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部门管理、分级建设、全省覆盖”的建设模式,四川围绕水、气、土、生态、污染源等要素,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近2.5万个,生态质量监测点位100余个,污染源监测点位3000余个。

首页 > 环境监测 > 其他监测 > 报道 > 正文

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四川建成监测网络主要骨架

2021-04-15 09:26 来源: 中国环境报 

按照“部门管理、分级建设、全省覆盖”的建设模式,四川围绕水、气、土、生态、污染源等要素,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其中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近2.5万个,生态质量监测点位100余个,污染源监测点位3000余个。

记者近日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四川已基本完成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三年目标任务,实现了市县城市、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要素基本完整。

监测网络主要骨架已经建成,基本实现四个转变

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雷毅看来,自2017年印发《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以来,通过强力推动,四川监测网络建设工作已取得积极进展,“目前,四川城市、主要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主要骨架已经建成,基本实现了四个转变。”

实现了手工到自动的转变。雷毅说,自动站从“十二五”期间的296个增加至2634个,比2015年增加了近8倍,基本实现全省市县城市环境空气、地表水水质自动站全覆盖。已建成污染源监测点位2100个,比“十三五”初增加近一倍。新增大气复合站5个、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走航车20台。516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第一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体系试点建设,安装在线监测设备324套。

除做好重点排污单位的规定动作外,四川还努力探索监测新路径,选取成都、攀枝花、泸州、绵阳、南充、达州6市49个行业516家重点监管企业开展第一批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体系试点建设,实现了新型化监控手段“用电监控”零突破,即通过远程查询企业用电量,即可得知企业的污染治理设施是否正常运行。

“第一批试点建成后,截至2020年底,仅用电监控查实排污行为近100起,远程监控让违法排污行为无处遁形,有力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雷毅说。

实现了粗放到精准的转变。在水、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四川实现了从频次低、指标少到频次高、指标细的转变。如,空气质量每小时监测一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实现109项全监测全分析;在测管协同方面,改变了环境监测方式较为粗放、手段单一等情况,利用雷达走航车、无人机等高技术手段,开展污染物移动走航,快速精准锁定污染源,让环境执法有的放矢。

实现了分散封闭到集成联动的转变。据了解,目前四川省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气象等部门实现了协同联动,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逐步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质量监测等数据有效集成和互联互享,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更客观,对发展趋势的预测更准确。

实现了现状监测到全面预测预警的转变。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实现从“十三五”初仅有成都市能开展到全省可预测,且预测时间更长、准确率更高。水质预报能力从“十三五”初处于空白提升到可预测未来两天水环境质量趋势变化。

聚焦大气、水等重点发力,力争形成监测新格局

“虽然目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主要骨架已经建成,但乡镇、支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支撑能力还不足。”雷毅表示,下一步,四川将重点在大气、水、工业园区等方面发力,力争形成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质量监测全覆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监测新格局,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保障。

具体来说,在治气上,四川要以臭氧前体物、颗粒物、温室气体为监测预警重点,补齐监测设施设备短板。构建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网络,为臭氧和颗粒物开展源解析提供数据支撑。提升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在重点区域新增温室气体自动监测站,掌握温室气体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省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精细化大气环境质量预报预警。

在治水上,在重点流域、跨界流域新增多项指标,使监测触角进一步向乡镇下沉。如,在重点流域及其支流,新建水质自动站30个,在四川省、市界增加重金属、有机物等水质自动监测指标,提高流域突发污染事件追踪溯源技术,提升流域综合水质预报预警能力。开展浮游动、植物和藻类等水生生物试点监测,新建富营养化自动监测站,实时反映水域内藻类生长状态,为水体营养化防治恢复水体使用功能提供数据支撑。

在监测监控体系建设上,四川要以重点园区、重点监管企业、新型监控手段为突破口。雷毅说,争取用1-2年时间,实现全省重点监管企业、环保基础设施等污染排放情况远程监控。到2025年,在全省部分重点化工园区建设空气自动监测站或复合站20个,在其下游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10个,对园区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和评价,用监测数据倒逼产业园区绿色发展。

在监管执法运用上,要以数据公开和共享为基础。四川将完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全方位、全要素、全周期监测数据有效整合与互联互通。鼓励以安全可控为前提,拓展数据汇交和使用范围,推进跨领域监测监控信息共享共用。建立健全监测与执法、管理、决策联动机制,加强监测与执法信息共享,实现“工作计划同步、现场调查同步、结论报告同步”。


原标题:建成监测点位2.8万余个,实现市县城市、主要干支流监测点位全覆盖 四川建成监测网络主要骨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