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法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及解决对策第61-90个问题,内容如下:
问题61:问题:我们米浆水COD在1-2万mg/l,我先沉淀后,COD降低不大,但SS下降很多,上清液生化曝气,这样能否处理好?理论上COD高,只要菌活力大,就一直是年轻人,能达到曝气量,就能够处理好,是吗?但难度很大,负荷高难控制是吗?
回答:
(1)你理解的污泥足够多,曝气跟得上就可以处理高负荷废水了。实际不是这样简单的,比如你的停留时间是否足够呢?曝气是否真的跟得上呢。
(2)一般你的COD这么高的话,如果进入好氧区超过5000的话,很难达标处理的,所以前面要增加处理工艺的,比如水解酸化、生物塔、生物接触氧化,然后再跟活性污泥法,这样侯段的活性污泥就不会处于高负荷状态了。日常运行中负荷波动也可以承受了的。
问题62:把用PAC和PAM凝聚过的污泥回流到生物池,长期采用此措施对生化系统有没有影响,短时间会不会有影响啊?
回答:
(1)PAC和PAM凝聚过的污泥大部分是无机或尚未水解的固体颗粒,流入生化池后会提高污泥浓度,但有效成分不高,故处理效率及出水清澈度会降低。
(2)当然有时也有好的一面,比如丝状菌膨胀,可以适当流入该类污泥,提高污泥的沉降性。
(3)短时间流入也要看流入量的,少量的话没问题,持续1周以上的话,需要积极排泥质换出去,否则污泥活性降低,出水也会恶化。
问题63:处理的是油墨废水工艺为:气浮+水解+接触氧化+沉淀 现在进水COD指标在6000 mg/l,气浮出水1000 mg/l,水解出水450 mg/l,接触氧化出水250 mg/l,一直这样有15天了月底就要验收了,现在不知如何提高生化处理效率。 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1)物化阶段加FeSO4对生化阶段有没影响,我培养了一个月氧化池的膜长的很差是不是这个原因,还是因为24小时在3小时集中进水的原因(因为业主原因无法分配进水)?
(2)沉淀池出水SS高浑浊,是不是因为营养物的投机不均衡导致污泥瘦小?
(3)外加碳源的计算以葡萄糖为例的话该如何计算?
回答:
(1)氧化池的膜长得很差还是因为集中进水的缘故,与加FeSO4关系不大。
(2)沉淀池出水SS高且浑浊主要是你的废水水质不易降解导致的。当然水温也较为影响除去率。
(3)外加碳源的计算以葡萄糖为例的话,1g葡萄糖=1.06gCOD。
延伸阅读:
问题64:想请教您判断我们厂污泥老化的原因是什么?从发生丝状菌膨胀后,我们一直坚持排泥,污泥龄控制在18天左右,为什么还会发生老化现象。最近sv30略有升高,23到28左右,是否水温的原因,我们这水温从15度降到12度。
回答:
(1)你的进水浓度如果COD只有350 mg/l的话,BOD也就在150 mg/l左右,这样的浓度进入你的系统后,最后到达好氧段,底物浓度所剩无几,且不容易降解的部分较多。如此老化是必然的。
(2)进水浓度低势必影响聚磷菌的有效释磷并导致吸磷不佳,结果是除磷效果差,这个是A2O工艺在低负荷情况下,经常出现除磷效果不佳的一个原因。但是脱氮效果还可以。
(3)污泥老化纠正需要一定的时间,18天的污泥龄也不短,还可以降低些的。
(4)sv30略有升高可能与你的丝状菌有关,可以显微镜观察下的。
(5)池中心悬浮大团颗粒污泥通常在如下情况出现:
1)丝状菌膨胀,污泥沉降缓慢。
2)污泥老化,活性降低,部分污泥絮凝性不佳。
3)进水水力负荷高,污泥沉降时间不足。
所以,你的情况可能是以上1种,也可能是多种情况综合导致的。
问题65:在水解酸化--耗氧工艺中,水解酸化出水到耗氧池是上清液好还是泥水混合液好? 剩余污泥是在水解部分排出还是在耗氧末尾排出?
