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农村地区垃圾转运体系 保护农村青山绿水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四川乐山市人大代表杜俊兰去了不少农村地区。让她尤为关注的是,由于农村地区环卫人员、环卫设施和相关制度体系的缺失,垃圾“围城”已不再单纯是一个城市病,正逐渐成为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
杜俊兰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不少农村地区已逐步建设垃圾转运点、垃圾集中投放池(点),但她在走访调查中发现,不少农村地区的环卫设施成了摆设,垃圾池建设在人群集中区域,因为不能及时清运,常常堆满了垃圾,引起附近居民的反对。而垃圾池建设在离人群稍远的地方,很多农民又不愿意走那么远去投放垃圾。久而久之,不少农村地区的垃圾池成为尴尬的存在,甚至个别农村的垃圾池不能发挥作用,只好被拆除。
然而随着农村地区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也越来越大,个别农村地区的环境堪忧,部分居民较为集中的农村垃圾成堆,甚至在个别地区随处可见塑料袋等白色垃圾,原本青山绿水的农村地区正遭受垃圾的侵扰。此外杜俊兰还发现,在部分农村地区,不少小规模畜牧业养殖户或散养户,有将牲畜排泄物直排甚至乱排现象,没有无害化处理,也没有相关的转运措施,直接导致了个别农村地区自然生活环境的恶化。
杜俊兰认为,应该及时建立农村地区垃圾清理转运体系和相关制度,尽早研究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方案和农村专职环卫人员配置,探索农村地区环卫服务外包、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等方式,在资金、人员、设备上保障农村地区垃圾清理转运。此外,利用农村图书室、农民夜校等多渠道开展农村环境宣传,切实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让更多农民主动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绿水青山。
原标题:【“两会”声音】完善农村地区垃圾转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