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是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群众参与度不高、收运体系不健全、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立足中小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推进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建设

首页 > 固废处理 > 环卫 > 垃圾分类 > 报道 > 正文

铜陵市“无废城市”建设实践之五――分类全覆盖 垃圾零填埋 打造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模式

2021-08-18 09:11 来源: 铜陵生态环境 

1.基本情况

铜陵市是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城市之一,“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针对生活垃圾分类群众参与度不高、收运体系不健全、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铜陵市紧扣“群众广泛参与、健全配套体系、提升分类质量”要求,立足中小城市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上中下游一起抓、前中末端齐发力,推进垃圾分类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建设,助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不断增强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

2.主要做法

(一)突出党建引领,党政机关示范先行

铜陵市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市垃分办牵头抓总,实行“日督导、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定期排名通报。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带头表率作用,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任务清单、党政机关目标管理考核体系以及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必修内容。在市辖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开展了“46城万人志愿者”活动,64640名工作人员登记成为垃圾分类志愿者,深入吹哨社区开展宣传、督导等志愿服务。

(二)聚力两大阵地,推动分类习惯养成

强化宣传发动。通过拍摄垃圾分类纪实宣传片、招募生活垃圾分类形象大使、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网上答题活动等方式,营造全覆盖、分层次、多样化的宣教氛围,开展铜陵市首届“垃圾分类宣传月、实践日”活动,每年的11月确定为宣传月,11月11日为实践日,同步开展“垃圾分类我代言”活动、“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大PK、垃圾分类“五进”宣传。注重教育引导。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大平台,将垃圾分类意识纳入铜陵市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课堂、渗入家庭、带动社区。组织编写全省第一套地级市垃圾分类地方教材《资源与环境 垃圾分类篇》、幼儿园垃圾分类绘本,共发放17万册,纳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

(三)发力前中末端,统筹全程分类链条

前端精准分类,全市投入4000多万元,新建1303个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亭点,全市建成区18.89万户居民家庭设施覆盖率达100%。中端规范收运,按“四分类”标准配备垃圾分类收集车辆,所有车辆涂装垃圾分类标识,建立垃圾分类收运专线,实行“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的分类收运。末端资源化处理,对厨余垃圾,在定时定点投放小区规划了6条收运路线和203个交投点,由特许经营企业每日定时到交投点单独收运、集中处理;对可回收物,线上依托“回收郎”APP,线下与安徽双赢集团东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进行资源再利用,对符合标准的可回收站点纳入回收联盟,加挂统一标识牌;对其他垃圾,依托水泥窑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对有害垃圾,在全市31个社区建有集中暂存点,由专业收运企业进行统一运输、分拣贮存,根据危险废物类别交由有相应危废经营许可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

(四)系统协同治理,推动形成长效机制

出台了《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铜陵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铜陵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明确了分类标准,细化了政府部门职责。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和“属地管理”两大原则,压实辖区政府属地主体责任和部门行业责任。制定了《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指南(2019版)》、《铜陵市居民小区实施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导则》和《铜陵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导则》三项制度,规范了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工作要求。按“示范、合格、提醒、不合格”四个等次定期对全市党政机关、居民小区开展考核,并通过在市级主流媒体公布、对不合格单位和社区负责人进行约谈、纳入市政府目标考核等途径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组织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9600余人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单473张,作出个人现场处罚决定书51份。

3.取得成效

通过构建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管理模式,促进了铜陵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形成。建成枞阳海创生活垃圾综合处理项目(垃圾焚烧发电400吨/日,炉渣综合利用)、铜陵上峰杰夏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项目(其中处理生活垃圾300吨/日),新增生活垃圾处理能力700吨/日,实现垃圾零填埋。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新增厨余垃圾处理能力100吨/日。配套建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和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双中心”项目一期工程(5万吨/年废塑料加工线、20万吨废钢/年加工线、1万吨/年玻璃处理线、200吨/年大件垃圾拆解线),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04个,回收联盟站点9个,形成从前端(回收站点)→中端(回收联盟站点)→末端(“双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加工体系。全市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38.3%。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