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之父”、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第一任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治霾不会拖经济后腿现在我国雾霾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除了客观天气原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有三点:第一,工业、生活中煤炭的大量使用,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中近70%还是煤炭,在世界年燃煤量排名上,中国绝对第一,这是造成雾霾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第二,汽车不断增多,尾气大量排放。第三,生活方式的影响。现在家庭取暖做饭,主要还是煤炭,天然气会好一点,但是还没有普及。过去,生活方式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现在所占比重却显著提高。我们现在主要是用行政

首页 > 环境监察 > 评论 > 正文

听环保官员们怎么说治霾

2015-03-09 09:50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陈俊珺 李凤媛

中国“环保之父”、第一任国家环保局局长、第一任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

治霾不会拖经济后腿

现在我国雾霾如此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客观天气原因外,主要是人为因素,有三点:第一,工业、生活中煤炭的大量使用,我们现在使用的能源中近70%还是煤炭,在世界年燃煤量排名上,中国绝对第一,这是造成雾霾和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第二,汽车不断增多,尾气大量排放。第三,生活方式的影响。现在家庭取暖做饭,主要还是煤炭,天然气会好一点,但是还没有普及。过去,生活方式的污染可以忽略不计,现在所占比重却显著提高。

我们现在主要是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治污,就是对污染严重的企业采取限时、停业或者关闭。可是企业也有对付的办法,这个排污口关了,还有通往地下的另一个隐蔽排污口。其次就是政府进行环保宣传、说服和教育等,这种方式没有刚性约束,主要看企业的自觉性。

想要改变环境污染的现状,决心、勇气、办法和措施,一样都不能少。我一直认为,我国当下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最缺少的是法治,尤其是严厉的执行。其实我们不缺好的方针政策,我们一直是“领先的方针,脱节的实践”,一到执行,就完了。

要想打赢雾霾这场战役,应该怎么做?

第一、要把中央的规定落到实处,最根本的就是法治,没有这个一切都是白说。只有法治、尤其是严厉的执行,才是对付雾霾的根本“良方”。

第二、政府目标一定要具体。根据国务院去年9月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每年要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标准,都得计算出来,然后仔细研究,不能光靠一把手说了算。

第三、全民监督,比如监督私营工厂。现在大企业一被曝光,股价立刻下跌,公众要是觉醒了,力量还是很强大的。

第四、保护环境要从自身做起。尽量少开车,多些绿色出行。全民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大潮中来。

有种说法,说中国要想根治雾霾,经济发展必然会倒退几个点。其实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并且投入不需要那么大。有经济学家计算过,对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言,环保投入占到GDP的5%,几乎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所以我认为,根治雾霾不会拖经济的后腿,反而恰恰是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机遇。

现在,环境污染这么严重,过去落后、陈旧的生产设备,高消耗、低产能、高污染的粗放生产方式,早已不适合现在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现在应该把高消耗、落后的生产设备逐步淘汰掉,为低效能、高产出、低污染的新技术、新设备腾出空间。

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

单靠“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2014年,上海的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比较大,去年上海空气质量指数优良率近八成,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6%,年平均值从62微克下降到52微克,是超出我们预料的。这既得益于上海自身努力,也得益于长三角一起努力。但这一改善还是很脆弱的,还不稳定,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路还很长。

如果从2013年起计算,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要达标的话,要花10年治理时间。这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削减相关污染物。

空气质量的达标根本还是要把结构调整和治理相结合,单靠“治”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工地、机动车、锅炉等带来大气污染的,该停的一定要停下来。空气是流动的,上海还会积极参与到与周边地区的联防联治中去。

去年我们淘汰了17.2万辆黄标车和老旧车辆,管控建筑工地扬尘,甚至出动直升机监控秸秆焚烧。今年大部分措施将延续去年。到去年年底,全市还剩9万多辆黄标车,这些在今年末将全部淘汰。经过十多年的整治,上海的中小型锅炉从最高峰的1万多个,减少到现在的1800多个,这些“污染源”也将在今年末全部淘汰。这是我们今年必须完成的工作。

今年还将探索解决船舶码头的污染问题。长三角地区属河网地区,船舶污染占相当大比例。目前基本路径已经确定,我们将对船舶污染物排放形成管理体系,谁来管,怎么管,都要一一落实。

此外,还要着手挖掘机等“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目前全市调研下来有8万多台,这类机械的油品很差,属污染治理盲区。我们将从发动机和油品入手,提高标准和准入门槛。这也需要长三角地区一起做,异地同管。今年会拿出非常细的操作办法。

如今,公众对空气质量的认识越来越理性。比如污染源是怎么产生的,各个来源比例有多少,存在什么危害,在环保部门和媒体的反复解释沟通之后,公众的认识也越来越全面。老百姓对空气质量也是实感型的,空气不好的时候,老百姓吐槽很正常。天不帮忙,人更要努力。作为环保工作者要有正确理解判断,如果做得确确实实一年比一年好,百姓总归会认可的。

宁波市环保局副局长瞿尔平——

不能照搬“APEC蓝”经验

“APEC蓝”的出现,让我们肯定:人为控制减排,对于治霾行之有效。治霾不是一定要靠天。大家都知道,“APEC蓝”付出的代价不小。光河北省有2000多家企业停产,1900多家企业限产,工地停工、汽车限行等等,控制范围还包含了山东、辽宁等区域。

虽然宁波不能照搬北京的模式,但我认为,宁波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比如冬季遇到重污染天气时,我们可以对机动车进行限行或实行单双号,对一些企业进行停产限产等。

从长远来看,我们既然知道雾霾主要来自工业废气、农村秸秆焚烧的废气、机动车尾气、建设扬尘等,就要有的放矢地从这些方面着手进行治理。比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对一些落后产能进行淘汰,鼓励一些绿色环保的企业落户宁波;还有一项工作是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2015年要基本淘汰黄标车。

环保部科技标准司司长熊跃辉——

用什么抓住“牛鼻子”

要从科技角度重新梳理治霾思路。科技治理是一个抓“牛鼻子”的措施。简单说,就是利用科技进步提高生产力水平,使得排污产业、企业减少排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如果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污染物就减少了。

从科学的角度说,雾霾治理的目标简单而明确,那就是主要控制煤炭的消耗。我国现在的煤炭产量约40亿吨,仅有少部分出口,大量是国内消耗。煤炭在开采、运输、消耗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PM2.5、PM10,也就是构成雾霾的主要成分。所以,治霾首要是“控煤”。

“控煤”首先是减少消耗,这得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煤炭、石化能源利用的清洁程度和效率,以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就全国范围来说,雾霾治理也不仅是治理PM2.5、PM10。华北、长三角地区的主要污染物确实是颗粒物PM2.5、PM10,但在珠三角地区,主要污染物就不仅是颗粒物了,还有臭氧。

PM2.5相对还好治,真正做到控制燃烧、提高油品质量就行,但是臭氧很难治。臭氧的主要来源是VOC (可挥发性有机物)。VOC有1000多种,涉及印刷、油墨、涂料、家具喷涂、汽油挥发、餐饮油烟等等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大多是无组织排放,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看不见摸不着。所以,VOC的治理难度就更大。

对臭氧的治理,可以说现在是“老百姓缺认识、政府缺重视、监管部门缺标准、缺检测方法”。臭氧的治理也是我们当前“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的主攻方向,如果现在不加强认识,过两年跟现在面临的雾霾问题将是一样的。

原标题:听环保官员们怎么说治霾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