回答:
(1)解池出水 是上清液流到后续好氧池,混合液的话,夹杂了很多杂质(包括无机物),这样的话,容易导致好氧池活性污泥性能降低,出水容易浑浊。
(2)排泥的话,需要在好氧池进行,水解酸化池一般不需要排泥。
问题66:前段时间由于泥龄比较长(在70天左右),加之进水COD氨氮比较高、pH也出现高值大于10,出现生化池出现黑色的泡沫,且沉淀池出水悬浮物突然增高然后加大排剩余污泥,泥龄在15天左右,但是10d左右的时间,出水悬浮物并未降低,基本没有变化。出水的COD稍微高了点,有时在60左右。请教一下,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污泥老化所致?但如果是老化,大量的排泥需要多长时间恢复啊! 说明一点溶解氧的控制还比较到位,未出现低于2的情况。
回答:
(1)首先要判断是否是污泥老化了,这个可以通过最近阶段的食微比来确认的。
(2)实在没有此数据,看看出水悬浮颗粒的间隙水是否清澈,如果清澈则可能是污泥老化了;如果浑浊,那有可能是进水浓度高导致的负荷冲击。
(3)如果是负荷冲击就不要排泥过度了,也就是说只要保持比正常排泥略低的排泥量即可。
延伸阅读:
问题67:我厂是广东的一个市政污水处理厂,出水按GB18918-2002一级B标排放。设计进水水质:COD<280 mg/l,BOD<140 mg/l,TN<40 mg/l,TP<6 mg/l,氨氮<30 mg/l,设计水量35000吨/d。目前我厂的实际进水水质为:COD<180 mg/l、一般为70~150 mg/l,BOD<60 mg/l、一般为20~30 mg/l左右,TN约等于25 mg/l,TP约为2.5~5 mg/l,氨氮<20 mg/l。
卡鲁赛尔2000氧化沟工艺,采用安徽国帧环保的倒伞型表曝机四台(75kw,其中2台变频),mlss在3000mg/l左右。现在当进水COD在120以上的时候,四台表曝机全开起来,氧化沟中的DO却很难提升上去,基本上都在1.5mg/l以下再也提升不了。二沉池局部会出现雪花状的污泥往上浮,出水TP不达标,经常在2mg/l左右,TN有时候也超过20mg/l。我们还在氧化沟的出水端加8%的PAC溶液进行化学除磷,但是出水TP还是很难降到1mg/l。请问按照国帧的倒伞型表曝机充氧效率和我厂的进水水质,为什么DO会出现上不去的情况呢?有什么比较好的建议和措施呢?
回答:
(1)DO除了和微生物浓度有关外,还与进水流速或者说流量有关,所以进水流量的或者回流也很大的情况下,可能导致DO上不去,当然也有可能是你检测不准确。
(2)进水有机物浓度过低,而活性污泥的浓度相对过高,会导致排泥显著减低,其结果是TP无法有效依靠排泥加以去除。
(3)氨氮在氧化沟工艺中也是可以通过反硝化去除的,但是进水有机物浓度低,导致反硝化去除不彻底。尽管不彻底,毕竟还是有去除效果的,所以去除效果比TP的效果要好。
(4)可以通过排泥(循序渐进地排泥,不要短时间内排泥过多)逐渐改善系统运行环境,看看是否可以提高氨氮的去除效果。
问题68:好氧池水发红会有哪些情况。不是染料的原因。
回答:
(1)不知道你的工艺如何的?如果说处理水量不大,前段物化处理又有三氯化铁作为絮凝剂的话,有可能是过量或者沉降不好导致的。
(2)不知道你说的红色是个怎样的红色?因为每个人对红色的程度感觉不一样的,可否上照片看看,如果是暗红色,也有可能是你的水质决定了你的微生物种类导致的,这种情况的话,通常是长期存在的颜色发红。
问题69:现有板框压滤机使用情况为3天出一批干污泥,污水站反映污泥处理不上来 ,二沉池浮泥,今天好氧池变成满池的泥。
回答:
(1)取样看看污泥上浮的颜色,打碎后是否沉下去。以此判断是否污泥反硝化导致的。
(2)显微镜看看是否丝状菌比较多,如果说是的话,把暴气量降低下来。
(3)看看去除率是否大幅降低,判断下是否进水水质波动大导致的?特别是有毒物质流入。
问题70:进水COD4000mg/L,停留13小时,石化废水,泥少,只能看到里面非常稀少的悬浮污泥,怎么让污泥多起来呢?另现在水温24度,里面有曝气头,多点布水。我轻微曝气可以吗?
回答:
是在培菌还是一直污泥少?
