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当前国内外污泥稳定化处理的主流技术。...污泥处理处置系统复杂,工艺路线差异较大,四种典型技术路线碳排放的关键要素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厌氧消化-土地利用厌氧消化可以同时实现易腐有机物稳定、病原菌削减、污泥体积减量和生物质能源回收
随着污水处理设施的普及,处理率的提高和处理深度的深化,污水厂污泥产量将有较大的增长,由此引起的二次污染已不容忽视。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化处理,安全处置及合理应用,已成为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的瓶颈。
(2)我国在污泥处理处置领域存在重“处理”、轻“处置”的问题,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之间衔接不足,污泥出路问题尚未解决,产业链不通畅。
2 石家庄市污泥处理处置问题2.1 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存在风险2.1.1 蚯蚓处理不稳定存在土壤污染风险当前桥西、桥东污水处理厂污泥蚯蚓堆肥处理方式较为粗放,未实现污泥稳定化处理。
厌氧消化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污泥稳定化处理工艺,可利用污泥中的厌氧菌群降解污泥中有机质,能够同时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理目标。
2.国内外污泥土地利用技术进展2.1 国内常用污泥稳定化技术市政污泥土地利用处置前需要对污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处理。常见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厌氧消化技术、好氧堆肥、热干化和深度脱水等。
稳定化处理方法主要有厌氧、好氧和好氧堆肥三种。厌氧消化是我国普遍采用的污泥处理工艺,占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的38.04%。...好氧消化技术占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的2.81%,在微生物的内源代谢过程中,细胞组织在好氧条件下将自身原生质分解为二氧化碳、水、氨氮和硝基氮等小分子物质。
经过实践和反复论证,形成了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的几条技术路线:“厌氧消化/好氧发酵+土地利用”、“干化焚烧+灰渣填埋或建材利用”,以及阶段性和应急技术路线“深度脱水+填埋”。...在技术层面,有待突破基于土地利用需求的污泥处理产物特性评价技术和污泥稳定化产品再加工技术。
所以,到底污泥是“资源”属性还是“污染”属性,我觉得这个不是制约污泥处理处置的一个难题。1.4 污泥稳定化处理会加强随着提质增效以后,污泥的有机物的含量提高了,很多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4.2 农村污泥技术路线农村污泥稳定化处理主要有4种技术,延时曝气稳定技术、污泥好氧消化稳定技术、污泥好氧堆肥稳定技术、污泥厌氧稳定技术。
所以利用烟气余热干化污泥技术实现了污泥无害化、污泥稳定化处理,同时也把污泥对环境影响程度降到最低。(2) 污泥减量化。污泥干化使污泥含水率由80%降至30%,体积可以减少4~5倍。实现了污泥减量化。
1.5 mgo2/(gvss·h);◆ 有文献提出,用厌氧消化后污泥中的有机酸含量判断污泥稳定化程度(有机酸含量小于300 mg/l认为稳定); (2)对稳定化处理产物的价值认识不到位稳定化产物中的腐殖酸
;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存在有机质转化效率较低、停留时间较长、投入和资源回收产出存在差距等问题;污泥稳定化处理技术中的好氧堆肥,最大的瓶颈是解决污泥产品的出路问题;焚烧最大的问题在价格和技术的要求差距很大等等
3 污泥稳定化处理产物特性分析我们选取了全国十多家的污水处理厂以及城市污泥处置中心的样品来分析,这里选五家厌氧消化和五家好氧发酵来讨论。...同时,我国规范标准制定严格,比如未经稳定化处理的污泥不允许进入土地,即使稳定化处理过的污泥在土地利用这一路径上也举步维艰。
从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角度分析,由于污泥稳定化处理缺乏,导致污泥后续处理易腐污染物释放,使得后续处理处置过程的处理量及环境条件加大,污泥稳定化处理成为我国现阶段污泥处理处置的短板,制约了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发展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晓虎教授,在2017(第12届)水处理行业热点技术论坛的主题报告里,对污泥处理处置行业提出四个短板:污泥处理处置主流技术路线缺乏评估验证;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衔接不足;污泥处理处置标准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将规划目标进一步提升,提出大力推进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地级及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到90%,京津冀区域达到95%。
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落实污泥稳定化处理、安全储存和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禁止处理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坚决避免因责任不清、监管缺位产生的运输、储存和处置等环节的二次污染。
延伸阅读:深度行业调研污泥处理行业2.污泥稳定化处理与安全处置衔接不足对于污泥来讲,处置决定处理,目前我国污泥处理产物与处置要求匹配性较差,缺乏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导致整体技术路线不清晰,同时存在污泥随意堆置或简单处置
虽有一些污水处理厂建设了污泥稳定化处理设施,但因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约束性指标考核,运行单位的积极性也不足,导致大部分设施处于闲置状态。...但现实是,污泥处理并不受宠。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了污泥的初步减量化,但并未实现污泥的稳定化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重水轻泥的现象也逐渐凸显。
该标准规定了污泥稳定化处理后的指标:无论是厌氧消化还是好氧消化有机物降解率都要大于40%;并进一步规定了含水率、蠕虫卵死亡率、粪大肠菌群值等指标限值。...规定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应采用厌氧、好氧和堆肥等方法进行稳定化处理,也可采用卫生填埋方法予以妥善处理。经过处理后的污泥,达到稳定化和无害化要求的可农田利用,否则应按有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卫生填埋处置。
2.3 污泥卫生填埋无污泥稳定化的要求发达国家对污泥稳定化有明确要求,只有后续处置过程有明确的稳定化处置工艺时才可以考虑在污水处理厂内不建稳定化处理设施(如集中好氧堆肥、焚烧等)。
即便是一些污水处理厂建了污泥稳定化处理设施,由于没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约束性指标考核,运行单位积极性不足,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我国污水处理厂仅完成了污泥的初步减容过程,并未完成污泥的稳定化处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处长陈新发言国家污泥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杭世珺宣读长沙共识三、污泥稳定化处理是污泥处理的核心。稳定化处理后的处理产物组成结构、感官性状都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
目前,我国仅有部分大城市的大型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污泥稳定化处理,并采取了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处置措施,其余大部分污水处理厂仍然没有做到严格意义上的污泥安全、合理处理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