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项目作为一项民生环保工程,主要采用了“焚烧+发电”工艺,总投资约2.2亿元人民币,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年度发电量达7518万度绿色电能,解决了垦利区当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首页 > 垃圾发电 > 运维增效 > 报道 > 正文

数字化车间+循环经济 东营市华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2021-09-26 08: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苟金铃 朱翼飞

9月23日,垦利区工信局组织工作人员来到东营市华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了该企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据了解,该项目作为一项民生环保工程,主要采用了“焚烧+发电”工艺,总投资约2.2亿元人民币,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年度发电量达7518万度绿色电能,解决了垦利区当前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目标,也为促进城市环境优化提升、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走进中控室,能清晰地看到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生活垃圾行吊焚烧,DCS控制系统详尽地显示主汽温度、主汽压力、汽机转速等设备参数,技术人员能直接通过大屏幕对各项参数指标进行监视,实现设备远程控制。而且该公司对生活垃圾焚烧系统、烟气净化处理设施、汽轮发电机组、余热利用系统、循环水冷却系统、水处理系统等设备设施均进行集成管理,通过DCS控制系统,实现每个生产工序可记录、跟踪,形成生产看盘,生产运行过程可视、透明。

据企业技术人员介绍,数字化车间项目实施后,每天产生绿色电能近21万度,可供普通家庭使用6年零5个月,可供77个家庭使用1个月,无用的垃圾实现了“变废为宝”。不仅如此,生产绿色电能由之前的每小时平均负荷由7000kw上升至稳定在平均9000kw,各设备经济利用率在94%以上,综合提升生产效率20%。生产人员由传统的3人锅炉巡检人员减少至1人巡检人员,环保生产原料由之前的吨消耗18kg下降至12kg,吨处理垃圾成本综合降低10.5%。同时,通过中控室PLC与DCS控制系统对污染物浓度进行实时操控,有效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实现了绿色生产。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19年通过东营市中小学生环保科普教育基地,自运行以来,共接待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通过现场观摩参观,不仅让孩子们直观认识了垃圾变废为宝的全过程,还近距离感受到了智能科技赋能生活的魅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