(1)污泥少的话,曝气不要过度。
(2)看看进水和出水的氮磷值,如果不足要补充。
(3)如果是培菌初期,则你的废水需要微生物慢慢适应,污泥浓度起来慢也正常的。
延伸阅读:
问题71:好氧池污泥和泡沫发白,之前池面悬浮大量污泥突然消失了,是不是污泥中毒了,COD一下子升上来了,该如何应对?
回答:
(1)可能是进水有机物浓度高。
(2)可能是污泥流失太多。
(3)可能原来导致浮渣等的进水水质改善回复到之前了。
问题72:进水COD280 mg/l,氨氮60 mg/l多,好氧池末端DO7.5 mg/l,沉降比40%,2个多小时量筒的泥就上浮了,浓度4500多搅一下有沉下去了,二沉池测DO0.4 mg/l,有小块的污泥不断上浮,不断有气泡冒出来,差不多漂满了整个池子,现在加大了回流还是没有效果,什么原因?
回答:
问题还是污泥浓度过高,所以,即使你的好氧池出水DO高,但是二沉池就很低了,导致反硝化的发生,主要对策还是降低污泥浓度,当然,你提高回流还是有些改善效果的。
问题73:我被漂泥这个问题困扰好久了,CASS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进水5000,目前日进水2100 mg/l左右,进水COD 300 mg/l左右,进水氨氮60 mg/l左右,SV30 20%,MLSS 4000mg/L。目前一个周期为7小时,曝气5小时,沉淀1小时,排水1小时。目前出水效果不理想,COD50-60 mg/l,氨氮10 mg/l左右。 问题1,目前镜检微生物有钟虫(较少),轮虫,还有较多的累枝虫,生活污中出现大量累枝虫是污泥膨胀,解絮的征兆,这是真的吗?漂泥就是CASS在沉淀阶段,尺表面会飘一些细细的浮泥,我之前加大排泥和降低风机频率问题得到一些改善,但是不久后又出现,目前DO控制只有1左右,我一直认为是部分污泥解絮,但是如此低的DO应该不会导致污泥解絮的吧?是否我理解的有错误,或者是其他一些原因?
回答:
(1)大量累枝虫是和污泥膨胀无必然联系。
(2)溶解氧没必要降低到1,可以降低暴气周期。但是MLSS4000有点高了,这个可能是污泥解絮原因之一。
问题74:污泥浓度老是长不起来。请问老师,加PAC的话,影响大不大?投加量最多不超多少呢?不排泥是指不排剩余污泥吧,正常回流污泥?是不是应该补充点干污泥呢?
答:
(1)投加多少PAC,还是通过小试确定比较稳妥(就是取生化池出水,投加不同浓度PAC,观察效果),原则上点到为止,不可过量。
(2)排泥指排出生化池剩余污泥。 回流不需要变化,原来怎样,还是怎样。 不需要补充干污泥。
问题75:目前我生化有下面这些问题:1 污泥膨胀(丝状菌膨胀),2 污泥浓度低(1300mg/l),沉降比50%,3 二沉池泥面上升,有跑泥现象 4.生化氨氮去除差。 目前,并没有排泥,担心泥量越来越少,但污泥膨胀,不排泥会不会越积越多。污泥老是涨不起来,浓度一直很低,尝试将负荷调高,好氧池负荷已达到0.4 ,但污泥依然没长起来,污泥负荷这么高,又影响硝化细菌生长。感觉现在问题太多了,又相互影响,矛盾。不知道从哪方面开始调整好。丝状菌又应该怎么解决好?
答:
看出来是恶性循环了,还是需要控制丝状菌,否则,污泥浓度起不来。 可以先进行如下操作:
(1)先二沉池进水投加些聚合氯化铝,强制沉淀下(不要排泥),待污泥浓度提升下。
(2)对丝状菌进行杀灭,这个比较复杂,可参阅《活性污泥法工艺控制》一书。
延伸阅读:
问题76:我现在镜检情况就是有很多猪吻轮虫,而且污泥浓度低才2500,现在应该老化严重,如果按硝化参数控制,那我岂不是要少排泥,但老化污泥,不排泥,效果岂不是越来越差吗?我想现在先排泥,把污泥先更新下,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答:
如果监测但硝化效果不受影响的话,那可以通过排泥来提高污泥活性。待达到目的后再逐渐提高污泥龄。
问题77:关于A2O活性污泥工艺问题 1、镜检轮虫数量很多,即代表污泥老化?除了污泥老化还有其他原因吗?
