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垃圾分类不仅是人们精神文明素质提升的体现,更是对ldquo;垃圾rdquo;资源再生利用的促进和发展。目前,浙江义乌市虽然在几个部门、单位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但全市的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

首页 > 固废处理 > 垃圾处理 > 评论 > 正文

浅谈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具体做法

2017-02-20 15:15 来源: 心情放假的天空 作者: 许静生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衡量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垃圾分类不仅是人们精神文明素质提升的体现,更是对“垃圾”资源再生利用的促进和发展。目前,浙江义乌市虽然在几个部门、单位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但全市的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对所有生活垃圾基本上没有进行分类,不但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垃圾处理的运营成本。从2014年开始,义乌市农村实行了垃圾分类,采用了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两分法,在农村建设了太阳能垃圾房,可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认真实施垃圾分类的村民屈指可数,农村依然可见人们随意倾倒的垃圾。垃圾问题制约着生态城市的发展,影响美丽义乌的建设。


清洁工在擦洗分类果壳箱


塔山垃圾填埋场

一、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的背景

(一)垃圾分类是循环利用社会物质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现实要求。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降低了垃圾处理成本,简化了垃圾处理工艺,省去了垃圾进场后预处理的步骤,提高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是实现垃圾综合利用的前提。但目前义乌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市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知识不足。现阶段人们对环保的重要意义已有较深的认识,也不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和热情。垃圾分类不仅仅是简单废品回收,它要求人们改变旧的丢垃圾习惯,培养环保的垃圾排放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时至至今,还有很多市民依然搞不清楚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垃圾,就连一些保洁、清运人员也是概念不清。

(三)对垃圾分类处理能力不够。目前义乌市缺乏与整个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各环节相配套的政策。城市街道两侧设置的果壳箱虽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志,但清运并没有真正做到分类,很多垃圾桶里边更是多种垃圾混杂。没有分类收运的设施或设备,将分类的垃圾混合运输,极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欺骗之感,挫伤公众参与的热情,一旦热情受挫,恢复就困难。垃圾回收资源化处理设备配套滞后,部分本可回收的垃圾苦于寻找不到回收渠道,存在着“既分又不分”、“先分后混”的尴尬局面。

(四)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多个单位或部门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社区居民生活垃圾的收集由街道负责;单位的垃圾收集委托企业或环卫处负责;主干道的收集由环卫处负责。社会上还有一支“专职”拾荒队伍,小区的废品回收“大业”被拾荒者占据,他们就在小区路边分拣,影响了小区环境卫生。这种多个利益主体的参与,使之相互间因利益关系而难以协调,给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增添了难度。同时部分在建新小区和已交付使用的新小区在前期规划中都没有把垃圾分类收集和生化处理配套设施列入规划,使垃圾分类管理举步维艰。

二、实施垃圾分类的做法:

(一)组建垃圾分类工作领导机构,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作为“市长工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专门成立由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督促、监管、奖惩等工作,健全符合市情的垃圾分类体系,制定短、中、长期分类规划。

(二)明确垃圾分类实施标准。

结合义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实施标准,对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分类搬运、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各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使垃圾产生后的收集、中转、运输、资源化利用、最终处理等各个环节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单位和家庭生活垃圾实行垃圾袋实名制管理,凡不按规定分类的一律不予接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加快实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单位和居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垃圾处理的良性循环。在实施分类过程中,要明确合适的垃圾分类方式,既不会让市民觉得过于繁琐产生抵触情绪,又要便于掌握和实际操作。可以从免费赠送居民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开始,过渡到收缴垃圾清洁费时一并购买,条件成熟以后进一步推行“多扔垃圾多收费”、“垃圾不落地”政策、“垃圾减量化”政策,促使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规范适度的包装行为,限制过度包装,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促使其它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资源回收工作,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三)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一是加大垃圾分类公益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工地围墙、公交候车亭等公共设施设置垃圾分类宣传公益(牌)广告,将垃圾分类与投放宣传渗透到社会各层面。

二是加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做到“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逐步培育市民垃圾分类与投放的意识和良好习惯。特别要做好垃圾清洁员、小区保洁员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既是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员、又是废品回收员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

三是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垃圾分类投放意识并自觉参与其中。

(四)试点先行,后续推广,循序渐进。

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区居民小区先行启动试点。在推进期间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居民家庭免费提供家用垃圾桶和厨房垃圾袋。在学校进行试点,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纳入到素质教育体系,既有利于集中的宣传教育,更能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每一个家庭提高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减排的初衷;而机关的规范化管理和机关干部的自觉行动,有利于引导和带动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习惯;餐饮业产生的食品垃圾在所有垃圾中占很大的一部分,食品垃圾不仅量多,更重要的是含水量大、易腐烂发臭和传播病菌,能够先在试点中将厨余垃圾从混合垃圾中分离出来并单独进行处理,对垃圾分类处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试点推动,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五)加快改造和建设垃圾分类收集设施,为垃圾分类提供基础保障。

垃圾分类处理,前提是分类,核心在处理。没有相应的处理处置系统,垃圾的分类只是一句空话。应安排足够的财力用以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的基础设施,并保障其正常运营。做到前端分类收集设施完备、布局合理。在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及社区明显位置设立提示标志牌,设置足够数量的分类垃圾桶(箱)并用颜色进行标志,如红色专用桶代表有害垃圾,蓝色代表可回收垃圾,绿色代表厨房垃圾,灰色代表其它垃圾,让市民容易理解和配合执行。日常垃圾方便扔到分类垃圾箱,大件旧货如一些电器、家具以及电池等有毒垃圾也要设立专门的收集点,专门的收集点要方便到达,否则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很难让人去寻找,也可以和一些专业商店合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回收。另一方面建设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厂,作为末端配套处理设施有效利用。其主要任务是把生活垃圾“分门别类”,第一类是玻璃瓶、易拉罐等可直接回收利用的物品;第二类是不易降解的塑料等,这些将被送往垃圾焚烧厂用于发电;第三类是易降解的有机垃圾,如剩菜剩饭等餐厨垃圾,运往餐厨垃圾处理中心。

完善居民小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做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在小区内设立绿色废品回收点。还可尝试垃圾减量方式建立处理系统,如在每户居民家中的洗碗池下分别安装了捣碎机,直接将厨余垃圾倒进去由捣碎机打成泥浆后,从下水管道排出,厨余垃圾不经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环节,就地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六)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形成以市分类办公室为主导,区、街道办事处为主体(宣传、引导),住宅小区收集管理员(负责初始人户分类收集有用和有害垃圾)、环卫处(负责中间运输有用和有害垃圾外的其它垃圾)、固废中心(负责终端处理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共同参与的多位一体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同时市区两级财政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专项投入机制,提供常态化资金保障;而环保部门应高度重视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企业和社会上的资本投入;组织公益协会志愿者或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监督员进行完整性的培训后,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准确分类与投放。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构建垃圾分类软硬评价指标体系,并纳入管理考核。建立市——镇、街道——村居、社区的逐级考核体系,将垃圾分类纳入日常工作考核中。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保洁质量、清运数量、人员配备、环境维护、群众满意度等情况,每项内容都设立一个或多个量化指标,采取明察暗访相结合的考核办法,由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考核打分,得分按一定比例计入各部门、各镇街综合考核成绩,采取末位淘汰的办法,末位排名取消评先资格。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对问题严重、整改不力的进行问责,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多举措督促各级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原标题:浅谈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和具体做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