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已布设的171个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初步建成。...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优化生态质量监测技术体系,积极发挥生态质量综合站及样地作用,推动生态质量监测网络高效运行,为全面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统筹开展林草湿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及时掌握森林、草原、湿地资源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等变化情况,科学评价其质量和生态状况。
四是科学构建生态保护智治体系。建立完善省域生态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和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体系,构建生态保护监管平台,加快生态保护监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技术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监管智治水平。
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生态质量地面监测网络,我部决定组织开展第二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遴选工作。
要加快健全生态质量监测工作体系,持续补全生态质量监测短板,建立形成“1+14+x”工作机制。要全面梳理监测点位信息,加快推进“十五五”监测网络优化调整的相关工作。
出台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在16个县域开展生态红线监管试点,实施省级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成效评估。完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生态质量指数(eqi)监测评估试点。
该标准规定了天地一体化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构成,包括地面生态监测站地址的选择、固定样地的布设、遥感监测体系的构成以及监测指标的设置等内容。适用于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
,纳入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2025年)》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我部会同中国科学院组织开展了第一批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以下简称综合站)遴选工作,现将第一批综合站名单印发你们,综合站标识牌制作要求附后。
,承担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任务,迈出了推进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的坚实一步。...综合站是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务是“样地监测、积累数据;天地一体、地面验证;发现问题、服务监管;专题研究、培养人才”。
第十一条依据生态环境部有关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和工作要求,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制定监测方案,建立完善全省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通过卫星遥感监测、无人机监测、地面监测等技术方式,
答:《工作方案》主要包括组建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全面加强数据管理和质控、完善工作机制等4个方面。...监督监测工作由生态环境部统一组织,会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合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同时组织开展生态质量相关指标监测和全国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第五章 监督监测和生态状况评估第十一条 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有关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和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负责推动建设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七条【具体职责3】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组织建立完善行政区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督监测,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结果与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信息共享
第十二条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有关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和工作部署,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以遥感监测技术为主,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的影响,监测结果与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共享
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托现有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综合利用遥感监测、地面监测等手段,按要求以县域为单位组织开展本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
本文件适用于范围内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充分调动资源与力量,建设好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网络与业务支撑体系。...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会议指出生态质量监测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领域,是生态环境部门有效行使生态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的重要支撑。
四是开展生态质量监测推动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遴选一批生态质量综合站,完成全国生态质量监测样地布设并开展监测。开展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第五章 生态监测评估第十二条依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有关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省生态环境厅负责制定监测计划,市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托现有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按要求以县为基本单元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
依托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和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综合利用“五基”协同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准确的生态监督监测评估体系,切实提高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的智慧化、信息化水平,实现高效监督
(一)生态环境监测取得积极进展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按照《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要求,建成全面设点、全省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生态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全覆盖。
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本行政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监测结果与国家生态质量监测网络数据共享。...第八条 生态环境部制定生态质量监测标准规范,依托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质量监测,重点关注人为活动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监测网络基本建成。...总体上,已基本建成监测范围统筹水陆、城乡,监测领域覆盖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指标逐步与国家接轨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生态环境保护“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奠定了基础。监测事权改革全面完成。
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建设规划(2019-2020)》等配套文件,部署并实施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提出加快建设科学、统一、高效、权威的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省级以下自然保护地的监测与评估,定期发布生态质量监测评价报告。加快建立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