答:
这个指标要结合来看,您说的很多也要看情况,比如其他原生动物的数量情况,轮虫种类等。一般大量繁殖表示系统运行正常(除了猪吻轮虫)。
问题78:我的生化池进水pH一直在8点几左右,但是曝气池pH一直是6.5~7,氨氮去除率有所下降,是碱度不过导致硝化反应受到抑制么?如果是的话,碱度怎么补充呢?污泥浓度在6000多,SV5是90,有没有丝状菌膨胀的可能性呢?
答:
(1)投加碳酸钠粉剂或者碳酸氢钠粉剂等。
(2)由于你的MLSS过高,也不能说一定是丝状菌发生膨胀了,还要显微镜观察后判断。
问题79:污泥看起来细密,沉降缓慢,SV5基本不沉降,SV30是82,从中部开始往下,有裂纹式的空隙,感觉塌陷了一样,DO为2.2,镜检没有什么虫,但是感觉有丝状菌,但是不敢肯定。这是怎么回事?
答:
如果上清液非常清澈,那就是丝状菌的问题了。如果上清液浑浊,那么不是负荷高了就是污泥受到了冲击。
问题80:我这边,进水浓度一直很低,但有时会突然增大,通常进水COD100 mg/l左右,BOD30 mg/l左右,氨氮10 mg/l以内,TN20 mg/l以内,TP2 mg/l左右,突然增大也只有COD增大,最大一次增至396 mg/l,前些日子忽然DO增大,缺氧池DO都有3 mg/l左右,然后污泥变的很碎,颜色变浅,污泥浓度从1800 mg/l左右降至600 mg/l,且沉降性能差,上周加了脱水后污泥,现在已经五天了,污泥絮团还是细碎,微生物数量也很少,污泥浓度又在减少,18号投加污泥,现在污泥浓度四天之内又从1400降到400了,几乎没有污泥了,进水量5000 mg/l左右,设计值是2.5万方,要怎么办?
回答:
(1)污泥浓度低于900的话就不行了,因为太低后无法有效絮凝。
(2)目前最主要是降低曝气量,避免低浓度时发生曝气过度的氧化。污泥流失主要还是进水浓度高了后,污泥活性会提高,不容易絮凝,自然容易流出去,导致污泥浓度降低。
(3)对策就是高浓度进水时降低污泥回流,加大曝气。
问题81:COD浓度500 mg/l左右的印染污水进了大概1500吨,今天镜检发现污泥细碎,偶尔一只钟虫,SV30:10%,上清液很浑浊,上清液COD比进水还高50 mg/l,泥色发黑。下一步该怎么办啊?能否补充点碳源来提高MLSS?
答:
如果是进水量大大高于预期,首先要加大曝气,最大限度地降解进水有机物。由于进水量过大,出水可能还是会比较高。碳源原则上不需要补充。
延伸阅读:
问题82:近期溶解氧控制在4mg/L左右,每天进水量在500m3左右,可是现阶段只加了15吨接种污泥,培养菌种能否可行?系统运行中该注意什么?
投加15吨污泥这4天时间一直在焖曝,溶解氧维持在5mg/L左右,这是今天的数据:生化池上清液浑浊、SV30:10%,上清液COD:200mg/L,氨氮:13mg/L,总磷:1.07mg/L、pH:7。镜检发现有1个钟虫,2只滴虫属。能否再投加污泥,加快驯化。
答:
15吨足够了,细菌在系统启动后,增殖是很快的,加多了也要被淘汰出去很多,所以,没必要接种太多污泥的。
闷曝2天足以,闷曝4天是很不利的,赶快停下来,为此DO在2-3即可(可以通过间断曝气实现),污泥不需要投加了,否则菌种混杂(培养后的新菌种和接种污泥的老菌种)影响培菌效果的。
问题83:COD:150-250mg/L NH4-N:15mg/L,B/C:0.3。污水处理厂采用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AAO工艺,出水COD:60 mg/L,NH4-N:15mg/L,NH4-N出水排放指标8mg/L(超标)。污泥浓度3000,碱度适宜。PH值6.5-7,溶解氧正常,回流比0.6,有部分印染废水。 原因分析:从进出水指标来看,COD的去除率较高,NH4-N几乎没有去除效果,NH4-N的去除效果取决于硝化细菌,硝化细菌是自养菌,它的存在只有在活性污泥中异养菌充分去除掉BOD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优势菌种。
目前从SV30沉降情况来看(实测20%),污泥沉降速度快,在集团沉降中絮团呈颗粒状,比较“瘦”,不丰满,压缩性好,上清液混浊;从镜检结果来看,只发现1-3个钟虫,且非常不活跃,其它原后生动物没有任何发现,菌胶团呈黑褐色,新生菌胶团在400倍率显微镜下应无色、透明,且发现菌胶团发散严重,呈鱼尾纹状分散。同时化验室对进水采取直接加入絮凝剂的结果来看,活性污泥中异养菌未发挥作用,通过以上现象分析,污泥存在污泥严重老化或中毒的迹象,分析基于活性污泥絮体成颗粒状结合镜检菌胶团颜色、形状、原后生动物的数量。我个人更倾向于污泥中毒。
污泥中毒的原因一般是由于进水水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发生的现象是污泥解絮,上浮,但未见此现象,但镜检中原后生动物没有发现却和污泥中毒现象一致。我认为造成中毒的主要原因还是对二沉池投加絮凝剂(二沉池进水投加PAC70ppm和脱色剂30ppm),后污泥回流造成的。 这种分析合理吗?
