入海排污口长期是一笔“糊涂账”,底数不清,源头不明,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无论是基础设施补短板还是与水有关的各项污染治理攻坚、“大保护”,对地方政府而言,面临的是水资源、环境、生态、安全的多重目标和挑战,既要在宏观上处理城市规模、经济、人口发展和资源环境、生态空间的关系,还要在城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渤海所承受的陆源污染压力还相当大,其综合治理很难一蹴而就,防治工作绩效也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审计公告指出环渤海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还不到位,如何看待该问题?...答:渤海是一个半封闭型内海,与其他海域相比,其环境容量较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差,污染治理难度也更大。国家要求有关部门和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和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是治理方式上的重要改革和创新。
二、重点任务(四)陆源污染防治攻坚1.实施入海河流污染治理,全面提升入海河流水质按照“一河一策”要求,实施所有入海河流全流域系统治理,提升入海河流水质,减少总氮等污染物入海量。...2019年6月前,沿海三市入海河流全部纳入常规监测计划,开展水质监测(含总氮指标),加强水质目标管理和污染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水利厅、省住建厅等参与,沿海三市各级政府负责落实。
本标准适用于陆域直排海污染源的监测和对近岸海域可能造成重大生态影响的陆源污染物排放对海域环境的影响监测,不适用于污染源对河口影响的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本标准适用于通过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直接向海域排放污染物的污水排放源及其影响的监测,包括工业源、畜牧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市政污水排放口等监测以及受影响区域的水质、沉积物、海洋生物和潮间带生物
除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外,从严控陆源污染、近海面源治理、生态保护修复、防范环境风险等4个方面,制定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重点任务77项。...特别是针对渤海问题,将新近制定的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作战计划和入海河流污染治理“一河一策”工作方案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全面纳入到年度计划中统一实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陆源污染治理目标。国控入海河流总氮在2017年基础上削减10%。工业直排海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完成对所有入海排污口的溯源排查,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入海排污口。海域污染治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