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修订还对纳入全省碳排放评价试点的燃煤发电、废纸造纸、印染、农药、热电联产、涤纶、氨纶等行业提出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燃煤发电和热电联产项目提出煤炭总量控制要求。...浙江是全国首个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碳评价工作的省份。
新改扩建项目严格落实国家和省产业规划、产业政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节能审查、产能置换、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碳排放评价等相关要求,并原则上采用清洁运输方式。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探索开展项目碳排放评价,严把新上项目能耗和碳排放关。加强节能法律法规、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实现重点用能行业企业、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察全覆盖。
,科学分解区域碳排放预算目标;(二)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基层队伍建设,提高核算能力和水平;(三)完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等制度,推进碳排放信息公开;(四)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
明确了全市“9+1”重点行业碳排放评价要求,建立了减污降碳措施库,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减污降碳的内容和要求。
“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领域和行业碳排放核算能力,健全重点用能和碳排放单位管理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和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产业园区》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工作要点》(环办环评函〔2021〕471号),编制碳排放评价章节,探索开展产业园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机制,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考核体系,开展碳排放形势季度分析和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十四五”期间,在项目节能审查和环评审批中将碳排放评价作为重要内容,按照国家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完善相关评价细则,开展项目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测算,分析评估新上项目对自治区及所在盟市完成碳排放双控目标的影响
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资源要素向低碳行业倾斜。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紧盯环境污染物和碳排放主要源头,突出主要领域、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升级。政府主导,市场激励。
,完善实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二是抓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是抓技术进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绿色低碳示范工程;四是抓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碳排放评价制度
在新建、改扩建等区域规划建设中,考虑减污降碳相关要求,在区域环评改革及建设项目节能审查中开展碳排放评价。制定重点行业碳排放强度标准,探索将碳排放强度超标的建设项目纳入行业准入负面清单。
充分发挥源头防控作用,对重大新建项目实施碳排放评价影响分析,量化重大新建项目碳排放水平,评估重大新建项目纳入碳市场管控的符合性和实操性,对符合管控要求并建成投产的重
未来双方将重点围绕开展企业及项目碳排放评价、建立绿色项目/企业名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绿色产业发展、探索建立既符合北京发展特色又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绿色评估标准、促进金融机构与绿色产业、项目深入对接等多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第十三条【碳排放评价】省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碳排放评价制度,落实国家关于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分析的要求,明确碳排放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深入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环评试点,将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纳入试点,研究制定有关技术指南。深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产业园区规划环评碳排放评价试点,探索技术路径和管理应用。
强化碳排放“双控”制度,研究推进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逐步推进在建设项目影响评价中开展碳排放评价。聚焦能源、产业、建筑、供热、交通、农业等重点领域,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把碳排放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在环评文件中设置碳排放评价专章,开展碳排放量核算,落实区域和行业达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推动实现碳排放作为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的约束指标
充分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防控作用,进一步筑牢自贸试验区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有序推进自贸试验区内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试点。...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明显降低,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在规划环评和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中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评价试点。(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三)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强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项目准入管理,严格落实国家产业规划、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环评审批、取水许可审批、节能审查、煤炭消费减量替代
6.碳排放评价。2021年7月27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要求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试点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部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环境管理与数据应用研究所所长赵芳分享了产业园区碳排放评价技术要点及案例解析,跟大家交流了产业园区层面上碳评价的一些相关工作,赵芳指出,未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探讨评价指标以及技术方法创新
开展碳排放评价试点。(二)高标准建设绿色发展新高地。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推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碳中和示范区建设。打造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国家绿色高质量发展新标杆。...深化碳市场建设,运行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碳金融产品创新,争取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推进碳普惠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相互衔接。建立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开展低碳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和编制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产业园区纳入本市碳排放评价的试点范围。自2022年10月1日起,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受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应包含碳排放评价相关内容。
强化工业固废源头管控从严审批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全市区域范围内无配套利用处置能力的项目,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探索碳排放评价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衔接。...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产生危险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推动源头减量。对工业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申报数据质量开展年度核查,持续推进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