答:
(1)如果好氧段溶解氧不足,氨氮去除效果不好。
(2)MLSS在3000的话,如果是经常排泥的,则有效成分不低,那么你的污泥应该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这个对去除氨氮是有利的。
(3)PH值实际偏低了,最好控制在7.2以上。
(4)由于你是含有印染废水的,所以COD出水60,如果是生活污水的话就低了,但印染废水的话还可以。
(5)是否污泥中毒可以看看SV30上清液是否弥漫性浑浊。
(6)个人觉得中毒可能性不大,因为多少你的COD去除率还可以,如果中毒较重的话,COD去除会较历史数据明显恶化的。
延伸阅读:
问题84:我处理的是医药废水,系统流程是进水----调节池-----水解酸化池----好氧池-----膜池(MBR),设计处理进水COD为2800mg/L,进水流量为200m3/d,好氧池体积为300m3,出水标准为COD200mg/L, 但但由于厂区还没有正式投产,处理的大部分是生活污水和部分工厂车间调试的废水,进水COD在100-300mg/L之间。
主要目前阶段,污泥性状不好,测SV时只有15-20%,污泥浓度也不高,污泥一直长不起来,不知是不是进水COD太低原因所致, 或者,我可以额外投加葡萄糖,使得进水COD升高,但是由于会造成出水不达标,要说明一点的是,由于我现在的污泥状况不好和污泥浓度较低,使得我的MBR系统运行不了,系统无法连续运行,因而我们在膜池设立了备用泵,把运行模式改成类似于SBR的工艺,及进水—曝气---反应—沉淀---出水,但这样子又会造成污泥厌氧,降解效率下降。
请问,对于目前的状况,我该怎样操作才能使系统尽快恢复正常?比如在SBR运行模式状态下,曝气反应一般多久比较好?当我进水COD在100mg/L的时候,是否需要额外添加葡萄糖使得进水COD提高至300mg/L,或者500mg/L?然后还有对于目前较低的污泥浓度是不是就不用排泥了?但长时间不排泥,又会造成很多老化的污泥在系统里。该怎么平衡这种关系?
答:
(1)出水COD要求是200,而你的进水是100的话,其实不需要处理也可以排放了吧。如果是为了迎接后续的高COD和大水量而提前培养污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预测出什么时候进水会提高,在结合培菌时间来制定计划。
(2)如果用葡萄糖来可以提高进水COD到300的话,非常浪费,也不环保。如果你是施工方,可以理解,毕竟要验收,如果你是甲方,完全可以等到进水慢慢提高后在一次性培菌。 目前的话有多少COD,养多少MLSS即可,个人觉得没必要投加葡萄糖的。
(3)排泥的话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记得排泥,只是频率和多少的问题,一直不排泥,系统也会自主的将泥悬浮在出水中流出的,这个当然对你的出水SS有影响。
问题85:我是从事印染废水处理的。我司污水处理系统分高低污处理系统。低污水主要自来经卷、溢流染布后的洗布水,COD值约在300 mg/l至400 mg/l。系统设计处理量为4000吨。由于刚开厂,两年来产量一直很低,低污水量每天约只有五六百。
低污处理系统为脉冲水解酸化+普通好氧池+二沉池(长方形。用椼车式吸刮泥机),这三池是合建一体化的,后面还有物化为水力循环澄清池,加无阀滤池。现运行效果不怎么好。二沉池出水COD200 mg/l左右,主要是色度高,二沉池出水色度跟进水差不多,脉冲水解酸化池出水检查,发现出水浑浊,好氧池污泥也很少。以前运行二沉池吸出的泥都直接回流到水解池和好氧池内,没有排掉。运行一年多来,出水色度一直难以解决。对这样的系统在日常运行应该怎么管控?
