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二条中对于排污主体的界定存在一定的冲突,即在表述“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后又在括号内注明“以下称排污单位”,使得法律适用者会产生“个人”是否能包含于“其他生产经营者”中的困惑
为贯彻落实《条例》,广西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开展排污许可专项执法检查,强化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执法监管,依法查处了一批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督促企业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省生态环境厅牵头)(三)夯实排污单位主体责任。组织排污单位完成排污许可证规范性、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自查,压实排污单位真实填报、按证排污主体责任。
从《水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的立法精神和目的来看,“禁止私设暗管排放水污染物”旨在从法律上约束和杜绝任何单位和个人采取私设暗管等方式规避环境执法部门的监管,其调整的对象或者社会关系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主体的监管秩序
污染者付费、绩优者受益”为核心的工业源水环境经济政策框架构建了差别化水价与水质改善影响的计量模型,考虑了区域水资源压力、行业用水总量和行业用水效率,提出了工业源差别化水价定价方法,实现了应用水价手段从源头提升排污主体减排绩效
《方案》明确银川市将全面推动污染治理关口前移,引导各类排污主体主动技改、自主减排,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换动能,实现减污增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为城市腾出总量空间,扩大环境容量,实现清洁集约生产
第三,排污权实质是环境容量使用权。环境容量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可以允许排污主体使用一定的环境容量来排放污染物。...排污权的取得并不依靠平等主体的自由意志,而是通过颁发排污许可证这一带有强烈公权性质的行政方式获得,这显然有别于用益物权。第四,难以跨越物权法定原则的障碍。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各国也越来越广泛地通过建立市场经济激励机制来激励排污主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碳交易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一、碳排放权的由来及性质(一)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交易的说法源于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也就是环境容量交易,实际上就是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有偿转让作为排污权交易的一种表现形式
签约仪式现场随着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在随之提升,处理成本亦在增加,探索覆盖治污成本并合理盈利的价格机制,形成污染、排污主体承担付费责任的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动态调整机制,对促进污水处理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遵循“谁污染,谁付费”原则,推进镇江地区建立污水处理费市场化调节机制,探索研究镇江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使污水处理费收入与污水处理服务费支出大体相当,最终形成污染、排污主体承担付费责任的镇江市城镇污水处理市场化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各国也越来越广泛地通过建立市场经济激励机制来激励排污主体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碳交易制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环境容量一、碳排放权的由来及性质(一)碳排放权交易的产生和发展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交易的说法源于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也就是环境容量交易,实际上就是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有偿转让作为排污权交易的一种表现形式
纵观整部《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均体现排污单位为排污主体,排污主体想要生产必须持有排污许可证,而排污许可证是以排污单位为主体申领的,故,应当以排污许可证上的主体为排污单位的主体。
二、行业基本特点(一)社会公共性水务企业为全社会提供最基本普遍的水处理服务,属于公用事业范畴,最终付费主体还是排污主体,一般通过政府部门购买公共环境服务的方式运作。...以天津市宁河区芦台桥北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tot项目为例,只要对桥北地区9.57 平方公里范围内需要排污的企业用户或者家庭用户进行科学统计,就可以相对容易的测算出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则收取的费用将能够相对稳定的进行测算
“牛鼻子”和“关键一招”,全面摸清入河排污口情况,严格管控入河排污,以此倒逼和规范排污主体的治污行为,真正形成排污主体——排放口——水质断面“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而在该案判决书中,法院认为“……对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对象却不限于生产经营企业……生产经营企业作为排污主体,委托第三方治理单位提供环境治理服务,符合现行环保相关规定”,判决认可了环保部门执法中将运维单位作为行政处罚主体的做法
此外,ppp、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模式,存在政府和市场、第三方和排污主体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
20世纪50年代前后,美国开始尝试系统性的管理并打下政策基础(发布联邦级的综合性水污染控制法、水质法案),70年代确立以水环境管理的职能主体(epa)为代表的全国性的环境管理,同时确立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基础性废水排放限值以及针对排污主体的排污管理制度
加强对城市建成区小餐饮、理发店、洗车店等排污主体的执法管理,加大对乱排、偷排行为的整治和处罚力度(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县区政府、铜陵经开区管委会)。...将控源截污作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措施,查明城市建成区河道两岸和水体周边所有排污口,定期对排污口进行水质监测,摸清排污口性质、水质、水量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并建立定期巡查和记录制度
2019年2月13日新华网、中国政府网、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等众多媒体,相续转发了中国环境报上的一篇文章《厘清排污主体责任,提高执法监管效能,服务企业环境管理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作用逐渐显现》。
强化信息公开和公众监督,持证排污单位要严格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主体责任;依证监管,依法严厉打击无证排污违法行为。(二)加快调整能源结构。5.有效推进清洁取暖。
此文件的出台,河北省的此现象或可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有具体配套政策落地,如何对上游企业进行监管,如何判定导致进水水质超标的排污主体,以及从轻或减免的力度掌控等细则。...文件规定“加强对上游排污企业的监督管理,依法对超过《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向污水处理设施排污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处罚,并责令限期整改,整改到位前禁止向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污水。”
3.试点项目面临的困难(1)宏观层面面临依据不足的问题当前,我国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普遍面临着一些共性的困境,首先是排污主体和第三方治理主体责任不清,过去,环境污染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责任主体非常明确
经过多年实践,《今日聚焦》探索出建立从发现曝光到整改销号的全流程工作机制,压实从党委政府到排污主体的全链条责任体系,推进从个案办理到行业联办的全领域整治提升等有效做法,已成为新闻舆论监督品牌、压实责任的抓手
从统计数字看,全省排污主体中86.4%的企业实现税费标准平移。...受益税收减免,该企业一季度缴纳环保税233.6万元,相比去年一季度的排污费764.7万元,少缴531万元。瑞丰钢铁新环保设施正加紧施工。
此外,ppp、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模式,存在政府和市场、第三方和排污主体责任界定不清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