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高氨氮废水处理系统能耗高、药耗高,吨水处理成本远高于市政污水处理,北排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红菌”颗粒耦合生物膜技术,较传统工艺脱氮效率提升2到4倍,曝气电耗降低60%、脱氮药剂用量减少100%、污泥产量减少
根据公式来看,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内回流的大小决定了脱氮效率。...过低的内回流比会导致脱氮效率下降,出水tn超标,但是过高的内回流,一方面会携带更多的do,消耗碳源和破坏缺氧环境,并且导致电费增长,在内回流比大于600%时,内回流的提高,脱氮效率并不会提高很多,导致性价比比较差
在脱氮效率效率的公式η=(r+r)/(1+ r+r)中,其中r是外回流比,说明外回流也是决定了脱氮效率高低的变量,这也是有些小伙伴碳源充足,但是内回流量设计较低导致脱氮效率不高,想着通过提高外回流的量去提高脱氮效率的原因
以“智能曝气”为例,通过控制算法,东部水质净化厂实现了曝气阀门的进一步科学配置与精确控制,全自动运行下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了10%,并有效辅助提高脱氮效率。
当然,碳源的好坏cod当量不是唯一一个评价指标,利用率、性价比、脱氮效率、碳源残留等等都要考虑的(后期如果有时间会写一下这些指标),所以,cod当量低不一定不是好碳源!...脱氮?除磷?还是脱氮除磷?如何区分?很简单!
二、回流比 其实在反硝化脱氮中,回流比决定了脱氮效率的高度,条件再适合,回流比一定,脱氮效率也是一定的,就像三体中的质子一样,把脱氮效率锁死在一定范围呢!
解决办法:按cn比4~6,投加碳源 二、回流比过小 其实在反硝化脱氮中,回流比决定了脱氮效率的高度,条件再适合,回流比一定,脱氮效率也是一定的,就像三体中的质子一样,把脱氮效率锁死在一定范围呢!
解决办法:按cn比4~6,投加碳源 二、回流比过小 其实在反硝化脱氮中,回流比决定了脱氮效率的高度,条件再适合,回流比一定,脱氮效率也是一定的,就像三体中的质子一样,把脱氮效率锁死在一定范围呢!
根据公式来看,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内回流的大小决定了脱氮效率。...过低的内回流比会导致脱氮效率下降,出水tn超标,但是过高的内回流,一方面会携带更多的do,消耗碳源和破坏缺氧环境,并且导致电费增长,在内回流比大于600%时,内回流的提高,脱氮效率并不会提高很多,导致性价比比较差
解决办法:按cn比4~6,投加碳源 二、回流比过小 其实在反硝化脱氮中,回流比决定了脱氮效率的高度,条件再适合,回流比一定,脱氮效率也是一定的,就像三体中的质子一样,把脱氮效率锁死在一定范围呢!
缺点1、填料板结堵塞问题,生物膜容易堵塞填料,使脱氮效率下降,需要频繁反洗;2、出水硫酸盐含量增加;3、填料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大!...3、ph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多为产酸反应,反应过程中ph变化较大,而微生物的适宜ph区间较小,ph的变化会对系统的脱氮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取生化池污泥,进行反硝化反应小实验,结果显示其脱氮效率很差,生化系统内的反硝化细菌量很少,需进行培菌,富集反硝化细菌。...12月5日,反硝化实验明显发现反硝化气泡增多,脱氮效率明显提升,生化系统培菌有初步效果。12月7日,系统出水的化验总氮数据已经较低至13mg/l,并持续降低中。
这就牵扯到脱氮效率的计算了,脱氮效率η=(r+r)/(1+r+r)是我们在脱氮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公式,很多控制值也是通过这个公式推导出来的,例如内回流比r的控制值!但是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
根据公式来看,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内回流的大小决定了脱氮效率。...根据楼主的描述,脱氮效率η=(r+r)/(1+r+r)=0.6428571429,脱氮效率确实只有60%左右,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提高脱氮效率,只有提高内回流比来实现,提高内回流影响氨氮,目前笔者遇到的只有破坏缺氧环境这种情况
根据公式来看,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内回流的大小决定了脱氮效率。...,保证反硝化的脱氮效率!
根据公式来看,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反硝化的脱氮效率只和内回流有关系!内回流的大小决定了脱氮效率。...,保证反硝化的脱氮效率!
3、缺氧区溶解氧对反硝化来说,希望do尽量低,最好是零,这样反硝化细菌可以“全力”进行反硝化,提高脱氮效率。...3、bod5/tknbod5/tkn越大,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越小,硝化速率就越小,在同样运行条件下硝化效率就越低;反之,bod5/tkn越小,硝化效率越高。
缺点1、填料板结堵塞问题,生物膜容易堵塞填料,使脱氮效率下降,需要频繁反洗;2、出水硫酸盐含量增加;3、填料成本较高,一次性投入大!...3、ph硫自养反硝化反应多为产酸反应,反应过程中ph变化较大,而微生物的适宜ph区间较小,ph的变化会对系统的脱氮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脱氮效率公式η=(r+r)/(1+r+r),因为r一般是固定的,而且控制比例较小,所以,控制比大的内回流比r,越大脱氮效率越高,有些污水处理内回流泵部分损坏或者选型太小,会导致脱氮效率低!
有数据表明,循环比在50%以下,脱氮率很低;脱氮率在200%以下,脱氮率随循环比升高而显著上升;内回流比高于200%以后,脱氮效率提高较缓慢。
摘要:上海某污水处理厂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与传统厌氧/缺氧/好氧(a2o)耦合工艺进行提标改造,通过在原有a2o工艺的缺氧池和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填料,提高脱氮效率,出水水质执行国家一级a标准
4)进水硝态氮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是进行反硝化的必需条件,很多污水处理中,因为脱氮效率或者tn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会导致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过多,为二沉池发生反硝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二、避免反硝化浮泥的措施1、降低进水硝态氮含量应尽可能地降低进入二沉池的硝酸盐浓度,避免反硝化的发生,对于脱氮工艺可通过提高缺氧池反硝化效率(投加碳源、提高内回流比等等)或者通过多级反硝化来实现硝态氮的去除
有研究表明,沸石可以与活性污泥等生物处理工艺相结合,实现系统脱氮效率的提升与功能细菌的富集。因此,沸石作为天然材料在强化生物脱氮工艺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沸石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性,沸石联合微生物工艺系统的污泥浓度大大增长,极大地解决了脱氮功能菌由于水流与气流冲刷而流失的问题,达到强化生物脱氮的目的。沸石对反应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提高脱氮效率。
对于硝化液的内回流比值的计算是来自于控制的便捷性展开的,但是要注意不管是采用脱氮效率的计算也好,还是采用总氮的物料平衡的计算也好,这两种途径如下所示:要注意这两种途径都是对其中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简化和忽略
尽管存在以上这些挑战,但cheng等探究了主流条件下pn/a的脱氮性能,预设温度为25℃,后降至15 ℃的方法,系统最高脱氮效率达到(7.0±0.3) kg/(m3·d),是迄今为止最高脱氮效率的主流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