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文件精神,温州市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抓住科技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科技优势,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技保障。一、主要做法(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十二五”期间,围绕围垦区土壤改良,河

首页 > 环境修复 > 土壤修复 > 报道 > 正文

温州:温州市科技支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020-04-17 08:34 来源: 浙江省科技厅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文件精神,温州市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抓住科技对土壤污染防治的支撑引领作用,发挥科技优势,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技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十二五”期间,围绕围垦区土壤改良,河道底泥处理,垃圾填埋处理等突出的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问题,温州市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推动了突出环境问题的解决。如针对围垦区土壤盐碱化的问题,先后开展了《围垦区土壤改良技术与耐盐碱树种引选》、《园林绿化废弃物在滨海盐碱地修复中的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较好地推进了围垦区土壤的改良工作;针对“五水共治”工作中碰到的河道底泥处置的难题,开展了《温州铬污染底泥修复技术选优决策系统》、《温瑞塘河底泥处理处置技术》、《河道底泥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等一系列课题研究,推进了温州市的“五水共治”工作;针对城市垃圾处理中碰到的渗漏等问题,开展了《垃圾焚烧厂渗滤液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基于有机污染物控制的垃圾填埋场高性能衬垫系统开发与应用》等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填埋渗漏的难题。“十二五”期间,针对突出的土壤污染防治领域问题,共组织实施省级科技项目1项、市级科技项目18项,通过解决突出公共环境问题,有效地提升了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能力。

“十三五”时期,作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期、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公众环境诉求的高涨期,将是土壤污染防治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结合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的科技发展趋势和温州市“十三五”时期的科技需求,温州市科技部门将围绕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等领域,整合科技资源,引导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

(二)加快适用成果转化应用。“温瑞塘河底泥处理处置技术”、“围海造地滩涂淤泥硬壳层处理关键技术研究”、“电子废弃物拆解区铅污染水平及人群效应研究”“温州淤泥质软粘土地下工程施工环境影响分析及沉降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等一大批实用的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获得转化推广,有力地促进了温州市土壤污染防治产业的发展。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业环保公司,于2015年成功上市,成为温州市第一家上市的环保企业,是温州市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典型代表。浙江竟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成立不久的集环评、检测、工程治理和维护运营四大环保核心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环保技术服务企业,研发的河道底泥原位与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已广泛应用在温瑞塘河的河道整治工作中。

(三)着力健全协同共享机制。一是推行创新券,助力小微企业发展。由浙江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推出的创新券是政府为企业享受科技服务买单的新举措,旨在降低企业和创业者的创新成本,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券”由县级科技部门实施发放和管理,温州市科技局制定出台了《温州市创新券管理办法(试行)》,全市的11个县(市、区)和经开区均制定了管理办法。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核发“创新券”1300余万元,兑付使用100余万元。二是网上技术市场创新发展,加速成果转化。浙江省网上技术市场温州分市场已成为温州市承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重要平台,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服务创新活动、加快要素配置市场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在该平台及时发布土壤污染治理需求及土地修复技术成果展示,鼓励成熟的土壤污染修复科技成果参加成果拍卖,不仅促进了温州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且加快了相关土壤污染修复科技成果的转化。2015年,温州市共组织38项科技成果参加省春秋两季的科技成果竞拍活动,成交价7200万元,成交项目数量与成交金额均居全省首位。其中参与竞拍的1项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成果以150万元的价格成交。

二、遇到的困难及建议

当前,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有:一是现有的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修复技术大多数仍处于试验阶段,有些还只仅适用于实验室小规模实验,与工程的实际推广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现有的土地修复技术的成本较高,修复设备与药剂大部分仍然依赖进口。三是土壤污染防治科研平台与科技人才的支撑缺乏。

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应用技术研究。力争在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等方面加快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二要依托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创新载体,更加重视本土科研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的科研资源,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创新团队。围绕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重大需求,研发先进适用技术,培养一批行业创新人才。三要针对重点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急需人才,加快引进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尽快提升本地区该领域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符合条件的科技创新人才申报国家、省“****”。

(来源:浙江省科技厅 作者:温州市科技局)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