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点医院、隔离点等产生的“新冠垃圾”去了哪里?自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以来,位于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的南京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承担了全市医疗废物以及“新冠垃圾”的无害化处置工作。8月13日,扬子晚报记者现场探访这个“新冠垃圾终结地”,了解南京如何实现每天100多吨“新冠垃圾”的闭环化管理、日产日清。
南京汇和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日常就承担着南京市医疗废物处置的任务,疫情以来,定点医院的医疗废物、隔离点的医疗垃圾等新冠垃圾都由该公司处置,每天100多吨的“新冠垃圾”,让收运工作压力倍增。
谢海洋是汇和收运车队的副主管,疫情以来,他每天早上5:30起床,确认排班、做核酸检测、出车2-3趟,一般23:00左右才能回到处置中心,再排一下第二天的车辆、人员和收运点位,能睡下的时候,往往是次日凌晨2:00-3:00,每天最多睡三个小时。
到达“新冠垃圾”存放点,消杀一次;垃圾搬运上车,消杀一次;下车,消杀一次;空桶空车,消杀一次;穿着防护服,84消毒液互喷;脱掉防护服,酒精消毒……每天,司机黄海兵和搬运搭档顾世伟要走六七个甚至十个以上点位,每个点位,都要严格重复这些消杀程序。
不管车队出发还是回来,负责给车辆消杀的胡明飞永远在处置中心“守候”,每天送走最早一辆车,迎接回得最迟的一辆车,除了吃饭,一天十几个小时都把防护服穿在身上。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背着几十斤重的消杀罐子,十几天下来,他的肚子都瘦了好几圈,皮带扣从最后一个孔放到了最前一个孔。
只是消杀还不够,“新冠垃圾”处置实行闭环管理,处置中心搭建了两处活动板房,中控人员、巡检人员、行政人员等等住在一处,司机、搬运工、处置中心送料工属于离“新冠垃圾”最近的一群人,住在另一处,全公司一百多名员工,这两三周都没有回过家。
从收集、转运到处置,“新冠垃圾”是不与人和环境接触的,严格的流程最大限度避免了二次污染,而处置中心,就是这批垃圾的“终结地”。
“新冠垃圾”在卸料大厅被卸下,由电梯运送至五楼的投料口,这里仅留一人穿着防护服操作投料机,“新冠垃圾”从投料口顺着管道来到一燃室,这是个封闭且不停旋转的大锅炉,炉内温度有1100多摄氏度,高温处理后,医疗废物和医疗垃圾变成了炉渣和烟气,上面可能携带的病毒被彻底杀灭。
焚烧后的“新冠垃圾”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呢?记者现场了解到,焚烧后的固体废弃物根据国家相关规范,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厂进行填埋。焚烧后的烟气则要进行二次燃烧、除酸,通过化学反应处理掉其中的有害气体成分,再利用物理手段,通过布袋除尘吸附其中的颗粒物,达到国家标准后再排放。江北新区、南京市、江苏省和国家级四级平台联网,让排放气体质量每一秒都在监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