答:
(1)印染废水色度最好通过物化段来处理(混凝沉淀、除色剂等)
(2)好氧系统一直不排你的话,会积存大量的吸附物质在系统内,对沉降性和污泥活性提升不利,建议要开启排泥系统。
(3)可以的话引入生活污水,提高污泥的种群和活性,以此提升对印染废水的污染物去除率。
延伸阅读:
问题86: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进水浓度低,为了生化系统的炭源,不设初沉池,但我这边有好几条线在运行,有设初沉和不设初沉的,发现一个问题,同样的mlss检测后发现mlvss还是设初沉的高,通过你的书我了解可能是不设初沉的进入了部分惰性物质,造成了mlss的虚高,镜检中如何体现出来呢?另外:为什么老化的污泥压缩性很好呢?
答:
(1)主要是看杂质情况,没有初沉池的话,杂质会比较多。
(2)老化污泥微生物活动性降低,相互吸附的排斥力也降低,相反,均较团的分泌物可以促进相互吸附。
问题87:污泥浓度降低情况,降污泥浓度,最好每天将多少呢?50-100mg/l(如果具备条件的话)。
回答:
(1)污泥性状和浓度会影响排泥效果。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会有排泥过头的情况。一般来说,污泥老化要排泥时,污泥压缩性好,稍微不注意排泥就会过头,而丝状菌膨胀时排泥初期效果不明显,但是等不及而继续加大排泥后也会出现排泥过头。
(2)另外要注意的是污泥浓度高时排泥不会迅速降低污泥浓度,但是,随着污泥浓度逐步降低,不持续调小排泥,就会出现后期排泥后污泥浓度突然降低的情况。 按照您提出的量化排泥值有点难,我还是建议排泥加大后,持续一段时间停止下看看情况后再判断排泥多少为好。
问题88:我们是内蒙地区的一个厂子,相对来说冬季气温较低,为了保证冬季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十二月底的时候为生化池做了保温措施,我们处理工艺是A/O工艺,保温措施就是将整个生化池覆盖了塑料布,我想问覆盖了塑料布之后就相当于与外界空气隔绝了,这样持续的时间长了之后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最近我的污泥活性不是太好,沉降比13%,MLSS:2480mg/,进水COD最近总是保持在250-500之间,氨氮在40左右,出水COD在50-60之间,出水氨氮前几天还是1.35左右,这几天成了0.75了,又低了。我现在因为污泥沉降比太低,所以我减小了污泥的排放量,但是减小之后也不见涨,这是什么原因呢?(做污泥沉降比的时候我观察了前五分钟的效果,沉降的挺快,到5分钟的时候31%,但是这个时候上清液中总是有小的絮状污泥,然后15分钟的时候是18%,到30分钟的时候是13%。
答:
沉降比和去除率都比较正常,不需要为了提高污泥浓度刻意去少排泥,因为你的进水COD不高,也就300上下,无法支撑更多的污泥的,勉强提升会导致污泥老化解絮,出现SV30上清液混浊的现象。
问题89:污泥浓度降低会不会导致的活性污泥颜色变得灰白?
答:
污泥浓度降低可以出现污泥颜色变得灰白,这个通过MLSS值可以验证的。另外,如果MLSS,没有下降明显,但SV30上升的话,也会出现污泥颜色变得灰白,这个通常是活性污泥发生丝状菌膨胀会出现的现象。
问题90:我们用的CASS工艺,主要是去除COD和氨氮,现在水温也就12度左右,进水COD200mg/L左右,氨氮60mg/L,出水氨氮要降到8mg/L以下,前面的技术员说冬季基本很少排泥,所以进入冬季以后排泥比较少,现在SV30已达到80%左右,我咨询下冬季的排泥控制?测不了MLSS。
答:
(1)很少排泥如果COD,氨氮去除率都正常的话没有问题,因为控制活性污泥高浓度对去除氨氮有利,也对COD冲击负荷有利。(2)但是,控制过高的话,容易出现污泥老化,继而出水SS会升高,并且排泥少,无机杂质会过量堆积在池内,所以,即使冬季可以少排些(比如降低50%),但是,太少的话长期看对系统不利的。
延伸阅读:
原标题:【技术干货】活性污泥法运行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总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