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要点:该办法共有26条条文,确定了各职能部门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中的工作职责;按照新国标,将社会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细化了具体情形;明确了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及处置全流程的标准和要求
(1)垃圾产生量的激增与处理模式的变化随着日本经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速发展,其垃圾产生量激增,全社会垃圾产生量在1960年不足900万吨,至1980年已快速增长至接近4500万吨,20年间增长了4倍
我们认为行业总体规模的增长,一方面来源于城镇化率提升及乡镇一级公共 环境改善,另一方面也来源于清运量的增加(社会垃圾产生量与经济水平发展有 关)。...2013 年以来,随着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政策的明确,环卫行业也开启了 市场化之路。我国环卫市场总体规模近几年一直维持 15%以上的增速。
条例还明确,这一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垃圾特性和处置利用需要予以调整。...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议论已经从要不要分,怎么分进入到了如何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地分。“以参与垃圾分类为荣、以准确分类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已经初步形成。
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公用事业建设运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绩溪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的应用,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提升运维绩效水平,绩溪县人民政府决定启动绩溪县生活垃圾综合处理ppp
,即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模式(见下图),明确提出抑制消费,减轻环境负荷;换句话说,减少消费才是减少社会垃圾产生的有效途径。...年达到最高值,2000年后开始有所下降,由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132千克下降到0.90千克(2014年),巧合的是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法正是从2000年开始实施的,有关建设循环型社会的要求明确要改变消费模式
这种由一家企业来承担社会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体制,要求企业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较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同时也要求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韩继武说,虽然企业收回投资时间较长,但对于改善百姓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义深远。
正是从 1990 年代开始,日本国民改变对社会垃圾的看法,国民对垃圾分类的价值观正是在这个时代形成。2.忠实遵守规则的国民性全世界的人都理解应该削减垃圾的道理。...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人,通常会被贴上「缺乏社会常识的人」之标签,很难在日本社会生存。日本人之所以如此注重规则,可能基于集团主义社会特有的第三者视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